翻新时间:2023-05-27
不应被忘却的钵园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作者简介] 韩海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钵园是林半觉艺术陈列馆所在地,位于叠彩山之下。在叠彩山,“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陈毅元帅题刻使得景点“风洞”游人如织,而叠彩山下的钵园,林半觉艺术陈列馆所在地,则鲜为人知,难以找寻。追溯至清代,钵园当时名声赫赫,清代名士袁枚曾多次造访钵园,并赋诗收入《小仓山房文集》,借助袁枚这位当时文坛盟主的地位,清代的钵园广为人知。而民国时期,并无一本关于钵园的著作传世,影响了其名声的发扬和传播。值得欣慰的是,随着《钵园谈艺录》的出版,暗淡了的清代风貌,远去了的民国艺事,忍辱负重的担当,苦心孤诣的坚持,在这部60余万字的图书中得以展示,相信钵园会如袁枚叩门造访徘徊流连一样,再次引得世人的关注。
1984年,《林半觉篆刻遗作集》在日本出版发行,收录了林半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四百多方,这是中日建交后由日本出版的中国当代金石篆刻家的第一本篆刻作品专集。日本京都书画院八十八高龄的理事长秋山公道为专集题写书名,书法篆刻家兼评论家梅舒适先生亲撰前言,称赞林半觉“篆刻精研秦汉,风格朴茂苍秀,高贵尔雅,更充分吸收了近代艺术风格”,给予高度评价。
林氏父子做了一件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文化藏传工作,林半觉艺术陈列馆见证了两代文化人的良心和对祖国文化的深情守望。林半觉20世纪初到达桂林,林汉涛在桂林生活了70多年,钵园见证了林氏父子近一个世纪的桂林情,《钵园谈艺录》所透露的心迹,诸君必能神会默契,为祖国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钵园谈艺录》
林汉涛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定价:198.00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些零碎的往事
- 痛苦之后
- 雨中的笑声
- 我最敬佩的人
- 文具盒时代
- 柱子
- 美丽的小花园
- 写给未来的宝贝
- 听夏雨
- 哦!通过了!
- 月夜的回忆
- 在路上
- 黄山游记
- 在路上
- 期盼
- 赤道·北极
- 手工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1
- 理论阐释 引领赶考正确方向
- 省直先锋 率先垂范做榜样
- 艰苦奋斗 凝聚圆梦力量
- 精品力作 唱响时代主旋律
-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 赶考合唱 行业汇聚发展激情
- 中国民企电影亟待提升的文化正能量
-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项目评审报告
- 论“迁想妙得”在图形创意中的应用价值
- 吕振华:创业“千里马” 为民“老黄牛”
- 中国电影:故事里的硬实力与全球化的话语权
- 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2
- 《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窦桂梅教学实录
- 《谈礼貌》教学设计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 《精读与略读 》教案
- 《精读与略读》教学实录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识字1》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13《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问银河》教学设计
-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
- 《水》第一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