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灰驱鬼”的习俗探究

“以灰驱鬼”的习俗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以灰驱鬼”的习俗探究

摘 要:各地区各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存经验,也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崇拜和禁忌,草木灰的使用方法和禁忌便是其中较为普遍常见的。本文从晋南丧葬礼仪中使用草木灰作为“拦门灰”――以灰驱鬼,来探求草木灰的使用及禁忌的源出及该习俗的人类学阐释。

关键词:以灰驱鬼;拦门灰;巫术

各地区各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存经验,也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崇拜和禁忌,草木灰也不例外。本文从晋南丧葬礼仪中使用草木灰作为“拦门灰”――以灰驱鬼,来探求草木灰的使用及禁忌的源出及其巫术―宗教性特征。

一、草木灰的传统功能

在传统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草木灰。

在农业上,草木灰是很不错的肥料。此外,草木灰还具有杀菌灭毒的作用,水浸后取其清液可用来除虫。草木灰还是去污除垢的“利器”。在以前,妇女洗衣服时,用草木灰兑水浸泡,去污力相当强。在古时还用来清洁一些难清理的食材。古人甚至还有“饮灰洗胃”的说法。此外,草木灰还可以作为中药来治疗某些疑难杂症。草木灰可以吸附大量水汽,保持贮藏品的干燥。在一些气候比较潮湿的地方,食物的保存有时候也多依赖草木灰。

在中国很多地方很多民族,古来传承的乡俗俚约里,都有草木灰能辟邪驱鬼的说法。在华北农村地区,有亡者出殡的时候,在出殡经过的路旁,所有人家的门口都得撒设一道草木灰,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不洁之物或者邪祟侵入门庭,危害活人。佤族人在亡者棺木被抬出门后,屋里的人要马上撒一把草木灰,并将门关上,谨防死者的鬼魂回来作祟。

在山西省南卫村的丧葬礼仪中,白事主家到亲朋家上门报丧之后,亲朋要去吊唁,派去的吊唁人出了家门,家里人需要在吊唁人回来前,在自家门前撒设一道“拦门灰”,以备吊唁人回来跨迈之用。据当地老人讲,这道灰能“挡鬼”,有辟邪的功用。

那么,为什么草木灰具有如此“神力”,可以驱鬼辟邪?

二、“以灰驱鬼”的源出

灰,《说文解字》里解“灰”为“死火余烬”,置于“火部”。灰,指的是物质经过燃烧以后,留下来的残余。在几千年的中国神秘文化里,尤其是经过宗教的手段,灰被渲染抬升到具有灵性、具有法力的崇高地位。而古代先民之所以会广泛的相信会具有法力、可以影响到人、神、鬼三界福祉的源出,是可以在古代的生活里找到相应的原型。古代先民积灰止水、扬灰助战等使用灰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之后,关于灰的作用极有可能被后来人做了超效验的广泛化。

先秦以降,随着道教文化在汉代的兴起,大量的古代巫术及神仙方术得以在道教的外衣下迅速发展,巫、史、祝、卜等各类据说能“与神对话”的方士上升到社会上层地位。他们将先秦诸子学说进行了神秘化,弃欲守静,通过修炼“精、气、神”来修行“内丹”,并通过烧焚金属矿物炼制“外丹”,并服食。他们认为并且试图以实际行动证明,物体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保留了原主的精魄,而寓有精魄的灰烬具有一定法力。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古言“挫骨扬灰”“灰飞烟灭”,意即使敌人的魂魄也受到和灰一样的处置,本意可能也就是认为灵魂存在于灰烬中,将灰烬撒开,也就意味着敌人的彻底被消灭。

那么灰烬如何具有辟邪的法力?

《周礼秋官》记载,“赤龙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又有“烟氏掌去无视,焚牡霸,以灰洒之”,就是用灰来去除菌虫。从此以后,在家里撒灰灭虫杀菌便成为民间经常为之的习俗。现存比较常见的,例如,多于夏历二月初

二、五月初五前进行的“驱五毒”、“打灰簸箕”等习俗。在某些地方,撒灰时还需要念诵咒语,也有在地上用灰撒线画作鸟兽形状的。传统中的撒灰灭菌杀虫活动,在经过宗教方术的影响下,逐渐由单一的驱逐菌虫活动演变为泛化的驱疾辟邪方术,以求避祟攘灾。有些地方有给小孩鼻尖上抹锅灰的习俗,据说也是为了压邪逐鬼。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诘咎》篇,记载了许多“鬼”与驱鬼的方术。其中谈到几条以“灰”驱鬼的方术:

1、“杀虫豸,断而能属者,以灰澹则不属矣。”

2、“鬼恒裸入人宫,是幼荡死不葬,以灰逯,则不来矣。”

3、“人生子未能行而死,恒然,是不辜鬼处之。以庚日日始出时迕乓曰遥卒,有祭,十日收祭,裹以白茅,埋野,则无殃矣。”

《艺文类・聚果部》引《庄子》有“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的记载,秦简中另有“扬灰击箕”以驱鬼的方术。结合上引三条材料中“逡曰摇薄耙曰逯”“迕乓曰摇保可知鬼惧怕“灰”,以灰驱鬼是早期的一种宗教巫术。

《搜神记》(据中华书局1979年汪绍楹校注本)卷十八“怒特祠”条记载了下面一则故事:秦时,武都故道,有怒特祠,祠上生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使人伐之,辄有大风雨。树创随合,经日不断……闻鬼语树神曰:“劳乎攻战?”“秦若使三百人被发,以朱丝绕树,褚衣灰坌伐汝,汝得不困耶”……明日,病人语所闻。公于是令人皆衣褚,随斫创,坌以灰,树断。

文中“灰坌”和“坌以灰”,也就是秦简中的“灰濉焙汀逡曰摇保意思是用灰蒙盖或者撒上灰。可以得出结论,在用常规方法砍伐灵异的梓树时,没有任何效果,但是撒上灰,然后砍伐,方才“树断”,所以,灰可能具有某种未知的能量,可以伤害到鬼神。再加之灰具有治病驱疾、除污去垢的效果,更加使灰的力量“神化”了,所以,灰便具有了“辟邪”的功用,以灰驱鬼的习俗也便自然产生了。

从以上材料来分析,以灰驱鬼的习俗早在周代,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之所以会用灰来驱鬼,很可能和火的崇拜不无关系。灶灰,也就是草木灰,具有吸附力,可以吸污纳垢,这个特性和民众用其来驱鬼可能有些关系。既然草木灰可以吸附不洁之物,那么经过火神的神化,应该也可以驱鬼辟邪。此外,灰烬具有”干时易随风而去,湿时易随水而走”的特点。遇到丧事,为了避免不洁之物进入门庭,带来灾祸,在大门前撒一道灶灰,俗称“拦门灰”,在没有风、不下雨的天气,可以停留几天,但是在有风或者下雨的时候,很快就会被吹散到角角落落,或者随着雨水流入田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众在心理上会主观认为,灶灰带着不洁之物(如果不洁之物试图进入门内)消散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也就把灾祸消解于无形了。

三、“拦门灰”的巫术―宗教性

据笔者在山西省南卫村的丧葬仪礼调查,“拦门灰”的撒设时间,应该在该户派人(一般是户主)前往白事主家吊唁,出门之后归来之前,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家里剩下的其他人必须把“拦门灰”撒设好。等到前往吊唁的人回来后,跨迈过这道“门坎”,过滤掉从白事主家带来的晦气和不洁,避免吊唁人带回来鬼魂或者不洁之物进入家宅而带来祸患。如果这家人和白事主家关系很近,须全家老少均前往吊唁,那就需要在全家人出门后,站在户门外,把灶灰撒设在户门,这样的话,吊唁事毕,回来的时候直接就可以跨过“拦门灰”进门了,否则是严禁进入门庭的。

对于普通的住宅,门是外部世界与家内世界之间的界线。特朗布尔在《门坎之约》里提到,希腊铜门坎“是精神范畴或外部极限之间忍耐界限的古老同义词。”范热内普也在《过渡礼仪》中强调,“经过一个被分成两半之物体中间,如从树枝之间,或在某物下面通过之礼仪,其实践相当广泛,必须阐释为直接过渡礼仪,藉此一个人离开原来的世界进入新世界……神圣性之特质不仅体现于门坎,而且包括整个门框,变得愈加具体和地方化,与门有关之礼仪形成一个单元。特定仪式之间差异存在于其表现方式:门坎被掸上血或洁净的水;门框用血或香料水洗浴;神圣物件被挂或钉在门框上。”过门坎礼仪本身即为边缘礼仪,尽管很短暂,但它是与外部世界(或干净神圣或肮脏不洁)分离,准备聚合进家内世界的边缘期。与此相一致,拦门灰的撒设与门坎上掸上血或者洁净的水、门框用血或者香料水洗浴、在门框上挂或者钉神圣的物件所产生的效力也应该是一样的。

在生产力和医药卫生条件均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巫和医很难界分的很清楚。巫医,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能与鬼神对话,又能兼及医药。范热内普说过,“对某一地域实施禁入令,其本质上是巫术―宗教性的……如果不经特别礼仪越过或者通过就有受到超自然力制裁的危险。”所以,没有跨迈“拦门灰”,吊唁人是不被允许进入家内的,否则会带来一些看不到的潜在的灾祸与不祥。

撒设“拦门灰”在民众看来,主观上希望能够阻挡丧事带来的不洁与晦气。据当地老人的说法,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也就是冥界的亲戚和祖先(列祖列宗)前来迎接,“阴气”甚重,所以前往吊唁的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上死亡的“阴气”。此外,有些老人还说会有一些鬼魂会留恋阳间的生活,或者由于某种不可知的原因,附着在某个亲朋的身上想去“串串门”或者其他目的,活着的人当然不会允许,这样会给活人带来不可预知的灾祸或超自然的惩罚。在这里,民众其实是把祖先崇拜人格化,认为祖先的灵魂会在某个特殊的日子和仪式上重新回到家里。这是典型的泛灵化表现。

至于不洁之物或者鬼魂对活人的“附着”,经过“拦门灰”的阻挡,会被留在家宅之外。这个效果会在吊唁人跨迈过“拦门灰”的瞬间产生结果,不受任何外部干扰,这一行为净化了吊唁人,使其从外部世界回归到家内世界,实现一种空间上的过渡。从上例可见,“拦门灰”之效用是直接的,是一种直接反应,具备直接性。

撒设“拦门灰”行为遵行之礼仪的感染性、直接性、泛灵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撒设“拦门灰”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很大的巫术―宗教性特征的。

参考文献:

[2]克莱.特朗布尔.门坎之约:宗教礼仪导论[M].1896,184―196

[3]赵会会.“拦门灰”与驱鬼习俗.寻根[J],2011

[4]万亚.火文化的主题―火的崇拜与禁忌.云南消防[J],1993.4

[5]刘钊.谈睡虎地秦简中的“濉弊.古汉语研究[J],1995.3

[6]王磊.中医病因学史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许成委,卜凤贤,陈静.草木灰在古代生活中的再利用研究[J].农业考古,2010.1

[8]林蒲田.草木灰施用考[J].农业考古,1993.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四大金刚”
新版三国
我的同桌
发卷后的同桌......
南方人北方人
我的老师
吉祥三宝
人力车夫
想起这事我就生气
我的好朋友-刘海兵
可敬的邮递员
我怎么了??
妈妈,您慢点儿吧
忘不了
我敬佩的妈妈
国有企业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方法研究
浅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范文
浅析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民观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企业物资采办内控机制研究
浅谈电力三产企业发展趋势
依托网络数据库的荆州农产品购销研究
浅论毛泽东人学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
浅论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科学体系及研究价值
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研究
美国因素对中国经济转轨的影响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对策研究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策略
浅析汉字识别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小鹰学飞》练习题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二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青蛙看海》说课稿之二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青蛙看海》说课稿之一
《青蛙看海》课文内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三
《一株紫丁香》课文内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一
《小鹰学飞》课文内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