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浅谈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浅谈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摘要:泰山以其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的东方,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泰山松柏,它们以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而被古今画家所推崇,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松柏跃然于纸上,特别是在“多元并存”的山水画时代,各种表现泰山松柏的技法也油然而生,特别是笔墨的运用,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松柏品格;艺术表现;笔墨语言;深远影响

引言

泰山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和四季常青、抗旱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视为坚强不屈、永葆青春的象征,故画家无不画松画柏,特别是在笔墨的运用上。以笔墨为绘画语言的泰山松柏更是丰富多彩,于是千姿百态的松柏便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供世人参考和学习,加以创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松柏笔墨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1.1泰山松柏的绘画背景

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松柏从来就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泰山松柏这样被人们所喜爱呢?其一,泰山松柏以丰富的姿态博得人们的青睐,以其独特的外形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其二,泰山松柏的精神内涵为人们所敬仰,松柏象征着有志之士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挺拔,如泰山顶上巍峨耸立的迎客松;坚韧,如绝壁上傲雪凌空的五针松,泰山松柏成为了泰山形象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松柏,是人们所喜爱的树种之一,在历代名家的绘画中,屡屡可见专以松柏为主题的作品,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元代李的《双松图》中两株参天古松拔地而起,呈现出顶天立地的布局,两颗古松画的尤为精彩:所画主干斑驳苍劲,有千古沧桑之感;松针则葱郁挺拔丛簇抱团,有朝气蓬勃之貌。

邹一桂的作品《峭岩松柏》中的松柏,苍劲古朴、虬曲盘旋。以灵活多变的手法,表现了夏初之时松柏郁郁葱葱繁茂景象,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钱松作品中松树造型挺拔秀逸,松针干净,老藤缠枝。作品《泰山顶上一青松》运用远与近、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表达了画家颂扬祖国壮丽河山的真挚情感。

黄墨林居于泰山脚下,对泰山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笔下的松柏造型严谨,艺术风格浑厚中见奇秀,笔墨苍劲有力,清爽明净,用线讲究,用墨注重黑白对照,干湿结合,富有动感。

张宝珠也喜欢画泰山松柏,但是他的作品《松柏墨韵》与传统不同,更加注重水墨变化,使他的柏树有点丰腴的感觉,非常苍韧有厚重感。

2.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2.1松柏的传统笔墨意境

古人评论某画曰:“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这就是把笔墨分开来讲,但是没有笔,墨从何来,没有墨,笔又如何存在。可见用好笔墨可谓难矣,松柏的画法更是离不开笔墨的结合运用,泰山古松柏多盘根于岩石上,状如虬龙,形态各异,画松柏的笔法和墨色也是多变的,用笔的方法有勾、皴、染、点、擦:“勾”是勾出松柏的外轮廓线,有时也会勾勒松针;“皴”是用干湿不同的笔触表达松柏的明暗与空间;“染”是用淡墨渲染树身或者松针,以增加苍茫之感;“点”即是点苔,起到点醒作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

用墨方法可分为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笔与墨结合起来使用,画面才具有灵动感。焦墨和淡墨用来区分前后,用中墨勾勒松柏的外形轮廓,确定主干的整个形象姿态,在此基础上添上各种不同走向的小杈枝,同时枝干之间也要有所呼应,用淡墨、破墨将小枝连接,体现古松久经风霜的沧桑感。

然后就是丛松丛柏的表现手法,这就需要构图组织的严谨,注意疏密结合,形成枝茂叶繁的效果。用笔时要笔笔有变化,用墨时注意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在前,枯树在后,突出树木的远近关系,最后根据空间关系用墨渲染,这样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完成了。

2.2泰山松柏用笔用墨的程式化技法

首先要谈的是画松树的技法。画松时用笔以勾为主,一定注意用笔宜干不宜湿,即便是用湿笔也只是略作点缀而已,否则是无法表现出苍松嶙峋的枝干和沧桑的感觉。松树的外形雄壮挺拔,所以勾画松树轮廓时用笔一定要拙辣,用中锋勾勒松树的主干与杈枝,做到直曲交替,注意干湿笔结合起来运用,笔墨才会丰富灵动。松树的树皮的特征明显,可以用干笔的侧峰画,运用疏密、大小不等的圆圈来表现,再用干笔的侧锋皴擦出松树枝干上的鱼鳞纹,来表现松树的苍劲感。最后是松针的描绘,勾勒松针以中锋用笔,呈向心式的勾勒,这就需要用笔时手腕的力度,才能做到每根松针刚健有力,并且注意松针的聚散组合,也包括整片的组合。用墨时不需要经常蘸墨,干湿的变化也可以大一些,从浓墨勾勒到枯笔淡墨,争取蘸一次墨画到最后,直到越画越淡,可根据画面需要安排浓淡干湿,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从而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还可以用一排排的小坚点来画松针,每一排都竖直向上,使其既富有装饰性,又能表现出小松树的勃勃生机,松针也更加湿润、苍翠。还有一种是以水破墨的方法画松针,这种手法更为写意和粗犷豪放,浓墨淡墨可以结合使用,从而显示出松树的厚度,表现出松林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其次再谈谈柏树的画法。柏树大多是在古老的庙宇、宫廷建筑里,树龄一般都在几百年以上。因此,柏树在山水画中出现的比较少,因为柏树一般都在平地上生长,然而,在泰山上却不是如此,泰山的柏树不仅仅是只生长在岱庙里,在登泰山的沿途也会有数不清的名柏,这里的柏树体现出纵横苍劲、挺拔的生命气象,更像是泰山神的化身。画柏树最明显的特点是树干的纹理,“松干如龙,柏干如绳”这句俗话,概括了松柏枝干、姿态的不同特征。所以,画柏树干,可以不勾轮廓,要里外一起画,柏树的树干的特征是主干直长而小枝干却是变化多曲,老干如钢,小枝如铁。画古柏的树干,可以用干笔皴擦,要注意绳状的盘旋姿态。画柏树叶时多用点叶法,以小圆点的簇居为主,是传统的办法,破笔点柏叶最为合适,点时要注意疏密浓淡,表现出柏树的特征。这里同样需要多观察多写生,去研究柏树的规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刚开始创作泰山松柏时当然要“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以松柏为师。将松柏的外形吃透,再把松柏那傲然挺立、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来,只有理解它,才能够表现出它深层次的内涵,才能画好松柏,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底蕴,才能画出心中的松柏,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松柏。

3.结论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笔墨创新的根本。在泰山松柏的创作中,我们既要学习传统、继承前人的技法与民族审美习惯,还要吸收更多的精华,创作出当随时代的泰山松柏墨韵,使之能够真正地具有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和生命力。因为那些千百年来经受过无数次狂风暴雨袭击而岿然不动的松柏,是泰山的灵魂,是泰山的风骨,是泰山的骄傲。(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足音泰山.张玲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中国画技法通解.周阳高.汪家芳著.天津杨柳青书社.1994

[4]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0

[5]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建华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风之恋
闪亮的石头和金子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划破苍穹
花开花落
灾后的人性思考
感恩——让幸福绽放每个角落
绿,必须永恒
永恒的坚守正直
蓦然回首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学会宽容
感悟地震
白色的血液
稚气漫过岸沿
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途径
呼吸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两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牙周外科术后不用塞治剂的临床观察
滦南县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超声诊断乳腺病的研究
篮板痴汉 幸福生活
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浅析我院药师如何与患者沟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玉米剥皮机致成人手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GIS在南宁市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何为“热心肠”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立体《雷雨》:最成功的语文课
外国文学简介
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怎样和学生沟通
好的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
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广读•勤写•少考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