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解密末日计划

解密末日计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5

解密末日计划

还记得刚过去的索契冬奥会闭幕式吗?一架型号为“TU-214SR”的飞机出现在索契上空。这架飞机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末日专机”。与一般领导人的专机不同,末日专机并非领导人平时的座驾,而是在发生诸如世界大战、全球大洪水等灾难性事件时,用来运载领导人躲避敌方攻击、进入庇护所的交通工具。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均有上万枚核武器处于随时可以发射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末日计划自然也就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而领导人的“末日专机”,只是整个末日计划中的一部分。

藏于九地之下

1951年,美国媒体曝光了一份名为“延续政府计划”的末日行动指南。该计划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美苏大战中,保持政府和军队的指挥能力,并且能够有效指挥军队反击。根据这份计划,美国政府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地点,修建可以抵挡核武器攻击的地下指挥中心。

美国的地下指挥所工程浩大,一般都是在以花岗岩为主的山体内挖洞修建。整座山脉都成为抵挡核武器攻击的屏障。北美防空指挥中心是现在已知的最坚固的庇护所。该建筑群距离地表700多米,上方除了花岗岩山体之外,还有加固的钢筋水泥作为支撑,可以抵挡现今任何的钻地炸弹。

人在庇护所内除了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需要呼吸不会影响健康的空气。要想在核攻击和生化攻击的环境下进行气体交换,除了需要复杂的过滤系统之外,还需要对内部气压增压,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此外,核弹直接命中山体后会引发地震。因此,庇护所要加装减震装置。美军在所有的庇护所下面都加装了一个由液压机和弹簧组成的托架,以起到减震作用。在发生强震之后,这个托架会自行调整姿态,以减轻对上面人员的伤害。

在核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超压杀伤现象,仅靠山体和混凝土防护,并不能有效抵挡这种超压杀伤。此类庇护所除了有全密封的装甲阀门之外,还在通道处设置泄压活门。超压攻击波进入通道后,先被密封装甲门阻挡,而在与其呈“Y”字形结构的另一侧分叉通道装置活门。超压冲击波会自然被这一侧的活门疏导,向另一个方向扩散,以避免伤害主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秘密在全国各地修建多个大型庇护所,其中大部分现在仍处于可用的状态。

国土辽阔的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也有大量的地下建筑群。莫斯科有地铁位于地下40~50米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地铁就装有自动扶手电梯,以便迅速疏散民众。

在这条已经足以应付战争的地铁下面,还有一条专供政要疏散的绝密地铁线路。假如遭遇核战争或大规模偷袭,苏联领导人会在第一时间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掩体。该掩体只是苏联领导人撤离的第一站。掩体内有一条通往更深层庇护所的绝密地铁。莫斯科公共地铁已经深达地下50米,而这条秘密地铁的深度竟达数百米。由此可见,该地铁达到了防御核弹的级别。运行在绝密地铁线上的列车,除了有装甲防护之外,还备有足够的粮食和饮用水。万一地铁线路瘫痪,可以就地停下等待救援,沿途设有专用保密通信网络可供领导人使用。

在斯大林时代,这条地铁线路仅仅连通了克里姆林宫和斯大林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在赫鲁晓夫时代,这条秘密地铁线路连接了苏联国防部、总参谋部、克格勃和外交部等重要机关。同时,秘密的地铁线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战时撤离工具,而是一个由地铁和网状庇护所组成的地下迷宫。苏联各主要机关领导人在进入地铁之后,都有自己专属的办公室和住所。而在这个如蜘蛛网一般密布的地下城市中,还有大量的物资和武器弹药可供使用。

除此之外,该地铁还有出口设在莫斯科附近的军用机场内,以便苏共领导人乘坐末日专机逃往更为隐蔽的庇护所。当然,这是在莫斯科地下城市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苏共领导人的最后退路。

然而,这并不是苏联末日计划的终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领导层启用了一套名为“边缘系统”的全自动核反击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苏联领导人全部被歼灭的情况下,自行指挥苏联核武器部队攻击西方的重要目标。当时,苏联领导人考虑到美国的核打击以及战略投送手段更为先进,在核战爆发后即便躲入地下庇护所或者疏散,都未必能够幸免于难,因此设置了这套末日系统。

该系统一旦启动,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收不到最高指挥部的密码指令,且探测到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超标,就会对苏联残存的战略核导弹自动下达发射命令。苏联领导人很早就对外暗示这套系统的存在,以威慑试图通过“斩首行动”来打乱苏联军事指挥系统的国家。

动于九天之上

地下庇护所虽然坚不可摧,但如果政府高层不能活着进入,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专门的末日部队,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美国军政要人。该部队最初由美国空军第55航空队承担,美国总统的“末日专机”就是该机队的专用装备。后来经过反复演练发现,美国总统仍需要直升机甚至地面车辆作为撤离工具。毕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末日专机”起降的场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总统专机机队承担了这项任务。根据分工,美国总统的直升机由海军陆战队维护和操作。与大名鼎鼎的“空军一号”一样,当美国总统登临陆战队直升机时,该机的无线电呼号自动改为“陆战队一号”。

平日,总统的专用直升机是VH-3D“海王”。然而,专司末日撤离的机种则选用了大名鼎鼎的UH-60“黑鹰”直升机。1989年1月,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曾为美国政府提供了8架极其特殊的“黑鹰”专用机型,编号VH-60N(字母V代表要人专机)。这8架直升机配备有各类先进的通讯及电子对抗设备,即便遭到敌方战斗机的锁定也能脱险。在其座舱的玻璃内还嵌有极细的金属丝,机身也经过特殊的涂层处理,可屏蔽核爆炸产生的各类电磁脉冲。整个机身采用密封设计,并且具备独立的内部加压空气循环系统,能够保证在生化武器攻击下机内成员的安全。此外,在该机重要的部位加装了装甲,可以抵抗一般轻武器的射击。该机负责第一时间将总统运往“末日专机”的机场,总统在那里登机飞往下一个安全的地点。 美国总统的“末日专机”E-4B,外形和大名鼎鼎的“空军一号”一样,都是由波音747改装而成。为了完成末日飞行,该机的内部做了巨大的改变。除了装备多重安全设备之外,还特别加强了应对放射物的防护,即便直接穿越核爆中心上空,机内人员也不会受到放射物的危害。

“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美国就启动了末日计划。当时尚在国内视察的小布什总统,被特勤局的特工拉上了总统专车紧急撤离。由于并非发生核战争,小布什并未使用E-4B“末日专机”,而是搭载“空军一号”撤离。小布什总统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抱怨“空军一号”的通信设备太落后,不仅无法连续收看卫星电视画面,甚至连给第一夫人劳拉的电话也打不通。幸好后来证实,事发后第一夫人正在被送入地下庇护所,所以电话无法接通。虽非真的末日来临,但“9・11”事件时美国总统的撤离行动是最贴近实战的一次。

另类的末日计划

由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比中国香港还小,如敌军大规模入侵,很可能当天就会全境沦陷,因此,新加坡的末日计划实际是反攻计划。新加坡军队2/3的兵力均被部署在海外(包括美国本土、法国、文莱、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等地区)。除了进行日常的训练之外,这些驻扎在海外的军队是新加坡被占领后执行反攻计划的生力军。新加坡军队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和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均被长期部署在新加坡之外,国内守备部队的实力相对较弱。这样的末日计划,是小国基于自身现状的无奈之举。

在一马平川的伊拉克,萨达姆曾找不到巨型花岗岩山体作为庇护所。其首都巴格达的地下水位较高,即便深挖洞也挖不了多深,因为那会被地下水淹没。尽管如此,萨达姆仍修建了他的地下宫殿。该宫殿仅深入地下不到50米,用5米厚的水泥加固保护,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曾经抵挡了3枚巡航导弹的打击。

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钻地导弹已经可以摧毁地下100米的军事基地,萨达姆只好弃城而逃。最终,他在一处地下室被抓获,但那只是他的支持者临时在后花园中挖的土洞。

卡扎菲最后的据点是其家乡城市苏尔特。原本苏尔特的豪华宫殿中有非常复杂的地道群,甚至可以直接通向邻国尼日尔和马里。然而,卡扎菲在最后时刻选择乘车逃窜,并未利用这些已经挖好的末日隧道。最终,他被自由军抓获后就地处决。

另一位倒霉的末日领导人是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军队在最后时刻抛弃了他,他的末日计划无法实施。他乘坐的直升机不足以逃往国外。更糟糕的是,周围甚至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他。最终,他和妻子被抓获并处以死刑。

由此可见,即使再周密的末日计划,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纰漏,计划也永远只是计划而已,无法抵挡末日的来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故事
星光黯淡
会哭的眼泪
却忆红楼半夜灯
瞬间的美丽,生命的永恒
杖朝之年
别在十七岁的胸针
流连花间的黄蝴蝶
2008年8月8日
遗失的鱼
约定
装点夜空
离愁
青春是流浪的风铃
直接显示嗜银纤维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相关研究
温泉浴疗的宜忌及其治病机理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低剂量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黄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症
20例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体会
微量注射泵使用中的血管保护
脂肪因子Vaspin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肉毒毒素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岳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Rho GDI 2在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概述
产科安全管理及防范差错事故的对策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浅析
教师即课程——巴金“灯”情感教学案例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汉字与中国文化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能丢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分析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灵性与理性
语文教学现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