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7
学写作文,从故事开始
作文难学,作文难教,这是大家的共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以为,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改革可以为我们导航。笔者观摩他的作文教学经典课例,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写作文就是讲故事
一提到故事,即使是再调皮捣蛋或再厌烦写作文的学生都会精神一振。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缠着大人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人物的悲喜,再加上讲故事者富有个性的语调和表情,让听者身临其境,百听不厌,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当茶余饭后,大人们端着板凳,在门口摆起龙门阵,天南海北地胡吹海吹,讲奇闻趣事,谈古论今时,总少不了一大群孩子当忠实的听众,直到大人催促睡觉,他们还是不肯离去。等上学了,我们不再满足听老人讲故事,而是开始自己阅读,然后给别人讲故事。那无数个故事,就像春雨润物一般,让一颗颗小小的种子萌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们写作文的能力。管建刚老师说得好:“故事力,是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只要学生懂得,写作文就像讲故事一样,只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叙述出来,就是好作文。
二、每个学生都有故事
写作文时,有些学生往往是提起笔,咬了半天笔头,愣是没写出几个字,一篇四五百字的作文,憋一天也写不出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写什么”是摆在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真的没什么内容可写吗?非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变幻多姿,丰富多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连墙角的嫩芽、路边的小草每天都有细微的变化,更何况是一个学生呢?在家里,从早到晚,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一大家子,磕磕碰碰,总会有一些故事;在学校,课堂和课间,表扬与批评,大小活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走出校门,视野更开阔了,人生百态,各色人物,各行各业,花鸟草虫,故事多得写不尽……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言:“儿童天生是制造故事的高手.只要他们讲起自己的故事,便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只是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哪个教师告诉他们,这些小故事是可以写进作文里的。其实,教师要做的,正是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故事。
三、多给学生读故事
学生每天的生活本身就是故事不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天生就会写故事,这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怎么教呢?教师不妨先从每天给他们读故事开始,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郑渊洁童话系列》《笨狼的故事》《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古今中外,但凡对他们有益的故事,教师都可以拿来读一读。除了教师读,还可以让学生轮流读故事,他们带着对故事的渴求,捧着书本阅读,再把自己找到的好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对于低学年段的学生,教师应注重读故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获得终生语文素养的根基。学生只有在读上多下工夫,才能把语文的“根”扎得更深,才能让“叶子”长得更加茂盛,才能在作文起步时做到“厚积薄发”。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多读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四、教学生学写故事
有了低学年段的大量阅读作为基础,到了三年级,教师就应该教学生写故事了。作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语言、连贯的句子、合理的层次。一个好的故事,能传递真、善、美,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很多教师认为,写好作文,靠的是天赋,没法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学生写作文,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作家,而是教他们写一篇合乎规范的文章,这是大多数人通过训练就可以做到的。管建刚老师的专著《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作了详细介绍,“心灵力”“敏感力”“思考力”“描写力”“架构力”“打磨力”等训练方法非常实用。
总之,只有教师围绕“故事”去训练,学生才能练习得明白。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奇迹由自己创造
- 风的忧伤
- 老师,你知道吗?
-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 人生
- 学习心态
-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 蒲公英般的天使
- 散步思飞
- 呼唤的力量
- 我也追星
- 扬长,或许是最好
-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 我在成长
- 不是生来偏爱兰
-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 宽阔及其他(组诗)
-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 人若微尘(组诗)
-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 明朝早饭吃啥?
-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