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镇江古称京口,一水绕古城,三山锁大江。川深隘险,孙权王霸兴吴,刘裕篡晋建宋;峦奇景殊,东坡一咏金山,稼轩二叹北固。近日,过京口,为之记。

北固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和许多人一样,我是吟诵着辛弃疾的词登上镇江北固楼的。

午后,阴雨霏霏。沿东吴古道拾级而上,林木苍翠,亭台浑穆,恍若古境。环顾四周,山岚雾霭,北固山已成一幅水墨画。

在京口,辛弃疾度过了晚年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两首北固亭词,咏叹江山,感时伤事,名扬天下,让后世多少迁客旅人,扼腕叹息,发志士之悲。

1203年,辛弃疾登北固山,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时,词人已作为老臣被重新起用,任镇江知府,言语间颇有老骥伏枥的豪气。“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稼轩词耐读,击节吟唱,一股英雄气便荡然于胸,足以使弱者强行、懦夫奋袂。

北固山不高,冈陵逶迤,临江而立,与焦山呼应,控楚负吴;北固楼非雄,楼体宽博,气势雍容,与金山比肩,襟山带江。

暮秋之雨,日光晦暝;登览之顷,万象森列。想当年,词人登临,面对江北狼烟,神州陆沉,焚奴廷空漠北之志,定似江中波涛翻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另一首传世佳作。在北固楼一楼大厅东壁,有毛泽东草书此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词写于两年后的1205年,辛弃疾心情已大不一样。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是何等的豪迈。青年辛弃疾曾有万人军中擒贼归的壮举。就像他在《鹧鸪天》中描述的那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b突骑渡江初。”而今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韩腚型开边畔,宋军不堪一击,连遭败绩,被迫议和,真应了词中的“谶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当年6月,辛弃疾因言获罪,遭弹劾免官。一生襟袍未曾开,空留宝剑匣中鸣。天易老,恨难酬。家何在?烟波隔。“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末路,空怀报国之心。辛弃疾人生最后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今天我们只能从词中一窥。两年后,68岁的辛弃疾愤懑离世。

“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秋骚客斯楼独望神州。”读盐城籍书法家管峻手书联,想稼轩的豪迈英姿、风流遗迹,登楼远眺,见江天一色,烟云杳霭,心中勃勃有一股不平之气。

金山问禅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金山寺落日当是胜景,否则山僧为何苦苦挽留大名士苏轼来欣赏呢?看来,这个法海和尚在榛莽荒秽上建起的寺庙,宋时已为京口一胜景。

金山寺在俗世享得大名,实为戏文所传。一出《白蛇传》水漫金山,让金山寺名扬天下。而法海和尚却为世人诟伤,讹传经世,百喙莫辩。

金山寺为千年古刹,古木森森,堂宇房阁绮丽,三宝大殿庄严。特别是寺塔,突兀峥嵘,仰眩苍穹,俯畏惊风。京口三市,焦北二山,大江一虹,尽收眼底。

十几年前,第一次来金山寺,进法海洞,一瞥而过。而今,人到中年,于佛学略有所窥,方知法海乃是一代高僧,曾燃指一节,重修山寺。其头陀苦行,明心见性,早传为禅林佳话。

虚云法语中录有这样一个公案: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入沩山灵v禅师门下,名法海。禅师要法海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心里想:“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禅师问他说了什么,法海不说。禅师揭穿了他,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劫粮!”禅师一句话打掉了法海的我慢我执。法海入山门时也是凡人,但勇猛精进,后在镇江金山结庐苦修,终成佛门龙象。

也许今天人不理解,作为名相裴休之子,法海未出家已为翰林,锦袍尺笏就在眼前,为何遁入空门,而且还由父亲亲自送赴佛门。

裴休如此宽宏的胸怀,是否有一些无法诉说的苦楚呢?裴休身历数朝,宣宗时为相,老成持重,胸有韬略,为颓败的大唐苦苦支撑。另外,裴休身处晚唐,山河破碎,早年曾入空门,一生精研佛典,甚得般若三昧。他得佛慧眼,洞彻仕途险恶,看穿宦海浮沉,早知大厦将倾,危卵何以自全,只有佛门一途。

自东汉佛教东传以来,至大唐已蔚为大观。有唐一代,除武宗“会昌灭佛”,佛门大兴,高僧辈出。玄奘创立了法相宗,慧能创立了禅宗南宗。特别是玄奘法师天竺取经后,佛学典籍深度融入中华文化。文人学士亦以参禅学道为荣,王维等大诗人皆受润禅韵,开一代诗风。裴家笃信佛教,与佛有缘,送子剃度,也许是水到渠成,自有因缘。

金山塔寺下有法海洞,洞狭,窄处俯身方能行。洞内仅丈余之地,法海曾在此坐禅数年。当年,洞中幽暗,老和尚寂然而坐,江流平澜,天地无声,是何等的境界,又何曾有心于天下男女俗事?

儒道释乃古代中华文化三大擎天柱,近人鄙陋,以迷信视之,至今流毒非浅。我们也断不可妄听民间戏说,唐突薄俗了一代大德。

当然,法海和尚不知世俗谤毁,就像眼前的塑像一样,菩萨般低眉,神超朗澈,仿佛慈悲六道众生。

金山寺居于市,梵音绕梁,香火鼎盛,佛门清规森严,俗人不便饶舌,我只能在心中叩问,不知法海大师认可否?

西津觅渡

暮雨刚收,西津古道略显幽寂。

至待渡亭,我们左顾右盼,觅渡口不得。迎面耸立一座云台山,山壁上刻有唐诗人张祜的名诗《题金陵渡》,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所书。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读后很纳闷,金陵渡怎么跑到镇江来了。

平时读书,光背诗,不求甚解,亦不好意思求教。友人告知,金陵渡即西津渡。那么渡口何在?有人说,肯定在山那边!

山路湿滑,盘旋而上 ,登顶俯瞰,镇江市景尽收眼底,哪来的渡口,只好折回,还至待渡亭张祜像前,求问一人,大家不觉哑然失笑,南辕北辙了。

原来渡口就在脚下,只因沧海桑田,江水退去,已成古街一座。沿街而行,有明、清的街道发掘断立面,上下距离不过尺余,可数百年若白驹过隙,历史的体温已难触摸。

对于灿若星河的大唐诗人来说,张祜不是耀眼的一颗。新、旧唐书都没有为其列传。其他史料也语焉不详,就说生于中原世家,曾一度欲入仕,为令狐楚器重,但被元稹所阻。后放浪山水,流连青楼,擅为宫词,为时人所薄,布衣终生,卒于丹阳。不过也有另眼相看之人。好友杜牧于《登九峰楼寄张祜》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简直就如杜甫喻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充满激赏之情。

而《唐诗三百首》选者孙洙对张祜更是青眼有加,数十首七绝就选张祜4首。在七绝上超李、杜,和王昌龄同列。特别是他的《赠内人》中,“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把宫女寂寞的心境毕现纸上,令人叹息,传为名句。

张祜夜泊西津渡,细细研究,实非偶然。纵读唐诗,羁旅之思常见诗人笔下。仗剑远游,遍览名山最根本的目的是“求仕”。唐人入仕之途,主要是科举,其次是征辟。士子名气大,或得名人推举,是入仕的捷径。所以,陈子昂百万买琴碎地,搞行为艺术。李白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阿谀奉承的马屁说得豪气干云。韩愈连续三次给宰相上书,虽文气沛然,但见“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之态。

可在唐代,这些不以为耻,名流也乐于奖掖后学。贺知章赞誉李白,顾况提携白居易等,佳话频传。

但大多数人没有这般幸运。杜甫滞留长安十年,最终“独耻事干谒”。孟浩然虽为张九龄所赏,终隐于鹿门,“只因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张祜花甲之年作宫词《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生落拓的诗人,与宫内无缘薄幸的嫔妃,其身之悲,又有何异?

在古代,长江天堑,旅人皆视为畏途。遇恶劣天气,或至夜半,皆要夜宿渡口。江湖夜雨,羁人寒起,发漂泊之思,实是孤情的抒发,怎不令人共鸣。

薄暮冥冥,秋色西来。沿老街漫游,可以细细体味诗人凄凉的心境,细雨淋窗,寒磬空林,荒城古渡,街肆阒寂,江寒水冷,看对岸星火,若前途明灭,若隐若现。

当此长夜,潦倒狂生只有吟诗一首,远慰故园风雨,近抚今夜孤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恩——让幸福绽放每个角落
闪亮的石头和金子
白色的血液
划破苍穹
花开花落
学会宽容
感悟地震
风之恋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稚气漫过岸沿
灾后的人性思考
永恒的坚守正直
绿,必须永恒
蓦然回首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篮板痴汉 幸福生活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
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途径
呼吸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
GIS在南宁市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滦南县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两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玉米剥皮机致成人手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牙周外科术后不用塞治剂的临床观察
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浅析我院药师如何与患者沟通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乳腺病的研究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广读•勤写•少考
外国文学简介
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
好的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怎样和学生沟通
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立体《雷雨》:最成功的语文课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何为“热心肠”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