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

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

摘 要: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特别多,判断文学作品的改编是否成功,不是要让它是否完完全全的再现原著,而是看它能否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体悟和思考。原著《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作,也由于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出现了很多的电影改编版本,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爱玛的形象在不同版本中的性格存在一些差异,其中BBC版本中的爱玛最富激情和叛逆性。本文希望通过对影片和原著的对比,为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提供新的角度。

关键词:文学到电影;BBC版;包法利夫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在2000年BBC版本,Fywell导演的《包法利夫人》中,在线了女主人叛逆的性格,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对爱情的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她不安于爱情现状的叛逆的性格。与原著相同的是,爱玛依然热爱阅读,但分歧在对于她悲惨命运解释,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对物欲的态度的不同,极大的愿望的诉求和导致她悲剧人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为读者和观众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被物欲掩盖的欲望被激发

(一)小说:对物欲的极度追求

很多这部小说的读者分析,导致爱玛悲剧人生的原因是她一直放纵情欲而不能自拔。虽然作品中多次提到偷情,但却不能说这是淫荡。在情人眼里,她是美好的,她有着“漂亮的牙齿,乌黑的头发,小巧的双脚”。小说里大手笔的描述了爱玛对对物质的迷恋,当夏尔对爱玛表白时他关注的焦点不是爱玛本身,而是触摸她的衣服以及漂亮的鞋子。为了和情人罗多尔夫约会,她费尽心思的打扮自己,往手帕上洒香水,还戴了首饰。爱玛在对物质的迷恋中,也使她自己希望通过这些精美的物质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也正因为如此,情人对爱玛爱玛的爱转向了对物质的关注。

(二)电影中强烈的性欲诉求

在原著中,没有对爱玛的性欲的词句的描述。然而在电影中,爱玛直接表现出对爱欲的诉求。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她与夏尔的性爱场面,包括他们在新婚之夜,在布置的温馨浪漫的房间的相互结合;但原著中却用物欲掩盖了她对爱的诉求。影片似乎是要把她打造成一个沉沦于性爱的人,她不仅仅追求的是身体的满足,也更加追求精神的愉悦,浪漫的画面,蜡烛,火焰等等。小说中爱玛希望的烛光之夜在电影中得到实现。她的欲望在这些浪漫的符号中更张扬的表现出来。

二、爱玛成为创作者

(一)小说:小说的模仿者

爱玛是一个小说爱好者,读了很多书。这些作品给了她生活的启示,使她知道了什么是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模式。她像那些贵妇们一样读小说、弹琴、唱情歌。然而摆在她面前的是无能的丈夫,微薄的收入,她试图冲破现实的束缚,最终换来的却是悲惨的命运,被高利贷拖垮的人生。

(二)电影:激情的创作者

影片中肯定了阅读对爱玛的意义。影片中修女讨论爱玛不适合做修女,爱玛回以挑衅的眼神,她从阅读中获得了激情。后来,她写作得奖,说明她不仅仅实在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而是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创作者。影片中夏尔细腻、宽容更反衬出她的格格不入和不可理喻,他们之间爱情的消失主要是由于爱玛与木讷的夏尔之间没有激情。浪漫与现实的冲突让她想冲破阻碍,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激情。

三、爱玛悲剧的成因

(一)小说:沦陷于布尔乔亚

福楼拜作为浪漫主义小说家,崇尚精神的自由,反对物质和庸俗。然而在爱玛的时代,她需要的不是浪漫,而是建立自己的依赖于现实的爱情。她的悲剧在于它爱情在穷苦的现实中幻灭。最后商人利用了她的弱点,使他负债累累。整部作品从夏尔开始,引入布尔乔亚的主题,爱玛的最终结局也被限制在庸俗的布尔乔亚共同体里。

(二)电影:追求另一个自己

原著中,爱玛想成为书中的女主人。影片中,她为自己有情人而欢呼,不仅仅是因为她成为了书中的女主人,还因为她真正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抗。她对情人的追求,其实是对理想的追求,她希望能够和一个理想中的强大的、激情的、富有的男人相结合,拥有理想中的爱情和婚姻,与其说她追求的是理想的婚姻,不如说她想成为爱情的主人,打破现实,实现自己想象中的人生。她的理想破灭,甚至是幻想,最终使自己陷入痛苦,陷入悲剧。她希望实现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自己。她相信通过不断的追求,自己能够达到幸福的彼岸。

四、小结

文学作品从文字到电影的改编,既不是要完全的忠于原著,也不是要彻底的颠覆原著,而是去尽量地用影像解释文字,让观众对影片有更新的认识。福楼拜笔下的爱玛追求的是成为她所阅读的书中的主人公,能够出入高级的舞会,享受绅士的爱,有着高品质的生活。而Fywell的电影中,爱玛她不是要模仿书中的人,而是希望能够冲破破碎不堪的现实,追寻另一个理想的自己,所以影片中的叛逆情绪已经完全突破了书中爱玛对爱情的追求。淡化了书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主人公的叛逆。其实是试图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对为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提供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2]吴晴萍;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J];电影文学,2013年19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上帝与你同在》有感
反思《边城》
逍遥之境
读《暖情》有感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在场的缺席
唯一改变不了的
一群往自己的理想奔跑的热血男儿
季节的忧伤——读安妮的《素年锦时》
文学名著读后感
许三多的路
魂牵《红楼梦》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生活在别处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学视角下探讨鲍曼对大屠杀的现代性反思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
浅谈科尔沁蒙古族萨满教的基本特征
李宗闵研究综述
浅谈新时期民营企业党建“123456”工作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
在参与式教学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从现代角度浅析三湾改编
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
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浅谈财富的尺度
国外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英美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纸船和风筝》2 教案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12 看雪 教案教学设计
《操场上》 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语第一册《菜园里》 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 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成功的一件事》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转贴) 教案教学设计
4*加了一句话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学会合作》第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彩那天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