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_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1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中韩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较之地理位置上的一衣带水,有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中韩端午文化现象的比较,说明二者的异同,以期消除误解,增加了解。

一、起源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起源

在中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由于古代“午”与 “五”相通,因此,“端午”亦称为“端五”、“重五”、“重午”。又,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称“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五月节”、“女儿节”。道教称“地腊节”。①纷繁复杂的名称中可见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的重要性。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两类说法:关于节气的“时节说”与关于历史人物的“纪念说”。其中“时节说”主要有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等著作中提及的“龙日说”以及流传与民间的“恶日说”;与“纪念说”有关的历史人物主要有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认同度最高。

(二)、韩国端午祭起源

韩国端午祭的起源,主要与韩国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关。与之有关的主要人物有金庾信、梵日国师、郑氏女等。

首先,关于“金庾信”说。金庾信是朝鲜三国时代新罗有名的大将,在他的带领下,新罗军队先后消灭百济与高句丽,统一了三国。金庾信死后被供奉为大关岭山神,守护当地平安。

其次,关于“梵日国师”说。据传,古时候,鹤山有一富家女子去石泉打水,喝了一瓢映有太阳的水。随后便怀有身孕,并产下一子。但古时以未婚而孕不吉,家人便将婴孩丢弃。数日后,得知丢弃地点的女子前去寻找婴孩,却看到一只仙鹤正在给婴孩喂食。女子认为这婴孩是上天所赐,日后必有所作为,随即抱回家中,精心照料。不出所料,婴孩日后成为梵日国师,死后被供奉为国师城隍神。

再次,关于“郑氏女”说。传说,国师城隍神爱上了一位姓郑的姑娘,城隍神便在姑娘的梦中求婚,但却被以城隍是神非人为由拒绝。不甘心的国师城隍神便派了一只老虎,半夜前去将郑姓姑娘带到大关岭,与姑娘的灵魂举行了婚礼。待到后来,人们找到郑姓姑娘时,发现她的灵魂已经不见了。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他们结婚的日子,也是她成为国师女城隍神的日子。

(三)、端午起源比较

综上,不难发现中韩两国端午的起源有一定的共同点:都有纪念值得两国人民尊敬的人物。而且,都有一位女性人物。不同点是中国端午的起源带有早期社会的巫俗文化色彩,如“恶日”时要尽全力驱邪;而韩国端午的起源则带有较为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如频繁出现的“城隍神”等。

二、目的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目的

联系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不难想到其目的。既然以端午时期为“恶日”,那么便要驱魔除邪以祈求平安健康;对于历史人物无疑要纪念、学习。可以这样说忠、孝文化正逐渐成为中国端午节的新内涵。

(二)、韩国端午祭目的

结合韩国的自然环境,不难得出其端午祭中所蕴含的期望与目的。

韩国山地众多,又三面环海,对于农耕社会,这样的自然环境有很多不便。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往往极易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以人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想要生存下去,只有借助神灵的保佑。因此,为了改造自然环境,往往需要人们集中力量办大事 。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为培养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人与人的情感,而且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利于国家和民族的进一步前进。此时,虔诚地向各路神仙祈祷,必定保佑农业丰收,保障生存。

此外,在江陵端午祭期间,有一项重要的民俗表演――巫俗。这是因为巫俗在韩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在最为痛苦的时候,如“岁月号沉船事件”时,广大韩国民众最先想到的不是佛寺,不是教堂,而是巫俗。传统的巫俗信仰者认为,通过巫师的舞蹈,人们能够与神明沟通、并得到指示,与此同时神明能够抚慰人们心灵上的痛苦。

(三)、端午目的比较

较之于中国端午节,韩国江陵端午的目的更为多样。此外,中国端午节更侧重于对人们精神的熏陶、如关注忠、孝民族精神;而韩国端午祭则更关注现实中的得失,更具现实意义,如保佑平安、团结力量、祈求丰收、抚慰烦恼。

三、习俗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导致了中国端午节习俗的丰富多彩。较为常见的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画额、戴香囊、挂艾叶等等。其中,普遍认为前三项与纪念屈原有关;后三项与祈求平安健康有关。

在此,对关于纪念屈原的习俗详加阐释。相传,众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便划船追赶拯救。为避免江河中鱼虾吃掉其的尸身,他们不仅选用外形为龙的船,以期驱散鱼虾;而且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喂饱鱼虾,免得它们去咬屈原;更将雄黄酒倒入江中,希望能够将鱼虾等药晕,以保护屈原大夫的身体。

(二)、韩国端午祭的习俗②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日程,如从“迎神祭”算起,应该是连续五个昼夜(农历五月初三至初七);如从“山神祭”起到“送神祭”止,则长达二十余天(农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七);如果从“酿神酒”开始,那就一月有余(农历四月初五至五月初七)。 1、酿制神酒

江陵端午祭从酿造神酒拉开序幕。祭官们从市长手中领取酿制神酒所需的大米和麦芽,市民们也纷纷参加献米仪式。酒是献给神灵最重要的祭品。巫师用法器驱赶邪气,使神酒酿制场所保持清洁。酿酒之前,祭官们要沐浴更衣,以保证神酒的清洁。并且,整个过程中要用白布裹嘴,不能说话。

2、各种祭祀活动

大关岭山神祭、国师城隍祭、奉安祭、朝奠祭、送神祭等都是江陵端午祭时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动。

到了农历四月十五日,江陵市民们登上大观岭举行山神祭和供奉国师城隍的祭礼。祭礼仪式以儒家的方式开始。尤其在国师城隍祭中,由江陵市长担任初献官,祭辞中带有为百姓祈祷平安的内容。因此虽然祭祀是民间的活动,历来都有官方的代表、本地的德高望重的人士参加。祭祀结束后,巫师登场。用巫术来驱恶避邪,迎接城隍神。

3、迎接国师城隍神

神木是国师城隍降临人间的途径,也是城隍的象征。人们根据树枝的抖动,判断神的降临。根据记载,神灵附体的树会在人们碰到之前,自己抖动枝条。将神木供奉到城隍堂前,人们在神木上挂满青色、红色的彩带,祈祷心愿。神降临人间的旅程由此展开。神木下山的过程就是神来到人间的过程。供奉着城隍神位和神木的迎神队伍,在欢快的巫乐伴奏声中,从大观岭走下来。迎神的队伍走上街头,与市民们直接见面。神木和华盖走在最前面,绕城一周后,来到举行庆典的端午场。市内到处收拾提着端午灯的人群,祈祷城隍神驱走人间的邪魔恶鬼。将神位供奉到端午祭堂后,人们将自己的心愿放入端午灯中,让花灯在江水中漂流。

4、演艺活动

演艺活动是在农历五月初三到五月初七进行的,主要包括假面剧、农乐、农谣、各地艺术团体表演。

假面剧由六名带着面具的舞者和乐师表演,六名舞者的角色分别是两班大人、小梅夫人、两名恶人和两名小丑。故事描述的是两班大人与小梅夫人在恶人的干扰下最终结为伉俪的爱情故事。

农乐发源于韩国部族国家时期。每年到了春秋两季,农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祈祷一年的丰收。农民们为了在艰苦的劳动中获得放松、与村落中的人们和谐相处、祈祷物产丰富,创作出各种农乐和游戏。

农谣是农民劳作过程中,为了摆脱枯燥感、提高集体的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谣。歌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在端午祭的庆典过程中,主办方邀请了韩国内外的艺术团体到江陵表演,以增强节日气氛,并以此向广大游客展现韩国的丰富的民俗文化。③

(三)、端午习俗对比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韩国端午祭习俗明显受中国端午节的影响。中国端午节的起源要比韩国端午祭早,所以无论是饮食,还是驱邪习俗,韩国端午祭都深受中国的影响。不同的是:中国端午节是节日型庆典,而韩国江陵端午祭是祭祀型庆典。实际上,中国端午节最初也是祭祀型庆典,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演变为节日型庆典的。④

四、传承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的传承

在中国,有很多具有制作传统文化产品技术的艺人。虽然也有资金投入,但政府更愿意让艺人主动融入市场,在销售中获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去引导艺人改进生产,从而保护传统文化。因此在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更倾向于民间百姓和市场。⑤

(二)、韩国端午祭的传承

对于重要的文物以及文化遗产,韩国政府都对其进行编号加以保护。例如,江陵端午祭在1967 年就被指定为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而且,在江陵端午祭中,负责祭祀的巫师是世袭的。她们不仅都有政府编号,还能够得到政府的补贴。此外,政府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技艺传授他人。因此,可以说韩国政府是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的主体。

(三)、端午传承对比

比较中韩两国端午文化的现状与传承,不难看出,韩国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更为细致,投入的资金更为雄厚,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更高。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这些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五、结语

任何文化既有其稳定性、归属性的一面,也有流动性、迁移性的特点。⑥不可否认,韩国江陵端午祭一定程度上来讲起源于中国。至于为何能后申遗成功?莫过于他们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在中国端午节传播过程中,韩国人注重将其与自身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文化之间的争夺战也好口水战也罢,总是无休无止的,与其纠结于“谁动了我的奶酪”,倒不如身体力行保护我们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毕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注释:

[2]鉴于大家对中国端午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在此不再赘述。关于韩国端午祭具体习俗,鉴于资料不是很多,本文所用主要整理自网络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yNDYyNjQ=.html中的内容。

[3]黄榴丹.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

[4]王友富,谢苗.中韩端午习俗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1:115-118.

[5]黄榴丹.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暖花开
遐想
那时花开人寂寥
随笔
只做自己的主角
难堪
那时
站在时光之仞
叶子黄了
另一种快乐
破碎的梦
五毛钱
旅行人
孤单
我无法自己选择的路
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三点妙招
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营造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气氛的方法探究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法律结构研究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兴趣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干预研究
维特根施坦是怎样治疗“哲学病”的?
地图上的城市
第十一根手指·纸面青尸
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作用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模式浅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高职学生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探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
gkh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浆 教案教学设计
四下、积累.运用六 教案教学设计
读中悟见解出——说《鸟的天堂》教学设想及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教案教学设计
菜园里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上强小学吴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 教案教学设计
家庭风波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说案 教案教学设计
咏柳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评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案教学设计
评《鸟的天堂》教学活动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