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7
钱学森:大官待遇一样不要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移居美国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从此,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和无畏的登攀。
为了进行“东风―3号”全程试验等任务,中央军委决定在山西建设新的发射试验基地,以便投入发射试验任务。当时,国民经济十分困难,除了基本发射阵地、技术阵地等验收合格之外,通信指挥及配套工程都十分简易,更不用说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了。
“同志们,我们是白手起家。创业是艰难的,困难很多,但我们绝不向困难低头。”钱学森的讲话鼓舞着广大参试人员。
试验开始,导弹原定下午5时发射,因准备工作出现问题,发射先是推迟到午夜,而后又推迟至第二天凌晨。一夜没合眼,一些年轻人都撑不住了,大家都劝当时已近60岁的钱学森离开指挥大厅去休息,但钱学森却坚持要留在指挥岗位上。指挥厅非常简陋,除了几张桌子几条木凳,连个沙发椅都没有。身穿旧军装的钱学森便和大家一样,搬来两条木凳并在一起,和衣躺下休息。
钱学森兴趣广泛,他热爱音乐,会吹小号,爱好摄影。回国前,钱学森夫妇知道国内的生活和科研条件与美国有天壤之别,早就做好心理准备,打定主意要回来吃苦。当时,钱学森被评为一级教授,一个月工资300多元,纵向比较算是很高的收入。钱学森从美国带回一架照相机,一个月下来,只是买胶卷就把他一个月的工资花光了。这时他才知道,不能像在美国那样“乱花钱”了,要省着过日子。从此,钱学森把相机收起来,放进箱子里,以后再没玩过摄影。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学森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用于沙漠治理。
1991年,年满80岁的钱学森退出一线科技工作岗位。为了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贡献,中央酝酿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但整个酝酿过程钱学森一无所知。授奖仪式之后,新闻媒体出现了一个宣传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的高潮。
一天上午,钱学森把秘书涂元季叫到办公室,严肃地对他说:“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奖励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我所代表的那个集体,那一代人。所以,‘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请你马上给一些报纸杂志打电话,叫他们把宣传钱学森的稿子统统撤下来。”
在钱学森的坚持下,宣传他的活动才算告一段落。从那之后,所有想出版刊登钱学森传记的组稿活动,都被钱学森拒之门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她,我的一面镜子
-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
- 真心英雄
- 话说死亡
- 别把公平留在后面
- 生活好滋味
- 微笑
- 时间跑过的声音
- 巧拟
- 你爱嫉妒吗?
- 一个“怪人”的故事
- 不是喜欢而是依赖
- 叶子
- 电视前的思考
- 大树的启示
- 黑人博士抗埃八日记
- 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
- 摆架子得尴尬
- 揭秘:林彪罕见的两次请客
- 孔祥熙与宋子文的角逐
- 千朵万朵,只为一人
- 中山东路1号引发的血雨腥风
- 全歼日军的15场血战(一)
- 抗日英烈中的苏联援华飞行员
- 狄更斯的神秘伙伴
- 一颗复仇的心
- 核试验老兵:守了50年的秘密
- 多加了一层砖
- 正义从来不缺席
- 钱锺书摔镜验典
- 捞铁牛 教案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 教案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教案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教案教学设计
- 青青的山 教案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 教案教学设计
- 动脑筋 教案教学设计
-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案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案教学设计
- 高大的皂荚树 教案教学设计
- 海底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 观潮 教案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