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7
吹起你的口琴来(下篇)
陌姬:
性别女,爱好男。澳洲籍双子座小女人,原产地中国上海,现居伦敦。坐着写文,躺着睡觉,文风细腻多姿,直击人性中最柔软的部位。医科出身,却又对爱情有着敏锐的触觉。网络骨灰级写手,著名美女,曾任榕树下签约作者,红袖、晋江等诸多文学网站驻站作家。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ojidare
陈剑晨先生的女儿,陈宜男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故事。当陈剑晨老先生从报上看到外国人讥笑我们中国是“无乐之国”,心中很是气愤,决心以口琴为桥梁来普及我国的音乐事业,于1933年创建亚声口琴会,1935年创建上海口琴会,任会长。
1939年,上海有了全国第一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口琴厂――“上海口琴厂”,当时口琴厂的每月销量达到了36万只之多。
同时,上海也有了专门的月刊杂志《上海口琴界》,该杂志图文并茂,有谱有内容。陈剑晨先生在1941年《上海口琴界》上写道:目前口琴最感不便的是购置问题,因舶来品自八一三后价值飞涨,在生活成本日高的现在已非大众能购买,年来我国虽陆续创办口琴厂,但品质堪忧。剑晨睹物思情,不胜浩叹!因此自去年始设厂自造,现一切就绪,“英雄”牌口琴于今日出品,私幸不负众望,聊堪自慰!
在四眼哥哥打岔说吹口琴还能锻炼身体、锻炼腹隔肌的玩笑话下,陈宜男老师为大家吹奏了一首《回忆故乡》。这一首下来真是不得了,连笔者的父亲都说:感觉完全不一样。那口琴就好像已经和陈老师融为一体了,整个曲子被吹得鲜活起来。陈老师表演完,全场掌声如雷,一时间竟没有人要停下手的意思,笔者都快顾不得礼貌直接喊“encore、encore”了,结果还是被童自荣老师在场下抢先喊了出来:“再来一首!”
作为著名的配音演员,童自荣老先生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佐罗”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尽人皆知的英雄人物。以至于后来成了“阿兰・德隆”电影的专业配音演员。童自荣老先生高兴地上下走动,提及当年,语毕下台的时候居然还一个箭步飞下台来……果然是佐罗附身,真正的中国好声音。(配图)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陈宜男答应让她的学生为大家表演一首《苏三那》。然后笔者开始吃着点心,等着听……结果人家老师轻轻松松空着手上台,什么都没有拿。怎么回事?
原来她要表演的是最小的口琴:只有一颗花生米的大小,4孔8音,市场价格10元。
该口琴小到表演的老师吹奏时完全被话筒挡住,笔者远远望去,该口琴只像个金色的挂件,从脖子处拿下来,不说还真看不出来是个口琴。(配图见下)
笔者还八卦地网搜了一下,某网站确实有卖此类口琴,价格更便宜,4元的都有……所以老师那只已经是精致的了……果然是属于大众的乐器。
当年在百乐门演奏,曾经的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师――郑德仁老师告诉我们,连他都是先从口琴学起,后来才改弹的贝司。郑老师当时为了能记下很多歌曲的谱子,常常去电影院反复看同一部电影,然后悄悄地把谱记下。从这个过程中,郑老师也学会了如何对自己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所以他写谱都只写分谱,不写总谱。四眼哥哥又忍不住戏谑起老师们了,说:好不容易偷来的东西,可不能让人轻易偷去了。
口琴在我国,特别是上海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个小小的乐器曾经在多次国难危机中拯救过当时人民的灵魂。八一三后还有抗美援朝期间,包括后来的支持失业工人运动中都有口琴这个小小的身影在发挥着它强大独有的功劳。
(配图文字)克勒门资料:四五十年代口琴风靡全国,上海口琴会蒸蒸日上,演出、录音的任务越来越多,还坚持主办各种义演,“捐助失业工人”、“捐献飞机大炮”……看看当时的节目单,感受小口琴的大担当!
(配图文字)克勒门资料:1950年上海口琴会搞了一次大规模口琴比赛,决赛的门票一票难求,而所有收入都捐给失业工人。大家看看评委会的名单呀,实在是太奢华了!
“克勒门”口琴会的最后,主讲人王勇这样总结:岁月蹉跎,当年的那些小青年如今一个个都双鬓白发,唯一不变的还是那口琴。如今的口琴越来越向精品化发展,一只只小巧玲珑做得都好像工艺品般,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口琴,大大的情怀。
此次去“克勒门”参加口琴聚会的过程中,经名师点拨,恍然大悟。Tips给同去或者以后有兴趣去参加克勒门的媒体朋友们:别看着前面圆台子上的都是些鼎鼎大名的前辈大师们,连后排(尤其是最末排)的貌似打酱油的也都是一些响当当的了不起的人物。大家以后合影的时候千万“一个都不能少”,拍着拍着就跟我一样醍醐灌顶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星空下的流星雨
- 走过高中
- 当灾难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 和自己赛跑
- 我的高中
- 我的高中
- 碎斑
- 生活泛起涟漪
- 把梦落在了昨天
- 独坐山水我自雄
- 背影
- 梦殇
- 高中生
- 写在高三边上
- 笼子门被打开了
- 知乎:奔向信息沟通的新宇宙
- 为老服务志愿者的尴尬
- 从传统文化寻找核心价值观源起
- 以小博大,传递正能量
- 怎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 喜极而泣,还是孤独万分?
- 青领班的感恩
- 谁是铁路春运最可爱的人?
- 网生代的逆袭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心理咨询及手术全程护理
- 浅谈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创”世纪:马云说
- 青春为什么而焦虑
- 青春情暖,关爱同窗
- 甘为社稷当“刺儿头”
- 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小学生用漫画“写”作文
- 朱自清日记中的陈寅恪
-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 武汉:中考语文首次出现四道作文题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读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 需要他力与自力:语文教师生涯设计与未来发展之语文教师的成长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谈“话”说“文”论“语文”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