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开国大典上的神秘女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出生于显赫的曾国藩家族,是叶剑英元帅的第三任妻子,也曾是邓颖超和宋庆龄的秘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她与领导人一起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开创历史,并且就站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后。她是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女委员之一。求学时,她追求个性解放,年少投身革命,解放后又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她在革命中辗转流离,在感情上饱经风霜,在“文革”中受尽苦难,却坚强无比。
她叫曾宪植,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生于1910年,小叶剑英13岁。在众多中共元老夫人中,像王光美、卓琳那样出身富豪家庭有之,如江青那样年轻时依仗个人姿色和心计而留名者有之;如张茜那样容貌出众而又堪为贤妻良母者亦有之。但她们中间家庭门第最高者,远无法与曾国藩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家族相比;她们中间容貌最出众者,在曾宪植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更何况,曾氏本人不但才貌双全,同时又生就一副侠肝义胆。抛开意识形态不论,单纯从家庭门第、坎坷经历和个人品行评价,曾宪植其人确实是众多中共革命大姐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同时也最具备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的一个。
1931年曾宪植回国后,有幸与叶剑英见面,并奉中央之命,双双前往中共苏区。但成行之前,却又考虑到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担心化妆打扮后经过国民党封锁线时,容易惹人注目,夫妻俩只好再次分手,曾宪植第二次去了香港。西安事变后,曾宪植奉调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叶剑英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身份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夫妻俩再次相见。1938年初,曾宪植怀了叶选宁后第三次进香港,于当年十月在香港生下了她这一生中唯一的孩子。次年,她将未满周岁的儿子辗转送回了湖南湘乡老家荷叶大夫第,独自来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叶剑英在南岳游击训练班任教官时,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儿子)。1950年才将儿子接到北京。其子叶选宁在荷叶大夫第住了11年,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
1941年,曾宪植赴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后来根据党组织的分配做过妇女统战等方面的工作。等到曾宪植终于盼来调往延安的机会时,此时的叶剑英不但已经另娶,而且生下了女儿牛妞(即后来成为电影导演,因一部《原野》轰动一时的凌子)。开国大典时,搀扶宋庆龄,与毛主席、朱老总等登上天安门的就是曾宪植。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站在周总理旁边的女士就是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先后任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在北京椿树胡同全国妇联机关大院东北角的一间小屋住了几十年,一张屏风隔在两张单人木板床之间,里面那张曾宪植睡,外面那张留给儿子。屋里陈设极为简单,四只小板凳围着一张小矮桌,用来吃饭会客,一个小蜂窝煤炉,取暖烧饭兼而用之。
“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她是一把大黑伞,还罗列出72个小鬼在这把大黑伞下受到庇护。“文革”伊始,曾宪植最先受到冲击,后又被送到位于冀中衡水县疙瘩头村的全国妇联五七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还被作为专政对象假枪毙过。其子叶选宁,“文革”中因得罪“中央文革”的一位大人物,以反革命罪坐了两年牢,后被送到渤海湾边一所农场劳改,在一次往粉碎机里送料时,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臂,落下终身残废。
1974年,叶选宁从北京去衡水看望妈妈,妈妈疾病缠身,憔悴不堪。回到北京后,饱含着对母亲的爱,叶选宁用左手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了一封长信,请示批准他母亲回京治病。
两天后,毛主席收到了这封信,当即批示:“同意他的请求,请恩来同志予以安排。”当日晚,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一辆卧车载着军代表驶向衡水,次日,曾宪植被接回北京,住进阜外医院。1978年9月,在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上曾宪植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再次担任妇联党组副书记。1989年10月11日曾宪植病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悲伤
- 另一种乡村生活
- 博大的爱
- 寻找我的小打小闹
- 忽悠高三
- 电话
- 美丽
- 七月徘徊,八月离别
- 烟消云散
- 会考那几天
- 笔尖的踪迹
- 不了解
- 回忆
- 清晰
- 尊重眼泪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从一节课看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关于大语文教学观与网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 语文教学需唤醒语言的原初诗性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
- 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之间边界多大
-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 杰恩•帕里尼:诗歌为什么重要?
- 汉语遭“内冷外热”尴尬
- 一种发展个性提高素养的语文学习模式
- 专家出手(五):设计杜甫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