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家风建设研究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家风建设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家风建设研究

家风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其微观具体的体现。

好的家风不仅促进一个人良好品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还能够成为地域文化中的良性基因。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名门望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会逐步促成甚至主导这一地域文化圈的特点。因此,家风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其微观具体的体现。家风建设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具体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家风建设怎样和各地域实际情况相结合,付诸实践?这是本课题关注并试图分析探讨的问题。

一、地域文化视角下家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1.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使家风建设的文化根基遭遇不同程度的“变异”。

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世界各区域间经济和政治的依赖性。当这一趋势扩展至文化领域时,一些国家 “现代化”的优势使其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呈现出了话语主导权的优势。例如,近十年我国呈现愈演愈烈“出国移民热”;韩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娱乐文化、服饰文化、造型文化等在国内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风潮;尤其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模板,甚至成为批判本国教育理念的依据。

目前,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中,一方面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未能在外来文化面前彰显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因文化的稳定性和习惯性,改革实践未能与外来文化的先进性保持一致,相反却滋长了文化积习中的缺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例如,“孩子本位”的教育理念变成了“任其嚣张跋扈”的教育手段;“女德国学班”却变成了“虐待体罚”。可以说, 文化的碰撞对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目的、内容和途径都产生了影响。“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不能忽视对其所处的地域文化的敏感性,不存在一种能够适合所有文化背景的教育方式。”【1】因此,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要对地域文化有更为敏感清晰的认识。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家风传承

在中国“长幼有序”、“百善孝为先”等伦理观念一直深入人心,“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的家风也一直受人推崇。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大量90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现代文明包围圈,他们在思维观念、行为模式、风俗习惯等方面,更主动地接受时尚、开放的商业文明。这可能带来中国农业文明传统的逐渐断层。同时,来自不同地域的独生子女在“异地异乡”组成的“小家庭”,与家族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隔膜感,使家风家教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衰微。

二、地域文化视角下家风建设的途径――以河北为例

1.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视角下,扩展家风建设内容。

一个家族的文化体现为家风,一个名门望族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文化圈即地域文化的发展。各文化圈所呈现出的特点都与其有代表性的名门望族有关。例如齐鲁文化圈中的代表孔氏家族的家风。由此,家风建设可以从梳理各地文化世家的兴衰史入手,研究他们的文风、家风、门风以及家族对于该地区文化圈的影响。例如,在河北,古为“九州之首”的衡水冀州史上出现过冯氏家族和赵氏家族等。从东晋到唐朝500多年时间内,冯氏一族内曾出现“两帝”、“五相”、“七妃、一太后”。另有王公大臣伯侯100多人,其中,五品官职以上33人,史书有名姓记载的100人之多。赵氏家族从唐代、清代到民国都有政绩显著的为官人员。范阳(涿州)卢氏家族,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贤良辈出,勋业灿烂,乾隆皇帝曾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整理研究河北各地名门望族家史家风,形成河北家风研究书系是推进河北家风建设的重要措施。

另外,梳理地域人文精神发展、变化的脉络,寻找反映新时期地域人文精神的寻常百姓,叙写、研究“小人物”的家风、家教、家规,是推动家风建设深入百姓生活的步伐。河北古为燕赵之地,从荆轲的重义轻生到李大钊、狼牙山五壮士等众多革命前辈的慷慨赴国难,从《史记》中记载“慷慨悲歌,好侠任气”的燕赵风骨,到近现代“一荣一秀一悲慷, 厚朴坚韧亦国风”【2】的燕赵文化特征,我们看到“重信义”和为大家舍小家,甘于奉献,不惜牺牲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成为了河北地域文化特征中的优质因素。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力排众议、锐意改革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滦煤矿开改革先河,体现了河北人不安于现状,谋求发展的创新精神。为此,可以开展“百姓家风”活动,以“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典型人物为线索,寻找、征集、传播传承燕赵文化精神的人和物,对其家风家教进行梳理、推广和宣传,从而凸显燕赵地域家族文化特征。

2.利用基层单位“接地气”的优势,寻找家风建设与各行业契合点,塑造行业典型。家风建设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国家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密切,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努力参与。一是将家风建设与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责任人,父母的“耳提面命”、“潜移默化”会在孩子心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要想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发挥得更顺畅,要将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教育和家长教育相结合。如开展家访、家长进学校活动,建立家长网络群、家长委员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家长教育。二是在政府公务行业,开展领导干部家风评比活动,建立国家对干部,干部对干部,家属对干部的双重监督机制;三是将家风传承活动引入专业技术行业,注重“互助”、“诚信”、“敬业”等良好家风对行业队伍建设和专业素质的影响。

3.逐步促进家风建设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目前,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各种媒体和新兴网络技术手段,家风建设正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优秀的行业道德氛围,提倡美好的家庭道德风尚。这些都是促进家风建设的外在动因。要想建立家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归根结底还要使“厚人伦、讲礼仪、重勤俭、善教化、守仁义、慕清廉、求公正、崇法治”等家风传统成为个体主观内在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要与社区、农村文化活动结合,开展平民化的家风活动。采用群众自荐和媒体挖掘的方式,开展家庭美德建设,组织专家讨论,探讨家风与传统地域文化的渊源,家风对家庭成员成长的作用,并发动百姓“写家训,立家训”,使好的家风家训成为百姓日常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视角【D】

[2]张京华,燕赵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语文课
一件有趣的事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
游园
我的家乡
压岁钱
游青岛野生动物园
潮汐塔
欢乐的除夕
我眼中的中国年
快乐的元宵节
游竹洞天风景区
我理想中的课堂
羊和狗的故事
浅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思考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限时作文的训练途径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重在创新
精雕细琢 秀出文采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
走向心灵的春天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新时代 做一个传递青春正能量的班主任
历史教学生活化策略简探
发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主渠道 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因机而教—— 《 g k h 》教学设计
ü在拼读音节时,遇到什么情况省掉两点
《你姓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小白兔搬南瓜》教学设计之一
《i u ü》教学设计之二
《g k h》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g k h》教学设计之二
《小白兔搬南瓜》教学设计之五
《zh ch sh r》综合资料
《小白兔搬南瓜》教学设计之三
《悄悄话》教学设计之一
《小白兔搬南瓜》教学设计之四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你姓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支玉恒教学实录——《乌鸦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