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4
陈寅恪:私信背后的性灵
一直爱读名人的私信。在我看来,一个人真实的心灵未必跳动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却很容易呈露于写给亲朋的私信里。陈寅恪先生在1936年4月8日写给好友、表妹夫、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的一封旧信,信中一些内容就使我特别感动。
陈寅恪在信中说:“……今决计不南行,特陈其理由如下:清华今年无春假,若南行必请假两礼拜,在他人,一回来即可上课,弟则必休息或预备功课数日不能上课,统合计之,非将至三礼拜不可也。初意学生或有罢课之举,则免得多请数日之假,岂知并不然,但此一点犹不甚关重要。别有一点,则弟存于心中尚未告人者,即前年弟发现清华理工学院之教员,全年无请假一点钟者,而文法学院则大不然。彼时弟即觉得此虽小事,无怪乎学生及社会对文法学院印象之劣,故弟去年全年未请假一点钟,今年至今未请一点钟假。其实多上一点钟与少上一点钟毫无关系,不过为当时心中默自誓约(不敢公然言之以示矫激,且开罪他人,此次初以告公也),非有特殊缘故必不请假,故常有带病而上课之时也。弟觉此次南行亦尚有请假之理由,然若请至逾二星期之久,则太多矣,此所以踌躇久之然后决定也。院中所寄来之川资贰百圆,容后交银行或邮局汇还。又弟史语所第一组主任名义,断不可再遥领,致内疚神明,请于此次本所开会时代辞照准,改为通信研究员,不兼受[任]何报酬,一俟遇有机会,再入所担任职务。因史语所既正式南迁,必无以北平侨人遥领主任之理,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否则弟亦不拘拘(泥)于此也。……”
从陈寅恪回傅斯年的信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为人处世的风格。第一,他将在大学教书看得非常重要,上课极其认真,讲一次课事先要预备数日,他不愿请假,更不愿请长达两三个礼拜的长假。第二,他特别在乎“纲纪精神”,也就是规则,觉得自己身在北平,却遥领地处南方的史语所历史组主任,没有道理,希望史语所准其辞职。
人的某种行为背后总有心理动因。陈寅恪将在大学教书看得很重,除了当时大学教授待遇较为丰厚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陈寅恪觉得国难当头,自己留在大学教书,可以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种子,唤醒某些沉睡的国人,这比搞专职的学术研究更具意义。陈寅恪那么在乎“纲纪精神”,则是由于中国一向是人治社会,人们普遍漠视规则,处理公共事务概以人情衡之。作为一个游学西方十多年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人表率,以保持自己在士林中的良好形象。
陈寅恪致傅斯年的私信,放在今天,尤显出其灵魂的重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好外公
- 考试之后的我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爸爸
- 我的奶奶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同学之间
- 我的同学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外婆
- 我的母亲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相约博物馆
- 漫谈肖像漫画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雨巷》教学设计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屈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