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隔着烟雨与经年,与你相逢

隔着烟雨与经年,与你相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隔着烟雨与经年,与你相逢

命运和玄机都是大词,除了头上的神灵,无人能够说清。更无法想到,沿着冥冥之中的通幽栈道,与灵犀相通的“神明”相见时的刹那惊诧。与白薇、或者说与资兴的相遇,便是如此。

恕我浅陋,来资兴前,根本不知道这个美丽的所在,更不知道它就是才女白薇的故里。当我飞机、汽车、高铁地一路奔波,才知道,是靠着一条看不见的叫“缘”的系牵,我才来到它的面前。

知道白薇是从她的诗文起,更确切地说,是从她那首著名的长诗――《盘锦花开十月天》开始。如果说我与她相逢,那么缘起,应该是那首诗……

早在盘锦建市二十周年时(2004年),我供职的辽宁省盘锦市作家协会要编一本《湿地情怀》的文学作品集,书中将收录盘锦籍作者赞美家乡的诗文。当时我负责繁杂的编辑工作,几百页的书稿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编辑、校对完成,工作量浩繁足以想象。《盘锦花开十月天》的同名散文就在其中。那时我没有半点记忆,如今以倒叙的方式记起它,已是后话。

2008年第1期《红海滩》(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刊)杂志再次刊登了此文,我略有记忆,但当时也只是作为一篇普通随笔发表而已。记忆的闸门再次打开,我又恍然记起多年前去长春参加一个诗歌活动,《作家》杂志社的主编宗仁发老师跟我谈过白薇,并希望我有时间写写她。我自知这是件难事儿,嘴上答应,世事纷杂,却又偷偷按下。现在想来,作为盘锦人,我亏欠白薇一碗香软晶亮的大米饭;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还亏欠宗老师的一份美意以及作家的责任和可贵的人文关怀……

今年九月,当我在资兴的“十月”诗会上说到此事,是怀着一种负疚的。资兴文联刘性亮主席闻听此言,遂敦促我写些关于白薇在盘锦的事情。于是,为了了却一份心愿,带着疑问,我走访了写下那篇散文的老人――王宝石先生。

王宝石老人知道我要与他谈白薇,特意戴上助听器。通透的玻璃窗下,大片的阳光使我们的叙谈温暖而愉快。

下面便是老人的叙述:

“在《盘锦花开十月天》这首诗后有两行尾注:一九五七年冬,于辽宁,盘锦农垦局。这首长诗发表在《人民文学》1958年3月号上。全诗分为六段三十四节,144行。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首诗仍是名副其实的最早歌颂盘锦的长诗。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白薇是歌颂盘锦的第一人。

“大约是1957年,我听说有一位女诗人来到大洼国营农场了,后来知道她叫白薇。当时我15岁,正读初中,是一名狂热的诗歌爱好者,自认为已经写出不少好诗,有厚厚一本子了。既然有诗人来到家乡,何不请教她,让她指导指导。于是,一天下午,我冒着大风雪,踏过冰封的辽河,来到当时的河南村,在大车店里找到一辆去大洼的马车搭上去。在车上,我被冻得瑟瑟发抖,缩成一团,即使把草料口袋压在身上,还是冻得上牙打下牙。但是当我用手摸到揣在怀里的诗歌本子时,尤其想到其中一首《火的歌》,顿时身上充满了力量。

可是,到了大洼,说啥也打听不到白薇的住处和消息,结果,我只好在姐夫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继续打听消息,仍然没有。晚上,我只好失望地回到学校。

没有找到白薇的原因现在想来大约有两个:一是,可能白薇当时正在住院;二是,可能她还没有离开新开农场。我觉得后一个原因更准确些。结果,遗憾地与白薇失之交臂……”

住院?白薇为什么住院呢?

在白薇写给时任作家协会领导的信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情况:

张僖、小川同志:

寄上一首不算诗,而是顺口唱的《盘锦花开十月天》(交葛洛),请用审查的眼光来看它,能不能发表?

盘锦落后很可怜,工人很苦,新闻记者几年也没来过,干部和工人都希望记者,也愿我为他们在报上写文章……

十一月二十二日,我从新开农场,冒着大雪回农垦局,中途受伤,是马跑又急又跳,我下了车后,待上车时,大车板压伤了我的右肋前部,当时倒下,痛得不能呼吸,回局后十来天手臂才能动,不能穿衣、盖被,衣服都请别人代穿。直到这两天,才能轻轻地动一动,才抄出这非诗的唱词。

为着给盘锦大众的鼓励,如果东西可以发表,望给《人民日报》也行!但是报纸难容长诗,那就给《人民文学》,还能被这儿的人们看到;给《解放军文艺》也行。这两种刊物,此地图书馆有。

为了求证白薇在盘锦生活的具体情况,老人还特意买了《郭小川文集》,希望在文集中找到相关事件的叙述。然而,在文集中只找到一句:今天收到白薇信。

我问老人,是否还有可能找到的知情人?他摇摇头,接着说出了下面这番话。没想到,这种精神上的追索,他从2000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但老人心里琢磨:有两条线索,必须找找看!第一,他姐夫原来在大洼农垦局宣传部工作,对于上级派人下来做宣传,一定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前几年他姐夫就去世了……第二,找找那个曾经陪伴白薇的人――当她受伤时,总得有谁陪侍吧。因为白薇受伤后并没住在医院,而是住在农垦局招待所,招待所总得有服务员见过她吧。可是,也没找到……

“白薇在盘锦的时间大约是1955年七、八月至1958年三、四月间。从北大荒来盘锦时,盘锦农垦局领导考虑她年纪大,让她在局里做点轻闲事儿,可是她说啥也不干!非要到基层去体验生活不可。局领导无奈,只好把她分到新开农场。”

老人回忆:他姐夫说白薇性格直率、爽快,地里的瓜果梨桃、黄瓜、茄子呵,擦吧擦吧就吃,从来不嫌脏。她和蔼可亲,还特别善于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看不出半点大作家的架子。

作者在诗中这样写道:

稻子熟了,麦苗又青,/稻子长遍盘锦农场群。/年年夏天似绿海,/秋天,大地盖上黄金。//……盘锦花开十月天,/起早贪黑顶月干。/竞赛的高潮像着了魔,/地里搞得热火朝天。//……莲花出水不简单,/革命根子,要扎进心坎!/党把老革命派下来,/盘锦将变为一池红莲。//……盘锦是:人力的昆仑山,/人力,负荷着巨大的困难――/稻垛,像黄海的波浪望不到边,/尽是工人,用肩来担。//……土地呀连片,似无缝的海;/排渠呀畅通,起机械化作用!/毛主席,稻海来点英雄……

这首诗一下子把我们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读着诗,眼前便出现了男女老少齐参战收割丰收水稻的动人场面。盘锦有幸!白薇的笔端,流淌出的是她对南大荒(史称盘锦为南大荒)和祖国大地浓浓的热爱之情。

走出王宝石老人的家,我依然无法释怀。仔细想来,知道白薇在盘锦相关情况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白薇以如此动人的笔触,把当年清贫而火热的盘锦生活留存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不觉又令人欣然……在王宝石老人的心中,在更多热爱白薇的人心中,她的精神丰碑永远高高在上!

从资兴回来,资兴的烟雨、楼台、桂花的甜香、香樟的高大、绿、润、小公园、缓慢行走的老人、急驰而过的摩托……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晃动。但是,想起最多的还是白薇公园。那日下午,烦劳廖新的陪同,与诗友一起在公园的雨中慢慢地踱,四处望望,低头想想,这个娇柔与倔强同生、容颜与词彩并存的人啊,多么值得赞美!与白薇半身塑像的无言对视,是我对文学前辈的默默祭奠和崇高敬意!我来与不来,白薇都在。但是,来与不来,对于我却是那么不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似有一种氤氲的情愫如小东江的雾,轻轻地罩在我的心上,挥之不去……于是,在一个宁谧的夜晚,我写下了这样的诗行,献给那一颗不屈的灵魂:

诉与白薇――

你是草本植物或落叶小乔木,都没关系

在田野或者荒郊莽原,也无所谓

我知道:你是中药――甘、寒,无毒

医疗自己的同时,也让那个时代

多了一味解毒的制剂……

但是,你天生就命犯太岁

在本命纪,又没佩戴蓝绒晶、橘子石

或石碑护身符,消灾解难

因此,你无辜地耗损着自己

太多的刺儿,也不能使你暖和起来

千里迢迢,在烟雨中,与你不期而遇

与你的圆眼镜、齐肩短发、诗篇和近一个世纪

的颠沛生活,不期而遇。忽然无语……

我是无用的――

不能生得更早,成为你患难的姐妹;

也不会太迟,成为秀流村晚季的蔷薇

――成为你的后花园、故里或子孙

微小,但经久不息……

此刻的窗外,今冬的第一场大雪刚刚停歇。昨夜雨、雪、风声肆虐,一直不屈不挠地刮得我艰难地进入梦乡。我恍然惊觉,这风雪交加的季候与白薇的命运何其相似!――她本冰雪聪明的女儿身、坚毅的性格和耿直的言行,是她穿行于人生苦旅的唯一行囊。

但是,风雨终归过去,粲然的彩虹必将悬于爽朗的碧空,如某种昭示,佐证着一切,续写着一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白色的血液
稚气漫过岸沿
永恒的坚守正直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感恩——让幸福绽放每个角落
风之恋
花开花落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闪亮的石头和金子
学会宽容
绿,必须永恒
感悟地震
划破苍穹
蓦然回首
灾后的人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途径
两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滦南县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超声诊断乳腺病的研究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GIS在南宁市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玉米剥皮机致成人手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牙周外科术后不用塞治剂的临床观察
篮板痴汉 幸福生活
呼吸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
浅析我院药师如何与患者沟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
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怎样和学生沟通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何为“热心肠”
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广读•勤写•少考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外国文学简介
立体《雷雨》:最成功的语文课
好的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