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5

关于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即改革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兴趣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教育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尽其才。

一、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行分层次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与尊重学生的差异,改变语文教学只着眼于少数优秀生或"齐步走""一刀切'的状况,即传统的对所有学生采用同同样的教学和评价方法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符合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分层施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

二、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本上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

近年来,大学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促进了普高的扩招,造成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明显短缺,生源综合素质急剧下降,以我校为例,从目前来看,生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觉得读高中升大学的希望不大,于是选择读职业学校,这部分比例最大;二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好,但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了读高中和大学的费用,希望掌握一门技术,能早日就业以分担父母的经济负担,这部分比例不大;三是初中阶段成绩、表现皆不好,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只能送到学校,或父母管不了,希望老师和学校帮着管教,这部分学生占较大比例。同时各专业之间及各班级内部的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差达100分,班级内部学生入学成绩最大落差更达到300分。职业教育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即改革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

三、 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同需求.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所生产的"产品"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同、符合社会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为谋职就业创造条件,。于是在职业学校,语文就从普通高中的"老大哥"的地位降为一门基础文化课,教学更多是为了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语文教学,如教师常常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课文同样的生字词、完成一样的读写训练,往往使得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无法跟上,产生"学不会,不想学"的念头;也达不到为专业服务的目的,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更不会受到欢迎。

二、实施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活生生的人,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在实施语文分层次教学中发现,明显的有意分层次也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深化、扩展知识面,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主动性,会更受欢迎。

二、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次教学绝不是划分"等级",与分快慢班的做法不同。

正如南京师大附中校长陆一鹏所说,分层次教学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分层次教学是"分层不分班","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班级不变,这种教学方法面向全体,从尊重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建立自信出发,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而快慢班则是按学生的各科总分排队。而且,快慢班面向少数好学生,丢掉了大多数;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在于如何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

三、 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当学生进步后,老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另外,虽然每个层次的标准不同,但教学过程中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和稳定的学习情绪,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面对世界的心
盲者亦于心中
孤独之旅
成长,我们笑着哭
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
侠者,自由之歌
努力无悔
真正的态度
童话
穷毕生之力,谋世界之福
青春格调
走在阳光下
“固执”的追求
读书与人生
踏上生命的台阶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ESWL与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临床研究
1例血友病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东莞市男性高危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3DCT与CBCT勾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的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疗效分析
股骨骨折的术前护理
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关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理论思考
激情 积淀 激活
试论中学语文教师之素质
解读老舍《邻居们》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探索
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提倡不得替代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学教育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
着眼能力,评改激兴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
体察学习的精髓
陈建先《郑成功》评课
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对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