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中古诗词鉴赏浅谈

高中古诗词鉴赏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31

高中古诗词鉴赏浅谈

摘要:高考对诗歌鉴赏考查,意义在于使学生在诗歌学习、积累中不断提高文学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文化涵养。这对于中学生灵魂的净化、理想的升华,有着积极的熏陶作用。本文结合历年高考命题思路,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对诗歌鉴赏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鉴赏;思想内容;意境;表达技巧;语言

从2002年高考开始,古代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型,要求考生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考场上圆满地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是我们身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教学难题,对于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细节,准确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抓住意象,透彻分析意境,体味情感。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有很多物象都有特定的内涵,这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设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因此对意象含义的准确解读,对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非常重要。那么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保障。如2012年江西省考题《江城子》考查了“杨柳”“飞絮”两个意象的内涵,并通过对着两个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表现的情感。“西城杨柳弄春柔”写景背后寓含深意,“柳色”常使人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使人想到感春伤别。加之古代“柳”与“留”谐音,又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因此本词“杨柳”象征离别之意,依依不舍之感。“飞絮”点出了暮春时节,又寓年华易逝,漂泊不定。因此,“杨柳”、“飞絮”在这词中特定的情境中的内涵应为:韶华易逝,伤春伤别,久别怀人之情。

3.回归文本,了解鉴赏手法,品读语言。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回归文本,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作答,千万不能空泛而谈。

诗歌形象的描绘与感情的抒发都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主要表达方式,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此外,高考中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的考查也是重点,诗歌中常考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等也是考查重点。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熟练掌握,这样在高考鉴赏时才能得心应手。

我们说诗歌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它更形象精练,更富于色彩感、节奏感、动态质感。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除了要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也要让学生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字佳句。这些妙字佳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注意平时对诗歌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多加练习,灵活运用。那么,无论是平时练笔还是高考考场,我们就能应对自如了。(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严维民.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08.

[3]薛金星.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出版社出版,201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站在教室的门口
只是寂寞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
理想的家
大禹,请留步
山顶的守候
生活需要梦
封存的记忆
难忘的经历
降珠仙子
萌动的青春
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一阵小雨
月夜遐思
沈星不爱鲜肉爱大叔
孙劲松把海容打造成优秀服务品牌
她们40她们还是女神
负能量 牛鬼蛇神主宰世界
破解 民国戏成杰克苏重灾区之谜
销售高端产品,成就一流名店
娱乐新闻 在巴黎时装周
女性生殖大讲堂
2015最具潜力青春男偶TOP10
正能量拯救人类温暖治愈
美业职场解码探析美容导师的职场发展之路
点面结合:赢得美容院区域竞争
叔叔我们不约也得约
五条人 从道山靓仔到广东姑娘,我们一直都爱讲故事
本土美妆专业线“零广告”背后的思考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五壮士”悄然退出语文教材及引发的争论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让学生进入角色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坦言的魅力与“故弄玄虚”的效果
说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