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老人养生六大最佳比例
饥与饱、荤与素、寒与暖、动与静……类似的对立概念常常成为老人生活中的困扰。如何做到最好的平衡?
饥与饱3:7
几乎所有专家都建议,饭要吃到七八分饱。老人代谢能力下降,热量消耗减少,更要适当少吃。通常认为,老人的早饭和午饭应该吃到大约八分饱;晚饭略少些,七分饱即可。
年轻人三顿饭的分配比例为4:4:2,强调晚饭少吃;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晚上睡得较早,晚饭时间通常在六七点钟,这就使前一天晚饭到第二天早饭之间的时间间隔加长,为防止老人晚上饿,可将三餐分配调整为3:4:3。
荤与素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二两肉”,这是民谚中经常会提到的饮食原则。其中,一把蔬菜多指一斤,肉类大约二两,因此,肉与蔬菜的摄入比例大约为1:5。
在肉类选择上,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禽肉和鱼肉,肌纤维相对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护心脏,比较适合老人。吃肉时,最好保持“意犹未尽”的感觉,等觉得有些腻了可能就过量了。
豆类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老人饮食中不可或缺,建议此类食物以豆腐为主。
粗与细1:3
老人吃粗粮最好“细作”,比如玉米磨成粉,做成玉米粥。小米是健脾和胃的好食物,赤小豆、白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降糖作用,荞麦、燕麦、大豆有助降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
寒与暖0:1
老年人的腰部、颈部、关节处大多怕冷,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更怕身体受凉导致的血管收缩。因此,除了炎热夏季,在其他季节,老人都应以保暖为首要原则,“春捂秋冻”需要改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夏天最好不要让室温低于26摄氏度,午休也要盖点东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证头、颈、腰、膝不受凉。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个腹带,晚上用热水袋暖暖腰腹部,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动与静2:1
动则养形,静则养神,老人锻炼应该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动指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老人运动最重要是把握度,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
静指静养。静坐能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可以每天早晚进行,每天约10-30分钟,静坐时可放空心思,或听听轻音乐。此外,看书看报、聊天下棋有健脑作用,也属于静养的一种。需要提醒的是,不论看书,还是下棋,都要控制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好半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
白天睡与晚上睡1:7
有人觉得,年纪越大觉越少,其实不对。老人虽然不像年轻人消耗大、用脑多,但也需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特别是睡眠质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证足够的时间。
老人大多有条件睡个午觉,但应控制不超过1小时为限,晚上保证睡6-7个小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书包
- 运动员入场介绍词
- 小闹钟
- 一张稿纸
- 假文盲
-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 我的理想
- 谈文明礼仪
- 交通安全要小心
- 我家乡的小吃
- 我写读后感
- 西瓜皮能吃吗?
- 考试(议论文)
- 由一幅漫画想到的
- 礼物
- 超稳定结构与当今中国的发展
-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词汇特点探析
- 浅析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 关于残疾人就业新模式的前景探索
-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策略探析
-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 中职旅游班教学主题化初探
-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价值研究
- 浅谈小学生的背诵
- 广西传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 试论案例教学法对复合型广告人才的培养
- 选择性激励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新实践
- 艺术运用非语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组织的执行力
- 《在古观象台上》教学札记
- 《信箱》教学札记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设计
- 《信箱》课文
- 《信箱》教学设计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实录
- 《信箱》教学设计
- 《信箱》教学设计
- 《激动人心的时刻》课文
- 《信箱》教学设计
-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设计
- 《信箱》教材理解
- 《信箱》片断赏析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学札记
- 《在古观象台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