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村上春树《1Q84》反美学语言风格探析

村上春树《1Q84》反美学语言风格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1

村上春树《1Q84》反美学语言风格探析

摘要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向来被冠以后现代的标签。《1Q84》是村上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最具后现代气质的一部作品。文本以《1Q84》的语言为切入点,探析其所具有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同时以当代法国理论家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评析后现代反美学的得失及未来文学美学之可能。

关键词:村上春树 《1Q84》 反美学 阿兰・巴迪欧

客观而言,“后现代性”至今仍旧是一个暧昧不明的词语。自成为世界文化主流以来,关于后现代性的争议始终不断。其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其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至今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村上春树的作品往往被冠以“后现代”的标签,这种标签化的评论往往无法揭示作品的真正内涵。笔者试从《1Q84》的语言入手,分析其所具有的美学倾向,由此说明其是否具有后现代的特征及其是否是一部反美学的作品。同时结合当代法国理论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来评价反美学的价值及其对未来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一 《1Q84》的后现代性特征

《1Q84》单从书名来看,便已经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了。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形象的修辞学》曾说:“图像是意义的极限之地”。也就是说,图像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因此村上春树用“Q”,替代“9”,显然不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做法。那么他到底意欲何为呢?首先,比较一下作品的异同。尽管有人认为,村上春树的《1Q84》是一部向奥威尔《1984》的致敬之作,但是两部作品无论从各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奥威尔的《1984》是一部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捍卫西方民主制。在奥威尔看来,如果人类不捍卫民主,那么最终将走向一个“1984”的世界。尽管奥威尔赋予西方民主制一个人类救赎的能指功能,但其最终也并未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恰恰相反,西方国家在建立主权的过程中,不断地从事各类反民主的勾当,从而制造出恐怖主义这样的怪物。再来看《1Q84》,据村上春树所言,此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奥姆真理教”恐怖袭击,用村上春树的话来说,是想要解释“不可理解之事”。确实如此,在常人看来,恐怖袭击是一件完全不可理解之事,尤其是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之中。如果民主是人类走向幸福的唯一道路,那么为何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呢?村上春树将自己的思考转化成了《1Q84》,由此也完成了一次对于现代民主制的反思。反思民主可以说是后现代性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1Q84》可以视为是一部后现代作品;其次,从内容来看,《1Q84》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乌托邦世界,村上春树想要揭示的是现实世界背后的世界。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就是前意识世界,是人类本我的世界,是被人类压抑掉的那部分。在村上春树看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人性之善恶是不确定的。按照高宣扬教授的观点,后现代的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1Q84》是一部后现代作品;再者,是其语言风格。语言是作品的主要形式,语言的后现代性决定了作品的后现代性。尽管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后现代语言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因此一部作品的语言与传统语言差异越大,那么其后现代性的特征也明显。《1Q84》以字母和数字作为书名,已经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做法了。“1Q84”可以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书名,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无限意义的书名。而在小说的正文中,村上春树让语言无限地流动起来。村上春树式的日语夹杂着英语单词,构成了一个后现代的语言迷宫。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而言,《1Q84》是一部后现代作品。

二 《1Q84》的反美学倾向

作为一部后现代作品,《1Q84》具有反美学倾向是可以确定的。长期以来,美学一直是艺术创造的理论指导。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传统美学已经不能够指导文学的创作了,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即反美学。“反美学”应当如何来界定呢?如同后现代一样,反美学实则是没有界定的。当代法国理论家巴迪欧甚至认为,“反美学”根本不是美学。此外据高宣扬教授的观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策略是“不确定性”,因此反美学也应当是“不确定的”,即美是不可确定的。假定“不确定性”是反美学的基本特征,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1Q84》的语言是否是一种不确定的语言。

从小说的目录来看,每一章节都是以人名开头的。例如,第一部是以“青豆”与“天吾”二人之名交替展开的。第三部则是以“青豆”、“牛河”、“天吾”三人之名为开头,交替展开的。此外诸多章节名十分奇特,一眼望去令人不明就里。例如,第一部第七章“青豆,要静悄悄地别惊醒蝴蝶”;第一部第九章“青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第一部第二十章“天吾,可怜的吉利亚克人”等;第二部第五章“青豆,一只老鼠遇到素食主义的猫”;第二部第二十二章“天吾,只要天上浮着两个月亮”;第三部第一章“牛河,冲破遥远的意识边缘”。如此罗列虽然显得十分累赘,但是足以证明此部作品在语言上的不确定性。或许有人会质疑,认为标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确,标题本身是高度概括内容的,标题因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明确性,其自然不能作为小说语言“不确定性”的直接证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标题及其对应的内容,由此来判断小说语言是否具有不确定性。

例如,第一部第七章“青豆,要静悄悄地别惊醒蝴蝶”。此章节主要讲述了青豆前往新的客户家中,接受新的委托任务。从描述来看,客户是一位非常富有的老妇人,其丈夫有出轨的举动,并且多次实施家庭暴力。除女客户外,此章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位名叫Tamaru的保镖。“Tamaru”是假名的罗马拼命,或是为了增加神秘感,因此刻意不将其与某个确定的日文汉字联系在一起。这位名叫Tamaru的保镖,其大体的形象是四十岁左右,热衷于各类器械及摇滚音乐。青豆与保镖Tamaru的对话,几乎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一开始Tamaru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试探青豆的杀人能力,然后又跳跃到主人家豢养的宠物犬,最后又探讨了一下由于日本法律的缺陷,让受家暴的妇女权益得不到保障。读者很难从他们的对话中获取连贯的信息,因此他们对话的意义,几乎是无法确定的。在保镖的引荐下,青豆在一座暖房里见到了女客户。暖房中豢养了很多蝴蝶,隐喻了女客户的脆弱及优雅。女客户给青豆看了一组赤裸裸的出轨照片,及自己所受到的家暴伤害。青豆和女客户之间的对话也是极为飘忽不定,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按照常理来说,双方的对话应该围绕暗杀展开。然而纵观这一章节,却没有丝毫和暗杀有关的情节。青豆和女客户的对话十分简单,前后仅寥寥数语,几乎都是闲聊。青豆临走时,女客户说了一句“谢谢你特地赶来。”如果脱离语境来看,这样的句子太日常不过了。用日常语言去表现潜在的暴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后现代的行为,其突破了常规写作时的思维态势。 再如,第二部第二十二章“天吾,只要天下浮着两个月亮”。在这一章节中,天吾自称看到天上有两个月亮。“两个月亮”意象源自于他所创作的小说《空气蛹》。是真实,还是非真实,对于读者来说是难以判断的。此章主要的人物是“天吾”和“深绘里”。两人都是高中生,天吾是深绘里爱慕的对象,也是无法理解的对象。从两人的对话来看,天吾貌似有着一种常人不具备的感知能力,因此他的语言也是极为扑朔迷离。如深绘里说:“我感知,你接受”,天吾则答道:“你感知,我接受”。这样的对话到底有何意义呢?实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质。由此可见,《1Q84》的语言是一种后现代的语言,其美学风格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风格,即反美学。

三 《1Q84》语言美学之反思

村上春树作品的反美学特征不仅是明显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自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村上春树一直采用反美学的手法。村上春树的这种奇特风格,是其风行日本文坛的关键。尽管后现代主义自诞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作家以后现代美学为标准,甚至不断地提出更多离经叛道的美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文学创作应该如何走下去呢?或者说村上春树的创作思想,对于未来文学之创作的意义到底何在呢?笔者在此并非是想要否定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而是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美学的症结所在。正如雅克・德里达所言:“解构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摧毁,而是为了新的创造”。如果只是为了反对美学而反对,最终无法建构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那么这种反对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常有限的。

法国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源地,其对于后现代的思考也是最深刻与最前沿的。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曾深入思考后现代问题。巴迪欧认为,后现代的核心症结是主体的消解,即福柯意义上的“人之死”。虽然后现代反思了现代,但是并非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的症结。后现代实则成为了一个另类的现代性,其本质仍旧是现代性的。只有产生新的主体,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性的主体,现代性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以巴迪欧的理论为基点,可以清晰地发现,类似于村上春树这样的后现代作家,往往在作品中提出很多问题,但是从不会正面去解答这些问题。这种被德勒兹称之为“游击战”的写作策略,实则无法起到从总体上击毁现代性的目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是好呢?巴迪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非美学”思想。“非美学”不同于“反美学”,它是一种全新的美学方案。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坚称“反美学”也是一种美学方案,然而在巴迪欧看来“反美学”的实质问题在于其偏离了美学的基本主题,即艺术和真理之间的关系。因此“反美学”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一种美学方案。

那么,巴迪欧的“非美学”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首先,巴迪欧的“非美学”重新界定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在巴迪欧看来,艺术不是真理的附庸,不是真理的传声筒,不是真理的镜像。艺术是一种真理程序,其可以产生真理。其次,艺术之美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思辨,而是有一个伦理维度的,即真理伦理。任何反真理的真理的艺术,都不能够被称之为艺术,都是伪艺术,都是一种恶。再者,艺术不再接受哲学的指导,艺术创作无需接受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相反,哲学需要艺术的启发。艺术中可以诞生出新的哲学,或新的美学。巴迪欧理论的最大启示在于,尽管类似于村上春树这样的后现代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未来的人而言,他们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作家,或是艺术家,其作品必然要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艺术创造必须有一个真理的维度,坚决反对任何哗众取宠,低俗媚俗的伪艺术。可以说,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是当代最具批判价值的文艺学理论,对于理解当代文学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2] 阿兰・巴丢,艾士薇译:《身体・语言・真理》,《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第5期。

[3] 蓝江:《政治性与政治:后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视野――以穆芙和巴迪欧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沉沦》读后感
读《茶花女》有感
读后感
读《人穷心不穷》有感
英雄没有概念——读《老人与海》
走过忧伤
读《妈妈走了》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追求,追求
考试夜读后感
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我平庸,我快乐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玫瑰树根》有感
韦小宝战法
花一般的罪恶
邱华栋:和一座城市不断较劲
乡长雪夜醉酒
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针灸推拿治疗76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体会
中西医人体生理系统的集合表述
2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护理研究
腹壁造口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干预讨论
明珠闪闪12篇
多花野牡丹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象征艺术探析
要不要读中国史
章丘市妇幼保健院NICU腋静脉BD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小记者行动 教案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听读欣赏 爸爸的相册 教案教学设计
我这样启蒙孩子的灵感
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实录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我眼中的武则天”辩论课教学设计
我的自白书 教案教学设计
《声声慢》课堂实录
李吉林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小鸟与牵牛花》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在比较中感受《故都的秋》
有些课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