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微政治:各国领导人的表情密码
观察表情和动作,特别是观察各国领导人的表情和动作,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可以从中发现他们隐藏在背后的巨大信息量。如果你的观察对象是一个并非老谋深算的领导人的话,说不定连他背后的政治意图都可以看出个大概。
APEC会议上的“尴尬瞬间”
在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被路透社称为“北京峰会上奇怪的一对”。美联社称,从表面上看,奥巴马和普京都很重视细节,这边一句赞扬语,那边一句客套话。在镜头之外,他们在北京谨慎地保持均衡,但两国关系依然在不断恶化。
“11日,北京郊外的美丽雁栖湖成为世界上两位权力最大的领导人上演尴尬双人舞的舞台。”文章称,从踏进那个装饰华丽、木制板材修饰的房间开始,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引领下,美国人在一边,俄罗斯人在另一边。这时,普京对着奥巴马的方向用英语说:“很漂亮,不是吗?”奥巴马冷淡地回应说:“是的。”他避免与普京眼神交流,不确定在回应谁。“为什么奥巴马不敢正视普京?”俄罗斯《观点报》以此为题报道称,奥巴马一直避免与普京对视,十分拘谨,而普京的表现则轻松得多,“这可能是因为普京与东道主的关系更好”。另外,普京的轻松和奥巴马的紧张也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关,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刚刚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他成了“跛脚鸭”。而普京在国内的支持率则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同时又被评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各国领导人表情的秘密
透过北京APEC会议上的“尴尬瞬间”,我们会发现,各国领导人的表情其实是藏有秘密的,但有时也会闹笑话。英国布莱顿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沟通交流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实现,93%是通过非语言交流完成的。即使是面无表情,在政治家的脸上,都会被解读出别样的涵义。
自1996年起,美国国防部网络评估办公室就支持一项“肢体线索”的研究项目,就是利用动作模式分析原理来预测世界领导人未来如何行动,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普京。《今日美国报》稍带讥讽的说法是:“美国的政治家永远在搜罗情报分析普京的动作方式,他们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看过了那么多张普京的照片,究竟有何成果呢,“肢体线索”项目负责人康纳斯透露了一点细节:普京因长期练习柔道,总是斜着使劲儿,他的这种走路风格被形容为“步态不均”,这激励他平衡以及强化自己的身体,显示出一种强悍的生命意志力。
大选辩论,是老调重弹的表情游戏。辩论中的表情,很容易令选民产生逆转性的判断。比如2012年,奥巴马在第一场大选辩论中输给共和党的罗姆尼后,也有一些评论家将这场失败归咎于他那“负能量满满”的肢体语言。最令他失分的是他频频俯视瘪嘴的习惯,这些动作让他显得倦怠而且准备不足。
眼神还可以处理外交尴尬,虽然未必有用。善于制造各类尴尬的小布什,经常尝试的一招解围方式是――眼神。200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小布什在华盛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在致辞时不慎将“1976年”这个数字说成“1776年”,现场一片尴尬,小布什机智地向英国女王眨了眨眼睛。不过,女王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来回应这个眼色。小布什随即又开起了玩笑:“她刚才看我的时候就像是母亲在看孩子。”这番话引得哄堂大笑,随即缓和了气氛。据白宫发言人斯诺的评论,总统这个玩笑“效果不错”。
手指的方向和摸鼻动作暴露内心。研究微表情的专家最喜欢的举例对象,就是克林顿。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曝光后,在接受质询时,他不仅眼神游离,同时手也非常不安。他用一根手指指向前方和上方,对自己的话语进行强调,这是一个典型的撒谎者手势――虽然出现该手势未必一定证明此人在撒谎。另外,美国的神经学者研究发现,克林顿在撒谎时,每四分钟就会触摸一次鼻子,总数达到26次之多。因为撒谎会使人的血压上升,进而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这个时候,就会不自觉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
面无表情,有时也可以表示一种情绪。2014年10月16日晚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乌克兰局势在米兰举行了双边会晤。也许是为了幽默一下,普京用了一个稍带性暗示的笑话来作比喻。他的原话是:“比如,像我们俄罗斯笑话说的那样,洞房花烛夜,不管做什么,结果都一样。”全场对这个笑话反响十分积极。而身旁的默克尔对此的表情是:面无表情,冷冷相对。其潜台词可能是:现在是开玩笑的时候吗?
有不少领导人总喜欢使出霸气外露的表情或姿势,很多时候,他们是故意的。人类肢体语言专家朱迪曾分析过布莱尔与卡扎菲会面时的细节:布莱尔双手放在膝盖上,始终端坐在沙发上;而卡扎菲却靠在沙发靠背上,高高地翘着二郎腿,左脚上的皮鞋鞋尖朝着布莱尔,而且不断地晃来晃去。在阿拉伯文化中,脚上穿的鞋子被认为是不洁的物品,与人交谈时应该始终放在地板上,这种鞋尖对人的姿势表示对对方的轻视和侮辱。卡扎菲的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当时对布莱尔的真实态度。
当然,领导人的姿态和表情也可以用来宣传。好的肖像照片可以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比如那张著名的肖像照片《愤怒的邱吉尔》。邱吉尔叉着腰,扶着椅子并配合愤怒的表情,二战中的英国确实需要这种反抗的象征力量。同样闻名已久并具备宣传效果的还有尼赫鲁的肖像,作为圣雄甘地的忠诚信徒,那张祈祷的照片很好地体现出他的虔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带着信念上路
- 苦苦期待
- 钗头凤
- 足印
- 历史的足印
- 家和,和家
- 自卫明天
- 翻阅日历——重拾莱茵河
- 最后的战役
- 最遥远的距离
- 清点生活
- 祭奠青春
- 岁月弦歌
- 战争——你是否该安静地走开
- 上善若水
- 新春主题之一家团聚 姚晨带公婆度假 小土豆活泼抢镜
- 《老农民》 电视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
- 大型生活实验节目《我们15个》招募火热进行中
- 黄圣依:尴尬也有正面意义
- 女神变女汉子 节后胖三斤怎么破
- 着凉了,我会感冒吗
- 电影和互联网,不得不说的三件事
- 920节目带 新吸金利器?
- 韩国的物价到底有多高
- 袁弘:走过了小鲜肉,现在我要当生猛海鲜!
- 新春主题之晒娃 外婆护航 何洁晒萌“七宝”
- 魔性,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就是魔性
- 饭后保健的5个“补丁”
- 郑恺回应恋情:保护身边人,我不喜欢高调
- 12月票房无惊喜 全年大盘止步296亿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大关系
- 于永正:盘点自己
- 作文批语例谈
- 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
- 合作学习的核心技术
- 语文教育价值观管窥
- 高中语文新课程有哪些主要特点?
- 情感参与:语文教学的新视点
- 怎样学语文
- 明清实学研究的现况及展望
- 从美国的语文教育看我国作文教学的误区
-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 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
- 课程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