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筑意境的感知与创造

建筑意境的感知与创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5

建筑意境的感知与创造

摘 要: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和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建筑之意境,分析建筑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建筑,意境,感知,景物

意境,即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生活现实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氛围。“意”,是指艺术家经过审美熔铸的思想、情感、意志、理想、趣尚等,它来自主观内心。“境”,是指经过加工、提炼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情景,它来自客观现实。中国建筑的意境蕴含了建筑师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建筑实体打动人们,感悟建筑师所赋予建筑的思想内涵。建筑师的思想情感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建筑中。这就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

一、 意境的感知

建筑意境的感知,是由建筑景物所体现的思想境界,进而感化人的器官、打动人的心灵而产生的结果。首先这种能感化和打动人的建筑景物,应该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也就是说,建筑艺术水平要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产生超出景物以外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其次,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感知要由有一定文化水平、文化修养的人来体现。

1、物与境

物与境是建筑中不同的两个空间范畴。而境是物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无尺度的。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但是,不同风格的建筑其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符合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求,符合“坚固、美观、实用”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都以木构架的建筑为主。在建筑的布局上,多是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与建筑物。如北京故宫,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组成。这种对称的美,就是一种意境,这在当时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王权至上的观念。由此,我们可知,在当时,建筑的意境就是在于这种等级森严的、强调礼法和宗制的秩序的建筑。而在建筑构件方面,屋顶以及斗拱成为当时最关注的。斗拱,几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名词;而屋顶,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的标志,象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重檐顶,种种都有自己的规格,任何人都不可逾越。中国古代的建筑强调的是宗法、礼制、秩序和大统一的思想。

2、情与意

情是由景物作用于人,人感悟到境,由此而引起人的心情思绪的变化。精彩的建筑,构成景物外之境,而通过这种境,对人的感知而产生情。情的产生除了建筑景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即景物感化人、感知人,即“情景交融”。因此我们说,建筑是人性化的空间,是人赋予这个空间以完全的实在性。而人的活动不是纯理性的,往往带有感情色彩。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思想情感,创造出不同的建筑空间,以满足不同场所、不同层次、不同人的需要,反过来,建筑空间又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如庄严、雄伟、幽雅、激昂等一系列不同的感受和情趣。如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正统而有气魄。体现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和和谐精神,而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伦理观念。

二、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而景物的创造又直接反映建筑师人生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思想感情。我国建筑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建筑空间本身,更是伴随建筑的意境所包含的建筑师的文化层次、思想情感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意境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第一,“境”是形成意境的基础,是“意”的载体。第二,“意(情)”在意境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意境如何创造。

1、意境寓于物

建筑给人营造一个外部生活的活动空间,若把建筑比作人的话,建筑的景物便是人的一个躯体,景物的外形精彩程度,是人的外部形态。而建筑背后所蕴藏的意境则是人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因此,建筑意境依托于景物,意境的表达不能缺少景物所构成的外部空间。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同的建筑,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它的存在,有着其时代和文化的背景。同样的,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遵循其环境、其文化,要做出与环境相融合但又不乏特色的优秀建筑。

2、意境来于人

建筑的意境完全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意境是精神境界之所在,是人类特有的东西,离开了人,意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意义上讲,建筑意境自建筑建造开始便赋予了建筑的动机、目的,直至建筑建成结束。建筑能给人们感知,而由此产生共鸣,皆由建筑意境的特定效果所致。首先,建筑师的思想情绪、世界观、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对建筑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意境的生成,必须具备“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即艺术的想象空间,用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召唤结构”的“意义空白”。建筑师的意境构思就是要把作品创造成优化的“召唤结构”,提供极富诱惑力的“意义空白”,以激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人们获得某种高层次的感悟。其次,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在不同的建筑中。如纪念性建筑,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庄严、雄伟、肃穆的感受,以表达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和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以教育后人,因而其外部空间形象往往就显得简洁、稳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看出,建筑意境产生在建筑前,也存在于建筑的创造过程中,指导着建筑的构筑。虽然意境和建筑是两个不同方面,但建筑的构筑,是以建筑景点景物所要表达的意境为指导的。因此,建筑意境存在于建筑创造的全过程中。而在建筑建成之后,它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要人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体会建筑本身之外所包含的内容。(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祖华,建筑美学原理及应用,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明天
关于年味
习惯追逐
高飞的冲动
十字路口
星空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微风过处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心路
逝水流年
若有来世
落落
蛋白质,原谅我
等待花开的季节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育教学叙事A、B、C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小学古诗教学谈
语文素养论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教师要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真情实感论”岂宜贬低?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