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6
看得空 寿如松
有首《空空诗》:“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闭目沉思,浮想联翩。
粗读诗,似乎给人以消极悲观之感,细品诗,却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孟子曰:“养身莫善于寡欲。”人若“看得空”,何来“寡欲”?听一位“心理师”朋友说,有的人从职位上退下来,心理失衡,牢骚满腹,悲观,沮丧;有的人为争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寝食不安;有的人为家庭不和、邻里不睦或财产纠纷、感情矛盾,深陷苦闷之中……凡此种种,无不让人产生烦恼、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发生,加速了人的衰老和死亡。
清心寡欲看得空,实乃养生之道。老子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道法自然”,就是提倡世间万物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拂逆,不可强制,要“致虚极,守静笃”,常置身于淡泊空灵、虚怀若谷的境界中,人才能活得潇洒自如,健康长寿。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颐养天年的人,都是心胸豁达、看得空、想得开的人。隐居庐山的晋代文豪陶渊明追求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先生则提出“难得糊涂”,乃养生又一箴言也;季羡林老先生曾主动地摘掉了举世公认的三顶桂冠:“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并调侃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焉能不长寿?!人生在世,若能把繁杂的世事,短暂的人生,功名利禄看得淡些,也就是看得“空”些,定能摆脱烦恼,活得轻松潇洒,健康长寿必在其中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 罗子唯自我介绍
- 我
- 陈老师教我写作文
- 记一位小学老师
- 我的“糊涂妹”
- 胡安
- 这就是我
- 我的老师
- 淘气的小弟
- 这就是他
- 地震中感人事迹
- 滑冰真的很刺激!!!
- 我的购物狂老妈
- 地震那一刻
- 吐鲁沟,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 难道这叫有缘?
- 丝绸古道访索桥
- 京都遇见佛罗伦萨
- 唯Wi-Fi和拖鞋不可辜负
- 冯梦涛 威士忌加涮肉,在我这里可以更放肆!
-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那是吴尊
- 解构再生Modern Grunge的重新思索
- 英雄青山共妩媚
- 轻羽飞舞演绎星座传奇
- 让爱与恨都发生在自己身上
- 程璧 想和你虚度时光
- Aloha!花样夏威夷
- 无人机,深圳的小苹果
- 蒂芙尼的“纽约分钟”
- 浅谈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 李吉林与情境教学
- 傻学语文丢失的“机会成本”
-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 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
- 怎样把人物写活
- 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
- 罗岗:在教室里还有“经典”吗?
- 让绿色充盈心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 也说“语文教学‘无效教学’”
-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
- 构建富有生命力的“选修”课程
- 别让语文失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