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看元代戏曲发展情况

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看元代戏曲发展情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3

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看元代戏曲发展情况

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典籍,其中也不乏与元代戏曲相关的著作。元代作为戏曲的繁盛时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那么,这种必然性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体现,就要细化到集部词曲类。虽然受统治阶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元代戏曲篇目并未载入《四库全书》,但无论是从其所载典籍中,还是从提要中都能流露出元代戏曲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集部 词曲类 元代戏曲

《四库全书》作为一部大型官修丛书,其中涉及清乾隆以前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典籍。戏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学样式,在《四库全书》中当然也有所体现,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体式,在发展中也有其独到之处。一般认为,作为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对戏曲往往采取一种贬斥的态度。这大致是有道理的,在《四库全书》编纂时期,统治者对与礼乐相对的民间俗戏是不提倡的,认为其俚浅鄙陋、害人心智,在词曲类小序中就有所体现:“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琶记》俱入经籍类中,全失论撰之体裁,不可训也。” 但在《四库全书总目》对戏曲的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文字中,也有意无意地总结了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及源流问题。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这样描述元曲在历史洪流中的地位。《四库全书》集部虽不著录元曲的具体篇目等内容,但在词曲类中也不难挖掘出元代词曲的发展痕迹。

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集部词曲类小序中写道:“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掘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又有“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所歌者皆绝句也。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所歌者皆词也。宋人歌词之法至元又渐不传,而曲调作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学的传承关系,它们紧密相连,最终产生了曲。现就以下三个方面阐释一下《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体现的元代词曲的发展情况。

一、从具体分类上看

词曲类共分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曰南北曲。其中南北曲之属共分为三部,十七卷。分别为:顾曲杂言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钦定曲谱、中原音韵二卷(内府藏本)。三部典籍分别记述了曲品、曲谱、曲韵。从分类上,我们看到曲类典籍仅三部,不难看出戏曲在当朝是不被提倡流传的。仅收录的三部中,还有两部属于国家藏本的。由此可见,统治者对戏曲这一方面流传的管理上,还是十分约束的。

从具体的作家上来看。词曲类共收入元代作家二人,分别为张翥《蜕岩词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周德清《中原音韵》二卷。金代作家一人,白朴《天籁集一卷》(编修汪如荣家藏本)。其余除有两位明代作家外,所收录词曲皆为宋人所作。单从著录文章数量上来看,这固然不能完全展示出戏曲在宋元时期繁盛一时的光辉一页,但从《四库全书》整体收录来看,也流露出了戏曲发展中的一些脉络问题。

二、从提要中看元代戏曲文学地位

首先,从戏曲的流传来看。

戏曲可谓一种民间发源的艺术形式,是达官贵人或平民百姓在闲暇时一项重要的娱乐手段。在沈德符《顾曲杂言》的提要中记载:“此书专论杂剧南曲、北曲之别。其论元人未灭南宋以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选举志》,绝无影响。乃委巷之鄙谈。”《中原音韵》提要载:“词曲本里巷之乐,不可正声。”从这两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戏曲在民间的流传是很广泛的,这种流传的广度,也不是在戏曲产生之初就是这样的。那么戏曲在元代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中原音韵》的提要中又载:“至元而中原一统,北曲盛行。既已别立专门,自宜各为一谱。此亦理势之自然。德清乃以后来变例,据一时以排千古,其特甚……故今录存其书,以备一代之学。”

元代戏曲,作为一个朝代的突出文学样式,当然有它无可替代的一面。可见,《四库全书总目》对文学的发展是颇具贡献的,并且十分有意义。相较前代官修类书戏曲本体认识还处于模糊的状态,它对戏曲的源流和发展作了较细致的分析,这为后来学者了解元代戏曲的基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戏曲的创作内容与体例。

元时胡祗提出“九美说”,其中要求戏曲演员“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吩咐顾盼,使人人解悟”“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唯恐不得闻”,这就是戏曲追求的一种,表现真实的人生。元代戏曲就追寻着这种写实性。这一戏曲特征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是有所体现的,委巷之谈,往往是以生活事实为原型或创作基础的,戏曲作品中的形象,也大多立足于生活实际或带有讽刺意味。《钦定曲谱十四卷》说:“考《三百篇》以至诗余,大多书写性灵,缘情绮靡。唯南北曲则依附故实,描摹情状,连篇累牍,其体例稍殊。”这种写实性反应的是一种社会现实,只不过是用戏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艺术形式由抒情转向写实,这必定会显现出元代社会的某些特征性的问题。但无可否认的是,戏曲在元代确实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且有着辉煌成就的文学体裁。

《四库全书总目》也将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过程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出来:“其初被以弦索,其后遂象以衣冠。其初不过四折,其后乃动至数十也出。大旨亦主于叙述善恶,指陈法戒,使妇人孺子皆足以观感而奋兴,于世教实多所裨益。”从这里我们看到戏曲所独具的舞台性与扮演性,戏曲在金、元之时日渐盛行且有了固定的演出模式,日渐趋于丰富多彩,其内容也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教化作用;街头巷尾,妇人孺子也都能有所感。可见,在金、元时期颇盛的戏曲文化,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特征且劝善惩恶,有益风教。

三、从《四库全书总目》反映的社会现实看元代戏曲发展

由宋末至元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作家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他们在精神上产生一种空虚的状态,无以解忧。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情感,是排解忧思的一剂良药。白朴是在戏曲上颇有造诣的作家,有很多代表作,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等。他是经历了金、元之际战乱频繁的作家之一,在白朴《天籁集》的提要中,提到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会世乱,父子相失。尝鞠于元好问家,得其指授。金亡后,被荐不出,徙居金陵。放浪诗酒,尤精度曲。”这样的生活境遇,迫使作家将身心经历转向了文学。白朴在戏曲上的成就是无可厚非的,他戏曲方面的成就虽没有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过多体现,但是在对他生平的叙述中,也让大家略知一二。俯瞰戏曲作家之列,类似白朴之类的比比皆是。

这样的社会现实必然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那么在戏曲兴盛的元代,作家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这可从张翥《蜕岩词二卷》提要中窥见端倪:“以一身立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忧时伤乱之作的增多,使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在心态上也多由轻快闲静向消极忧郁的基调转变。这样的社会现实,也必然会影响戏曲家们的创作心态。元代毕竟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在与汉文化的融合上不是十分的完善,统治者也多采取少数民族所具有的一种野蛮性特质来治理国家。戏曲作家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体会百姓疾苦,结合自身处境,一时间创作出大量的戏曲作品。当然,这些作家们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也有记载,集部词曲类存目中《张小山小令二卷》的提要中记载:“自宋至元,词降而为曲。文人学士,往往以是擅长。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宫大用之类,皆借以知名于世。可谓敝精神无用。然其抒情写景,亦时能得乐府之遗。小道可观,遂亦不能尽废。”

从以上内容略可看出《四库全书总目》虽对戏曲著录有所限制,但对戏曲源流发展和各种现象作了一些分析,虽然出发点具有雅俗之辩,但这样清晰的体例分类对戏曲理论的研究发展是有益的,从曲品、曲谱到曲韵的代表作品的提要中,可看出元代戏曲的繁荣与兴盛。《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实践,虽在戏曲的本体观念上仍有些模糊,却也显示了戏曲是“戏”与“曲”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初步形成。四库馆臣虽由于一些原因摒弃了戏曲的文本,但是在对戏曲颇具批判意识的言辞中,也与戏曲产生了一些交集,对戏曲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其中涉及戏曲的一些问题,是十分有意义且值得深思的。

参考文献:

[2]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3]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天空灰的好象哭过
永远的梦
悲哀
个性
青春
台湾
十七岁
寄生虫
眼泪也美丽
我的高三之路,从换座位开始
参赛
蓦然回首
夜沉吟
窗下夜想
我的时代,由我主宰
弟弟为牢中哥哥解疑人生 ,哥哥为病中弟弟再续生命
一根看不见的线
强健你的骨骼
邓紫棋也怕不红
吴越说其实我不清高
刘恺威有了小孩不忘了太太
从欧洲到欧洲移居者的未来
只为寻找孙儿,奶奶三年徒步走山乡
对爱最好的诠释,就是让心爱的女人做母亲
做过歌手也做过逃犯李有才的一切源于一个女孩的爱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解除同居的代价
拍一张好莱坞情侣式的结婚照
对冲基金财富新引擎
李银河说大侠不嫉妒王小波
正视学情,真实主导,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狼和小羊(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寓词意理解于愉快表演之中 教案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教案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二十年后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 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漫画,使口语交际如此美丽 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贺年片》作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可爱的小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片断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