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晚清白话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一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语言在民族形成、国家建构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国语或主体语言犹如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的重要象征。我国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的语言和文学变革主要是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他们在我国语言发展历程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可以说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基础,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白话运动的升华和延展。前者在人才培养、理论准备和实践活动上为后者打下了基础。
首先,晚清白话文运动为文学革命培养储备了人才。
其次,晚清白话文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黄遵宪1868年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最早认识到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冲突。1897年语言革命先行者裘廷梁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还有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到了文学革命的时候,胡适首先提出“八不主义”,接着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久周作人又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再者,文学革命很多实践活动都是在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展开的。
在这些白话运动提倡者的呼吁下,大江南北很快掀起了一场创办白话报纸的热潮。据统计,从1897年到1918年,全国各种白话报纸达一百七十余种。比较著名的有《无锡白话报》、《湖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江西白话报》、《广东白话报》等等④。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为文学革命的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三
晚清白话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晚清白话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动机是不同的。
晚清白话文运动发生的动机从大的层次来说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如果说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动机是思想层面的变革,那么五四文学革命就是一场制度层面的变革。它的动机是对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否定。是一场彻底的思想、政治、社会运动。
第二,晚清白话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具体内容、参与阶层、影响范围和意义成就上都有区别。
晚清白话文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场语文革新运动。晚清白话文运动只是呼吁人们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开始创办白话报纸,但他们呼吁宣传的文章以及报纸序言却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参与的阶层主要是晚清的部分受外国文学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并没有使语言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但是五四文学革命却使文学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旗帜鲜明地标举“白话文学”的大旗,且将其定位为中国文学的唯一正宗,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白话文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场语文革新运动,它与拼音化运动和国语运动一道,构成了中国近现代语文改革运动史上的重要环节。文学革命的内容除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还包括“反对迷信,相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参与的阶层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人等等。
总的来说,晚清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文学革命做了人才、理论、时间上的准备;但是在动机、性质、具体内容、参与阶层、影响范围和意义成就上都有区别。
注释:
①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河北人民出版社.p13-14
参考文献:
[2]胡全章.白话文运动: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贵州社会科学.2012(1)
[3]张向东.钱玄同在清末白话文运动中的活动―兼谈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关系.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4)
[4]唐东堰,李欣仪.重新审视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关系.船山学刊.2010(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大院的春天
- 雪后观景
- 海
- 春天的早晨
- 极地体验
- 海南游记
- 美丽的向海
- 美丽的瀑布
- 音乐喷泉
- 变化
- 我的家乡
- 我们的校园(理想版)
- 我的故乡
- 第一场大雪
- 九寨雨景
- 浅谈水电工程合同变更管理
- 市政档案管理对市政建设的作用
- 桥梁设计中结构耐久性分析
- 如何做好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 人工湿地系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 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铁矿的实施与应用
- 三线企业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初探
- 强化造价管理,实现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 如何加强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 热电厂输储煤设备的综合防堵技术措施
-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探究
- 浅析影响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 燃气工商业用户的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 如何成功管理小型火电调试项目
- 《马说》教学设计6
- 初品语言,领悟真情──《马说》课文赏析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 《马说》整体把握
- 《五柳先生传》词句品析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 《马说》词类活用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4
- 《五柳先生传》整体把握
-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 《马说》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