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不同时空的“新媒体”解读

不同时空的“新媒体”解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不同时空的“新媒体”解读

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当下媒体创造的所有热点中,媒体自身也成为了“热中热”,尤其是急剧升温的“新媒体”。科技大步流星的跨越挟裹着“新媒体”随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在网络时代大潮中驰骋徜徉、纵横捭阖。但是究竟什么是“新媒体”,无论在学界还是业界,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英国学者理查德・豪厄尔斯有言:“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静候作者对新媒体的论述”,从这句话背后不难看出,新媒体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研究体系。

一、“新媒体”的诞生

现在意义上“新媒体”的概念的提出,学界虽然已经出现了不少颇具分量的说法,但是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大部分观点认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是“新媒体”概念的首创者,1967年在一份开发电子录像的商品计划书中,他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new media)。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new media”,使得“新媒体”一词风靡全世界,成了一个时髦的学界新名词。

笔者发现这个说法已经出现在各大新媒体教材、论述当中,但“新媒体”的概念至少相较普世观点要早7至8年,早在1959年著名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发表过题为《电子革命:新媒体的革命影响》的演讲。在传播学中,他的“媒介即讯息”广为人知,但是为人寡闻的是“地球村”这一划时代的论断也是他所提出的,很明显这些理论符合当下的媒体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更似乎在“印证”着麦克卢汉的预言的实现。

麦克卢汉敏锐地捕捉到了未来媒介的气息,他认为凭借电子媒介,各种文化和各个媒介发展的阶段的并存会使人类拥有了讯息解放的手段。麦克卢汉的观点和言论在彼时可能是天方夜谭,却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新媒体”的诸多影像,虽然我们不能以此断言麦克卢汉就是“新媒体”这个概念的首创者,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一般教科书把戈尔德马克看作“新媒体”概念的先驱是有有失偏颇的。

二、鱼目混珠的“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今天的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阳光传媒、红岩资本投资集团创始人吴征认为:消解力量是新媒体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所显现出来的第一个特点等。

一提到新媒体,人们会主观地联想到那些井喷式发展的通信传播方式:门户网站、手机报、IPTV、数字电影、楼宇电视、户外广告……这些在业界出现的新的传播形式几乎都想标榜自己是“新媒体”,而学界对新媒体的框定也越来越宽泛,几乎所有依靠数字技术或与其相关的媒体都进入了新媒体范畴。就本质而言,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传受双方能够随时互换角色,同时针对信息的反馈又能及时调整传播的行为方式,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近几年火热的微博便是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代表,人们在这里可以浏览许多其他人的信息,也能自主发布信息,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信息的关注。

因此,通过交互性来衡量目前出现的新媒体形态,不难发现许多打着“新媒体”旗号的媒体只不过是以新形式出现的传统媒体,例如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户外广告等,它们没有改变传统媒体的单向性、被动性,只是通过高科技表现出来罢了。

三、融合时代的“新媒体”

近年来,新媒体伴随着科技发展迅猛并且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形态,面对这一趋势,新媒体对各种传播形式“兼容并包”,不断丰富着信息的传播和表达方式,也反过来在不断推进着媒介融合的进程。媒介融合的原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提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各种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

这一平台便是新媒体,它将成为媒介叙事形式融合的有力表现,和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不同,新媒体通常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信息,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来传播信息。反其行观之,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统媒体也可逐渐蜕变成为新媒体,譬如:新出现的数字互动电视取代了传统的电视;手机报纸的兴起带动纸媒的转型;荔枝、喜马拉雅、考拉等网络电台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开始听广播。

我们可以清楚地预见,未来的“新媒体”一定是一个新旧媒体交互、融合、创新的场域,它将以数字媒体为技术支持与核心,发挥其强大的创造力和驱动力。我们势要在“新媒体”这个新的传播“麦田”里寻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才不至于淹没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之中。

参考文献:

[2]严三九.新媒体概论[M].2011:1-5,11-13

[3]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麦克卢汉如是说[M],2006:3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寒冬里的绿色。
记忆,永恒
2007,我们曾经都在孤独中成长(副题:遥老公)
那个陌生的小男孩
人间真爱
爱美的妈妈
曾经的你·黯然·美丽
他太“监”了
记忆里的朋友5完结
你最美丽。
幸福的微笑-来自你们
未来的我
我就是我
一个诚实的人
茜草蓓蕾。
浅议如何才能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策略之我见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构架图示推动语篇阅读教学的动态发展
高职思政项目化管理创新
浅析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差异教学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
关于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议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与陶瓷英语简介
河南高校口译课的教学改革与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方法
浅谈高校四、六级考试改革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实录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相关知识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