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黄碧云的温柔与暴烈

黄碧云的温柔与暴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1

黄碧云的温柔与暴烈

在香港及内地的文学圈,黄碧云始终是一个剽悍而另类的存在。她是一个谜。

要姿势好看,哪怕一生都无法抵达

7岁那年,黄碧云的母亲去世了,大家要她亲吻已经停止呼吸的妈妈。“她的脸好冰冷啊。”那是她对死亡最初的印象。20岁,厌世的她尝试各种方式的死亡,每天在脑海里策划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

她最终活了下来。既然无法结束它,那么就让它辉煌。她先是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在香港《英文虎报》做记者,去过彼时战火纷飞的越南和柬埔寨。后又攻读香港大学犯罪学硕士,当过议员助理,还开过服饰店。直到碰到了写作,她似乎才发现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可以对抗时间与命运,可以发现这世界上有一个隐秘的存在。

她一头扎进了文字圈里。《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媚行者》《烈女传》《无爱纪》……她笔下的人物打动了无数读者。她不由分说地爱上了写作,也有热情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还做着作家梦。为了推销小说,立心不良地做了一个读书小剧场《媚行者》。做完以后更加懊恼:小说没推销成功,时间金钱赔了一大堆,更可怜的是诱发了一场品位低劣的姿势竞赛。”“《媚行者》讲的是一个脚伤的故事,因此我上台跳了一段舞。舞技拙劣,有一个观众非常沉闷无聊地转过脸去。我到现在还经常想起那张别过去的脸。”

随后,黄碧云特意到西班牙塞尔维亚,学了六个月舞蹈:“后来想真是一个浩大的姿势。”她对姿势的解释是,当时你不觉得是一个姿势,还很认真严肃地去营造低劣品位。

此后,她开始厌恶那些激烈的姿势、厌恶自己的虚假造作。“我想我的人生也从此进入了省俭时期: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我甚至不再需要一个姿势。”但她已不打算像20岁时那样,用一场根本没有勇气去死的自杀了断,她要尝试一种新的活法。

母亲离世,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时而温柔,时而暴跳如雷,曾经把她打得一个月都下不了床。这让在惊吓中长大的她非常渴望靠着示弱或逞强来获得关注与认可,而破碎的家庭容易让孩子对自己做有罪推论,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出色,才导致家庭如此。幸运的是,在小剧场里,那个扭头的人,让她及时地抓拍到了自己的无聊,甚至是病态。

2000年,黄碧云隐退,半年时间在香港的家里写作、在海边跑步,另半年住在西班牙塞尔维亚,除了写作,每天学两个小时的弗拉门戈舞。她是班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却比专业演员还刻苦。她要姿势好看。因为她看过很多跟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不管他们后来多么出人头地,可骨子里生长着过去在心中腐烂的味道,再好的行头与谈吐及地位都无法遮掩那份难看。她要做一个好看的人,或许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抵达。

我的旧伤作痛,一生从此,无法下跪

在黄碧云众多的经典语录中,流传最广的是:“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出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事实上她最爱的,是那句:“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出自《温柔与暴烈》)

黄碧云擅写生活的不可信和人性的灰暗,常有暴力的细节和血腥场面出现。她正视性、死亡与暴力、边缘的颓废、暴烈的温柔,认为所有的爱情都不得善终,无真爱是人自身的不圆满,认为人生所有的底色都是暗淡的,把被我们忽略的那些悲凉冷漠一一放大。

是的,她作品中有着下坠的快感。只是掩卷之际,会有不由分说的温暖,那温暖是冰敷,而不是热贴。就像她的编辑说的那样:“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像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地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在她的《烈佬传》里,黄碧云所感喟的,是“烈佬”与“烈女”一样,以一息尚存之“烈”,飞蛾扑火般卑微而顽强的生命力。

文学于黄碧云而言,与其说是事业,不如说是修行,让她可以旁观别人的生活,撕开人生绝望的面纱,观看自己的伤口,并疼痛着别人的疼痛。她曾在欧洲的地铁站,见到流浪汉手捧萨特的书,顿时泪雨滂沱。“希望我的读者,是失败的人,有缺陷的人,而书本,给这些人安慰和力量。”这是她对自己说的,也是对自己书中的人物说的。因此,她说:我的旧伤作痛,一生从此,无法下跪。

作品是安静,读的人多了就吵了

黄碧云的书以难读著称,充斥着方言。她始终觉得唯有方言才有母舌的功能,不必字斟句酌地换算。在方言里,所有思念都抵达了,所有的奔波都停下来了,所有的慌张都消失了。她亦不高产,平均五到七年出一本书。更让人抓狂的是,她的书不出简体版,这对大陆读者来说着实有几分障碍。多年来,她一直被问何时有出简体版的计划,她的答案始终如一:作品是安静,读的人多了就吵了。她说:“写作者最好也是静默者,与社会保持距离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当沉默饱满的时候,就成了话,变成了文学。”

她,依然一身素黑,一份静默,不在圈子里生存,与现世保持着一段无法缩短的距离,由人评说。在香港,她的名字常常与张晓娴、亦舒放在一起,被称之为给这座都会立传的作家。常有人拿黄碧云与张爱玲作比,这令她十分不爽:“我特别气,张爱玲有张爱玲,我有我,她关我什么事。人有人,鬼有鬼,老婆婆阴魂不散,千万不要拿我跟她比,我怕鬼。”

这话,不近人情。诚实,在当下的语境之下,是伤人的,也容易被伤。但生于1961年的她,已经不想再矫饰,不管是为人,还是写作。有人前来向她讨要对将近同龄的许鞍华的看法。她说:“我对她的喜好很多是基于尊敬。这不是对所谓成功人士的尊敬,在我心目中,无所谓成功不成功,在生之严峻考验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她是艺术家。艺术是一种处境和态度,并非职业,也不一定有成果。是那种矢志不渝,那种在不完美与缺陷之中,寻求和谐与完整的挣扎。她的作品逐一看都会有缺点,整体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求索是一个美丽的姿势。手扬起,一脸期盼,灵魂不安……”

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失败者。不是她要惜时,而是她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便触摸到了死亡,并用一生与其时而抗争、时而妥协,最后,终于明白,时间无多了。她的小说《其后》中有一个场景:哥哥送癌症晚期的弟弟上火车,嘱咐道:“平岗,要戒烟,早睡,要好好地死!”当年,她那句“好好地死”令人心头一凛,时至今日,看到她说“破解生活,以热情承接生活的破碎,祝好活”,还是觉得其实误读了她。她对生活的爱,其实一直都那么温柔,甚至暴烈。

她曾说,我的青春期太长了,比别人长得多,以致一回神,直接就老了。这是她对自己的真实总结。那个比别人长得多的青春期,其实一直在反抗,在愤怒,在辗转,在不知所措,也在不事声张地修复。“我家七个兄弟姐妹,其实都像父亲。我哥我姐都好赌。我哥在美国,照样买香港的马,他临死前一晚还在看《马经》。我的一个姐姐在癌细胞扩散时跟我说,医院给她放假了,让她跟雀友打了十二圈麻将,她好开心。我虽不赌,但我能明白这种对数字、机会的迷恋和快乐。大概是因为人生这场战斗我们已一定是输家了吧,赌博却有赢的可能。我以前一直恨父亲恨哥哥,直到他们都离世后,我好像才开始再一次生活,重新理解爱和生命欲。”可以看出,她使出了怎样的气力,与所谓的命运斗争,然后理性和解。其中的痛苦与快乐,只有她知道,只有透过她的作品,才能恍然。

文学带黄碧云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随情随性地写着,前所未有的畅快。随后有了读者,有了自省,建立起外在与内在对自我的要求,才发现自己是那样支离破碎。于是,苦来了,常常七八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常常边写边觉得,这有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了。于是,更加苛刻。

在2014的新作《微喜重行》中,暴烈的黄碧云变得心平气和。尽管也是一段没有结果、压抑的感情,可文字轻柔而宁静。她最爱结尾的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她改写了好几遍,是整本书的总结,也是整个人生的总结――“有大洋船,远行出航,庄严回归,生锈拆毁。”

这十六字里,她安顿了生,也t望了死――温柔地,有尊严地,无论生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打预防针
我学会了洗书包
妈妈带我参观动物园
最难忘的一件事
家庭环保大赛
一件让我生气的事
一件我做错了的事
甜蜜往事
英语兴趣班里的故事
收获甜蜜
冲天气球
观看文艺晚会
咱们班的活雷锋
考第一名的苦恼
难忘的一天
两种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其并轨问题
人格权法的发展与我国的民事立法
当前民商事案件审判中适用法律
铁路旅客遭受意外伤害应如何索赔
试析当前民事审判效果的价值取向
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
对执行申请人举证责任的质疑
民事强制执行法性质
我国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完善
浅谈交通肇事责任中的责任承担
试论我国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
民事法律关系的民法方法论地位
因侵犯他人人身完整权而承担的侵权责任
表演,理解词语意义的妙招──《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赏析
白杨教学设计
简笔画、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爬山虎的脚》教后记
《巨人的花园》教学后记与反馈
在春姑娘的诗意心灵中徜徉
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后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关于《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给予是快乐的》几点冷思考
“个性阅读”的一道风景线──《去年的树》朗读教学片段叙事
《蟋蟀的住宅》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第8册<猫>教学设计
面向全体 读说结合──《蟋蟀的住宅》教学评析
《她是我的朋友》课例
《蟋蟀的住宅》教学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