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试论《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引言
严峻的冲突是艺术美的基本特性,而崇高是艺术美的一种类型。正是在严峻的冲突中和无尽的苦难中,才更能显示出人的百折不挠、无坚不摧,表现出比优美更伟大、更复杂的美感――崇高美。路遥是一个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的作家,他不断的思考人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样,他的小说始终关注着社会和人,他能在激烈复杂的社会冲突和人物心灵冲突中塑造内涵丰富并且引人深思的典型艺术形象。对崇高美的追求,是路遥艺术创造的一个特点。
1.内容概述
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是动荡发展的,改革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沧桑并且苦难。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正常,造成城乡之间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路遥在这个时候出生在西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由于家贫被过继给伯父,过早的学会了坚强。他一生钟情于养育他多年的黄土地,这片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该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为背景,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平凡人的形象;生活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个人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也表现了这些平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赋予了人物一种崇高感;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对社会情景的描述恢宏大气,真切感人的向读者展现了崇高美。该作品的问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1]。
2.《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2.1人物自我牺牲和奉献的道德崇高
《平凡的世界》大量的叙述和描写了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以主人公孙少安为例,他致富后并没有骄傲自大、背离乡亲,而是对周围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而在其破产后,乡亲们却对他冷眼相待,可当他东山再起后并没有漠视他的乡亲们,而是选择了宽容和资助。他并没有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丧失道德情感,这也正是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所缺少的品质,他爱这里的人,爱这片土地。而另外一个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的人。高中时,冒着生命危险救遭遇洪水围堵的侯玉英;解救被工头欺侮的小翠;施恩贫苦的劳动者。他普通却不平凡,没有被苦难异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升华了自己的灵魂。这些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都体现了道德的崇高美。
2.2爱情赋予人物的崇高
爱情是美好的,悲壮的,却又是崇高的,自古以来讴歌爱情的小说不胜枚举,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亲手营造起一份份纯美的爱情,却在最后选择将其毁灭,回到现实的苦难中来,“乌托邦”式的爱情终成幻影[2]。
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安和田润叶彼此相爱,但终被现实打败,孙少安不敢面对和接受这份感情,而润叶却执着的爱着少安,甚至将这份坚持带到了她与李向前“门当户对”的婚姻悲剧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相识、相知、相爱,在这条道路上,两个人也曾徘徊犹豫,甚至迷茫,但他们选择了勇敢和坚持,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可世事难料,田晓霞在采访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为了救一名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永远的悲剧。
2.3苦难赋予人物的崇高
外部环境能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充满着荆棘,但两兄弟愈挫愈勇,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不挠的奋斗。生活的艰辛没能使他们退缩,反而造就了他们刚毅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显示出特殊环境和精神状态下高尚的品质[3]。
3.《平凡的世界》的社会意义
最近,一家青年报做个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年轻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足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人,无论身处何位,无论多么贫寒困苦,都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生活。路遥虽然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越过黄土高原,传遍神州大地,久久回荡。
4.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沉、有意义的审美价值。这部小说深深的影响了几代年轻人,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具有“灯塔效应”。 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自觉的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
参考文献:
[2]廖晓军.路遥小说的崇高美[J].唐都学刊.2012,(5).
[3]张旭丹.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性美[J].成功(教育).2012,(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话
- 踏上生命的台阶
- 走在阳光下
- 盲者亦于心中
- 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
- 侠者,自由之歌
- 面对世界的心
- 真正的态度
- “固执”的追求
- 青春格调
- 孤独之旅
- 成长,我们笑着哭
- 穷毕生之力,谋世界之福
- 努力无悔
- 读书与人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 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 对370例青年型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 髋臼骨折35例治疗体会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152例临床分析
-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磁共振表现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加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及预后
- 超检测胎儿双顶径与产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分析
- 探析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合理用药原则
- 老年气管切开置管远期并发症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 文字与生活碎成了片
-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
- 反思能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
- 整体布局:语文教学的必要观点
-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 不能以想象练笔取代记实训练
- 温儒敏:中文系应当有 “文气”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 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
- 青春之语文宣言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谈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