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国学教育札记
古今教育对比
用16年培养一个庸才,大人孩子一起遭罪(并非绝对,出庸才的几率较高),和用10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人才(也并非绝对,只是可能性很高,但至少是一个价值观、心智健全的人),孰优孰劣,显而易见。现在不乏优秀的传统教育机构,只是有勇气让孩子回归传统教育方式的家长不多罢了!
说文理分科
最近教育领域在探讨文理分合。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实则无甚意义。在国学世界里,无文理划分之说。国学有文史哲,亦有医算农。阴阳五行更是无哲无文无理之笼统,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延伸至各种学科。总之,文理分也好,合也好,总归是在术的层面打转。术业有专攻没错,但无论学文、学理,都需以安身立命之大道为根基。
语文课的问题就很大。语文学来学去,总是在语言、文字、文学这些层面在打转。比如以前叫“国文”,学的东西就和传统经典智慧更贴切一些,干脆把“语文”课改成“国学”课,增加课时,按经史子集来学。然后砍掉一些没意义的科目,注重基础,少搞难题怪题,把时间挤出来。这样就很不错了!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比把心思放在文理分科上好多了!
道本艺末
人们对儒家经典的误解,从明清开始就很严重。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对学习儒家经典的批判,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普通人对经典的认识。究其原因是作者自身才华横溢却未能借学习经典走上仕途。这很难说是个体的原因,因为明清人口增加,科举落地率也比唐宋时代增加了很多。有才走不上仕途很正常,但作者们往往会把怨气转嫁给儒家经典。
曹雪芹借宝玉来大肆表达对《大学》《中庸》的憎恨,对于先接触《红楼》,后接触经典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的。承认《红楼梦》确实是杰作,但过于推崇,害处也蛮大的。道为本,艺为末。这个规律还是不宜被颠倒的。学习传统文化也需要有个这个先后和次序。
书宜少读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说现在的职场人士,上中学时,什么古文、抛物线、英语、辩证法、辛亥革命、风向暖流、能量守恒、化学元素表、染色体全会背。现在成了傻子,啥都不会,只会用电脑做表格。
这是一个有点带教育讽刺味道的段子。很多人都不幸“中枪”。这种论调是对读书无用论的一种变相调侃,也不足为奇。我中学时,以不偏科著称。不仅文史哲学得好,而且英语、数学也玩得转。因此,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稳坐钓鱼台。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让我深受其害。以致上大学时,竟然产生了读尽古今中外所有名著的荒谬想法。这种没有取舍的读书方式让阅读成为负担。
读书要溯本求源,国学经典就足够受用一辈子了。书应该越读越少,反复翻看,而非贪多求全。经过一番取舍后,我把读书范围框定在儒道经典及诗词随笔上,将它们作为床头、案头读物,常读常新,指导人生。其他书偶尔随便翻翻,以作消遣。如此读书,边看边悟,且读且行,逍遥自得,如释重担,方知阅读是确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习经步骤
近来,教育部发出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纲要。这说明,传统文化教育将在未来学校教育中受到极大的重视。从深度上来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的进程;从现实上来说,会影响到现在的学校教育、考试的内容,以及孩子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为了帮助各位朋友,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朋友,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接触、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从《三字经》中整理出学习传统经典的顺序,并作了与时俱进修订,供大家参考:
首先,学习蒙学,即洒扫、应对、进退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其次,学习《孝经》、“四书”、“五经”。
最后,学习历史、诗文、音乐、书法、数学、外语,及其他现代科学、技艺。
这是一个由本到末、有道到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树立价值观,培养品行、习惯在前,学习具体的知识、技能在后的学习过程。是溯本起源的学习方法。或许值得借鉴。
经典背诵
背诵经典,好处很多的。但主要还是在于每一个个体能否意识到其作用。毕竟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背了不少无意义的东西,让背书成为了痛苦的记忆。所以背与不背全在于自己。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但记忆力好,多背经典是好事。
一、背经典是价值观内化的过程。经典的文字一般文质并茂,有优化心灵的作用。
二、从知识获取角度讲:记住的不一定是自己的,不记住永远是别人的。
三、从学习方式上讲:摆脱书本的依赖,随时随地用经典去感悟人生。需要的时候,再去翻书,很多瞬间的感悟难以把握。人一天24小时,拿书的时间毕竟有限,不拿书的时候,回忆脑袋中记住的经典,也是在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们这群女孩
- 老师,您真好
- 我的父亲
- 我的妈妈
- 永远的大树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八只手
- 当班长的滋味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的好朋友
- 记忆中的老王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漫谈肖像漫画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屈原的一生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雨巷》教学设计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