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米勒的艺术人生

浅谈米勒的艺术人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7

浅谈米勒的艺术人生

摘要:米勒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伟大的田原画家,一生致力于描绘农民生活,因而有“农民画家”的称号。他熟悉农民生活,对劳动的艰苦有着亲身的体验,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童年的生活决定了他日后的艺术方向和品质。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依然获得一种高于自然的美感,这就是艺术家的创造力。从米勒的作品中,就会发现在这些平常的画幅里,作者开创了与众不同的新天地,揭示出了法国劳动农民的真实生涯,读后令人赞叹不已。本文将主要浅析米勒的艺术作品与其人生经历的关系。

关键词:米勒;艺术人生

米勒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伟大的田原画家,一生致力于描绘农民生活,因而有“农民画家”的称号。他熟悉农民生活,对劳动的艰苦有着亲身的体验,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童年的生活决定了他日后的艺术方向和品质。1837年,米勒获得了瑟堡市的特别奖金顺利的进入巴黎美术学校深造,但他很快感到学校所教的为迎合上层社会口味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并不适合自己,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米勒相信艺术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他所要做的,只是尽力弄懂如何用平凡细微的东西去表现崇高的思想,因为那里才蕴藏着真正的力量,将这一切和谐、自然地表现出来,不仅需要画家的眼睛和手,更需要他的整个身心。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下午就在不大透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米勒的作品感人质朴,他的艺术世界里有我们失落的某种东西。米勒在艺术上显示出农民的本质,不接受虚假、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的沙龙画风。肖像画和迎合世俗人心的裸体画都曾在短时期内沾过他的画笔。在他之前的两个世纪就有描绘农村生活题材的画家,他们大多数是描绘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土风俗,没有一个画家能像米勒那样深刻地揭示出农民的内在本质,艰辛而又欢乐的生活,反映出十九世纪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的社会性。米勒说“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也许这便是米勒艺术的精髓。米勒的艺术,就像法国农民一样,具有质朴无华的特色。在他那单纯朴素的画面中,蕴含着真正的美和诗意。尽管他笔下的农民大多衣饰简朴,粗手笨脚,但却永远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拾穗者》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与此同时米勒在“巴比松画派”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的艺术语言承继了西方艺术的传统,尤其受曼特尼亚、普桑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甚大。其画风凝重质朴,造型简约。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巴比松画派是以风景创作为主,手法细腻写实,画风抒情和谐。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关注光在物体上的变化,这一点给后来的印象主义奠定了基础。虽然画家有共同的创作目标,但每个画家各自有着独特的风貌,甚至有时候他们的画风相差很大。通过米勒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法国农民勤劳忠厚朴质善良的伟大形象,感受到一种亲切温暖慈爱纯洁的高尚情操。《晚钟》所表现的法国农民善良勤劳的本质,黄昏时的田野,天空一片晚霞,远处的村庄,教堂里的晚祷钟声传到尚在耕作的一对夫妇耳中,他们停下手中的劳动,默默地祈祷,安静静谧的气氛,似乎一切都沉寂下去,只有悠扬的钟声在田野里回荡……为了加强宁静肃穆的气氛,构图中的一切关系都采用垂直或水平方向,色调温暖沉重,完美地体现出法国农民虔诚的信仰和勤恳的劳动精神,是农民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在《拾穗》中我们看出农民生活的艰难,虽然米勒也表现了劳动的诗意和崇高,但是这诗意和崇高中却夹带着一种哀怨和悲伤,更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在处理手法上,米勒巧妙地表现了农妇拾穗的不同姿势,既统一于拾穗的劳动又富有巧妙地变法。

不过,虽然巴比松画派讲究什么真实的描绘自然,但是我认为,任何艺术中的“真实”都不可能达到纯客观性的,就算是照相写实主义,也是根据摄影师的感觉来拍摄的。所谓的什么真实只是一个流派来反对另一个流派的托词而已,因为艺术本来就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家不可能像机器那样一味的复制自然,艺术家是有感情的,有意识的。况且我们知道现实中是不存在线条和笔触这种东西的.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纯客观表现的东西,即使是照相、画画、文章都是我们意识的反映,就算是真实的表现自然也是有作者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的,所以虽然说是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再真实客观的怎么表现自然,但我认为他还是有自己情感在里面。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评价“巴比松画派”和米勒的关系: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可是米勒住在巴比松村达27年之久,时间比谁都长。在那里,他上午去田间劳动,午后画画,长年累月没有改变过,所以,他了解巴比松比谁都深刻、贴切。

法国有极为悠久的文化历史。关于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年代里世世相传,公元十九。在绘画史上取得辉煌成就。从米勒的作品中就会发现在这些平常的画幅里作者开创了与众不同的新天地,揭示出了法国劳动农民的真实生涯,读后令人赞叹不已。当西欧政府要员、富翁大亨以八十万法郎的高价争相收购米勒的作品时,已经是米勒去世以后的事情了。在作者生前却眼看着有人用几个法郎就拿走了他的精心杰作《拾穗》。曾经摆在米勒面前可供选择的,并不缺乏生财之道,只是他毅然地认定了这条坎坷不平的征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与世长辞,这是我们应当称颂的米勒的艺术道路。

小结:生长在农民家庭的米勒,从小参加劳动洞悉农民的处境与生活,对劳动的艰苦有亲身体验。对汗珠浇灌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劳动生活中发现了真正的“甘美”。他曾经说过“我的纲领是劳动,无论谁都非进行体力劳动,其余一切全是空想的。不同的艺术态度、艺术观念、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当今画家思维的拓展和创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青春不再留白
最熟悉的陌生人
活着,才有希望
不想知道结局
不孤独的黑夜
寂寞
远方
泪殇
旅游
聆听花开
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
走过高三
关于一场时间的拾遗
胡言
雨中
小型泵站电力损耗与有效利用的对策
探讨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及其管理
供热节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保护意识
关于娱乐场所中多媒体音视频使用的探究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浅析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对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石化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研究
浅谈煤场自燃的预防
浅谈电气与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智能化变电站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探索
转炉煤气自动回收及程序优化方法
新课标下怎样引导新教师听课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三)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
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合理“误读”
初中语文知识大盘点(下)
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简介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下)
洪镇涛:大兴诗教 奠定根基
转变阅读教学的视角
语文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寓情于景 朴素即美
《观潮》说课
生命的抉择与感动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