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线性的隐喻――丹尼尔里伯斯金创作的哲学与艺术

线性的隐喻――丹尼尔里伯斯金创作的哲学与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3

线性的隐喻――丹尼尔里伯斯金创作的哲学与艺术

【摘 要】本文从丹尼尔里伯斯金的犹太博物馆的设计草图入手,抓住建筑师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以及其设计最初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其空间构成,表现形式以及哲学隐喻进行全面分析,对里伯斯金的建筑观点进行简单的剖析与阐述。再结合个人的兴趣点对犹太博物馆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构想,从而使个人对他的设计作品的理解更加丰满。

【关键词】丹尼尔里伯斯金;犹太博物馆;手法隐喻

一、音乐家中的建筑大师

丹尼尔里伯斯金,出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大屠杀幸存者家庭,52岁才拥有第一座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伯斯金可谓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他的多重身份使得其作品有十分饱满的故事供参观者与使用者去体会,音乐中的激情与浪漫、学者身份的严谨与理性将里伯斯金定位为一名在建筑领域中追寻艺术梦想的拾荒者。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使里伯斯金逐渐意识到:建筑应由观念而生,并以抽象化、艺术化的创作手法最终使其还原到不可复制的观念中去。

二.被展览的纪念性建筑――柏林犹太博物馆

1.构思过程分析

里伯斯金在接手这个项目后,没有像一般的建筑设计流程一样去分析基地的环境,去研究街区的历史渊源,而是对建筑本身想要传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构思,由于他本身犹太人的特殊身份,对于20世纪初犹太民族所经历的那场浩劫,里伯斯金认为他的作品有必要让人们深刻的记住这个伤痕由此对他们产生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里伯斯金把这个项目的设计称为“线与线之间”,他希望通过理性的几何形式的变形去体现深层次感性的隐喻。他通过随机找出《纪念册》(上面记录了所有大屠杀中遇难犹太人的原居住地等信息)中一些人在柏林的住所,给他们配对并在地图上连线,发现这些线条刚好构成一个变形的“大卫之星”。而基地刚好在这个星的一角,于是博物馆主体形体灵感出现了。

他的另一个重要设计概念在于“虚空间”(Void)。这种虚空间存在于建筑实体中,是一种感受,代表了某种精神上的象征――在曲折的建筑形体有一条似有似无的捷径,这个空间支离破碎,贯穿所有功能区域。

2.建筑空间构成分析

博物馆分为三大部分:博物馆主体,纪念塔,霍夫曼花园。新馆与老馆之间由地下通道连接,主体部分地面一共四层,1-3层为展览厅,4层为办公部分,地下层为库房以及部分展厅。两条线――曲折迂回的折线与实体不存在的直线,在巨大的线性空间中,里伯斯金刻意设计这一条笔直的非连续的线性“虚空间”,水平上贯穿所有公共区域,竖向上形成巨大的虚空,以墙和其他空间硬性分隔开,人们只能从地下层的开口或上层的天桥进入各个部分。轴线的尽头是纪念塔部分,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封闭空间,一个出入口,一个看不见的天窗。另一部分在博物馆外部,霍夫曼花园是由7*7的混凝土矩阵组成,每一个都与斜坡地面垂直,使参观者的视觉经验与重力场产生偏差。这三大部分分别也寓意着“死亡――逃亡――新生”。

3.建筑的立面与材料

博物馆主要采用了金属锌板覆面,与旁边的巴洛克式老馆形成强烈的反差,整个表面几乎不设开窗,只是通过裂缝般的线条获取自然光线,这些裂缝与实际开窗层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伤痕”的深度,明亮的镀锌板反光与黑暗的裂缝形成另一种对比,使得参观者通过视觉与空间的多重体验来感知这个建筑所要传达的寓意。这也成为其之后许多博物馆设计所借鉴的手法之一。

三、“解与构”

1.体块的转位

折线是里伯斯金最喜欢也最常用的设计手法,折线既能反映数学的精确性又能很好地诠释解构主义的核心――反二元论,反中心论。在他的作品中,常通过充填、叠印、共线,共形等方法将形态进行空间的复合,进而衍生出体块的多种面貌。在柏林犹太博物馆设计中,里伯斯金将变异的大卫之星作为形体的主要形式,在一条无形的“直线”引导下,呈之字形扭转体块,整个建筑形体既有理性的逻辑,又有非理性所带来的随机性结果。理性在于所有体块都是在中心虚空间的无形控制之下进行的衍变,非理性在于体块的线性扭转的角度与时机是随机地结果。里伯斯金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对建筑进行解构,从而作品展现出来的既合理又极具个性。

2.光的俯拾

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实质,那么光就是建筑空间的灵魂。对李伯斯金而言,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在潜意识中对光线的敏感与深深的眷恋,也丰富了他对光的真正理解。因此,他认为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在犹太博物馆设计中,光的运用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光在他的设计中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将这种光明与希望投射到狭小的天窗和条窗中,再折射到封闭幽暗的室内空间,多次的折射光的照度大大降低后,给整个空间带来的压抑感更加强烈。

3.非存在的存在――“虚空间”

虚空间是整个博物馆的精髓,它是由一条断续的直线空间构成,围合它的是变形的墙体或空间。在实体中,它是建筑体块重要的控制轴线,贯穿整个公共区域,在曲折的建筑内部,给人以强烈的心理暗示与引导。在情感上,它象征着犹太民族的发展虽然曲折,断续,但是仍旧有一条光明的道路指引向前。隐喻是纪念性建筑常用的设计手法,但里伯斯金创造这

种虚空间来象征他所想表达的内涵的确让人尊敬。我认为,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虚,他是由实所围合形成,留白给人以发挥的空间,这也正是里伯斯金想要的,他认为建筑与未完成的音乐一样令人着迷,缺憾的美可以让人自己去弥补,从而在每个人心中形成不同的建筑形象。

4.三条路径三种隐喻

在解决老馆与新馆的联系问题上,里伯斯金选择了地下,这也是二者之间唯一的联系。从老馆进入地下通道后,延伸出三个方向的路径,这些“狭窄的线性空间”作为空间序列的主题脉络:一条通往承载柏林历史的展览空间,该区域在白色的展览空间内穿插着黑色的封闭天井;一条通往室外的E.T.A霍夫曼花园,49根倾斜的混凝土柱子,隐喻犹太人不可及的希望之光;一条直通“大屠杀之黑洞”,在这个20m高的黑色封闭空间里,一种无以复加的驱逐感和排除感压迫着人们的神经。

四、结语

与其他建筑不同,犹太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并不以反映功能需求为主,而是将空间本身视为犹太人的历史故事来诠释。因此,里伯斯金所创造的空间也许并不满足实际的使用舒适,甚至防火问题都没能解决好,但这并不影响博物馆本身的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他的博物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人们对一般建筑的理解,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正如彼得埃森曼所说:“难道建筑一定得为艺术服务,换句话说,建筑一定得作艺术的背景吗?绝对不是,建筑应该挑战艺术,应该挑战这种认为建筑应该作背景的观点。”犹太博物馆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件优秀的展品,只不过它以建筑的形式所表现出来,这也是里伯斯金的创作哲学

参考文献:

[2]《现代建筑语言》,克艾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3]《透明性》,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4]《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创作的艺术化表现研究》,张曼,工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会宽容
感恩——让幸福绽放每个角落
风之恋
花开花落
感悟地震
绿,必须永恒
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蓦然回首
白色的血液
划破苍穹
灾后的人性思考
永恒的坚守正直
感谢消逝,我们在行进
闪亮的石头和金子
稚气漫过岸沿
GIS在南宁市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超声诊断乳腺病的研究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
篮板痴汉 幸福生活
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途径
两种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滦南县普通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牙周外科术后不用塞治剂的临床观察
玉米剥皮机致成人手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呼吸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控制措施
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58例临床治疗分析
浅析我院药师如何与患者沟通
怎样和学生沟通
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对话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立体《雷雨》:最成功的语文课
广读•勤写•少考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何为“热心肠”
还有多少被“误读”与被“创造”的文本
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课堂阅读,呼唤回归真实
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
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外国文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