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5
异乡主人家乡客
从天水火车站出来,渡过渭河,沿河南岸驱车不到半小时,就进入了市郊的潘集寨。
这个位于甘肃天水市区以东约10公里的西北村落,是潘石屹的家乡。时值清明,他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回到这里,为祭拜祖坟,亦为探望家乡父老。
“衣锦还乡”已不足以描绘年过半百的潘石屹回乡的举动。事实上,他早已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财富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一万七千余人的村寨。
他在周围的山坡上种树,把祖宅捐给寨上的幼儿园,出钱兴建学校,修操场,为家乡的苹果代言,组织留守妇女种植苹果树,邀请志愿者进驻试点,把高科技生活用品引入寨里。他像是现代文明与科技社会的使者,以主人的姿态,尽己所能惠泽落后的故乡。
渭河水流淌着,浑浊的河水卷挟着孟家山红色的泥沙,平静缓慢地流过潘集寨。再向东460公里,到达渭南市潼关县后,它将汇入黄河,自此滋养秦淮以北的半数中国人,直至渤海,不再回头。这一切像极了潘石屹的人生。作为特殊年代里中国典型的苦孩子,他在泥沙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此后,他开启了令人羡艳的后半生。
然而当他站在孟家山上向我描述儿时每天背羊粪翻过这里挣工分,把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被分到的10亩最贫瘠的土地指给我看时,他更像是一个曾经的客人,一个拥有不美好回忆的客人,在细数主人过去的不公。
可能因为14岁就搬到清水县的缘故,他的口音和潘集寨当地有所区别。此次行程中他最喜欢感叹的一句话是“那时候太穷了”,走在路上每当遇到寨里人,也都要先问一句“你认识我吗”。
走进寨里,不认识他的人,不会显示出对邻里之间的那种热络,打招呼的眼神里透露着对外来者的好奇;认识他的,则以过度热情的方式上前寒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倒是一名深圳志愿者,在路边与潘石屹毫无距离感地热烈攀谈。她几年前来潘集寨教孩子们英语,后来扎根于此,靠潘石屹的资助开展教育工作。
地产名人,意见领袖,微博大V,跨界红人,在北京如鱼得水、事业有成的潘石屹,徘徊于“主人”和“客人”两种身份之间,于潘集寨的红色泥土中重塑与故乡的联系,这里充斥着潜藏于一个懵懂少年心灵深处的苦难记忆与一个中年企业家试图拾起的情感归属,如汇聚黄河的泾渭二水,依傍却不融合,分明但是同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友刘舒宁
- 我爱我的祖国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童年趣事
- 我的最好朋友
- “烟卡”迷
- 丑小鸭 续编
- 我的朋友
- 畅想未来
- 我的贪吃弟弟
-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 回声
- 我与互联网发生的那些事
- 我的快乐与烦恼
- 文文的储蓄箱
- 基于改进双系统协同进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
- 人类遗传病中几个重要概念
- 提高中学生物微课质量的几点思考
- 分布式MIMOOFDM信号多频偏多信道联合盲估计
- 基于ViBe的室外动态背景闪烁像素噪声消除方法
- 基于网络编码的对等网流媒体网络中优化的带宽分配策略
- 有效的不确定数据概率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 基于能效的异构无线网络联合切换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
- “少教多学”理念下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策略
- 开放式机器人智体
- 冠脉造影图像序列的时空滤波
- 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思考
- 乡土特色资源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中的教学应用实践
- 基于视频业务质量优化的认知无线电传输信道选择
- 作文批改应追求低负高效
- 摭谈语文学科中的网·传教学优势互化
- 习作:感动
- 一封恐吓信
- 在日记中起飞——一年级写话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 关于索溪峪的简介
- 教给学生什么?
- 同种教材不同境界
- 以别样的方式解读文本——《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学生习作:伤痕
- 你还会那么粗心吗
- 学生习作:选择
- 爱三鑫学校,做三心老师
- 小学语文课合作学习之我见
- 都是自主合作惹的祸——小拾自主合作探究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