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9
“残缺”也是一种美
聋人舞蹈家邰丽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人生都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是一种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啊!但“不圆满”却不因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消失。盲人作家海伦选择了心灵的超越,她说:“我的身体虽然不是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且让我的心超越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喜悦之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这种心的超越于艺术家而言具有诗文般的美感。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喜欢爬树,他裤子膝盖和屁股的位置总会磨出几个小洞,孩子的妈妈便取出两块厚厚的彩色布,剪成一些可爱的动物图案再细细密密地缝在裤子的破洞处原本要扔弃的裤子,在妈妈的手里变成了一件别致的工艺品。看来有些残缺也是可以修复的,而且经过修复后达到另外一种完美。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残缺,关键是怎样去对待。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得多是平和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得多是歧视;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得多是友好。即便是真有残缺,也应把它看做是生命中一种必然的点缀,不要悲观和失望,而要坦然面对。
《庄子》中也有个故事发人深省:上天在子舆身上刺了三条“裂缝”:驼背、隆肩、脖颈朝天。朋友问他:“你很讨厌自己的样子吧?”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的样子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左臂变成了一只鸡,我就用它来报晓;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鸟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便乘着精神的骏马遨游世界!”子舆对待残缺的态度令人钦佩,这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越。
残缺是生命中抹不去的魅力,残缺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源泉。张海迪因残缺,励志勤学成为作家;司马迁因为身体残缺,发愤著书才成《史记》……残缺不可怕,怕的是被残缺所吓倒所击败。因此,我们只有敬畏残缺、珍视残缺、战胜残缺,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奶奶
- 我的母亲
- 同学之间
- 我的同学
- 考试之后的我
- 我的爸爸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我的好外公
- 我的外婆
- 我的爸爸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漫谈肖像漫画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相约博物馆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雨巷》教学设计
- 屈原的一生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