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职场新赛道 俯身重起跑

职场新赛道 俯身重起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30

职场新赛道 俯身重起跑

体育生涯中的坚持使他们在学业及择业中变得坚强。自主创业是一些退役运动员的梦想,但它距离现实较为遥远。能像常人那样安居乐业,也许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一、下到零海拔,攀登另一座高山

从一名普通核保员跃升至保险公司首席核保师或许是许多保险从业者一生为之努力却无法企及的目标,但薛寒冰实现这一追求仅仅用时9年。他说感谢父亲当年对他的教诲,否则他不可能达到现在的高度。

成为施皮茨、比昂迪那样的奥运冠军曾是薛寒冰的理想,他为此在游泳池中奋斗了十几年。然而,面对自然规律,人类始终处于弱势,伤病积累、年龄增长等客观因素时时为提升运动成绩制造障碍,薛寒冰当然也无法逃脱这一自然规律。

退役是运动员必须直面的现实,一旦离开赛场,未来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当把青春献给赛场后,很多叱咤风云的运动员在退役那一刻开始变得无所适从,未来在他们眼中显得迷茫。过去,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事情都被安排得相当妥帖;而今,他们需要自己打理一切,以往单一封闭的环境已然为复杂取代,即便看一看,也会眼花缭乱。

运动员退役后都要择业,只不过其间的经历有所差别――有的直接走向社会,有的进入高校学习后再与社会接轨。就退役后的职业选择看,一部分运动员为各自项目吸收,进入教练员岗位,依然活跃在体育战线,另一部分人则分布于各行各业。随着观念的转变,运动员退役后由过去国家安置逐步演变为领取“基础安置费”和“运龄补偿费”后自主择业。

作出选择的时候,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既是痛苦的告别,也是艰难的重生。

“当你登上一座山峰的峰顶后,不要陶醉于一览众山小。你总要下山,而且你面前还有许许多多高山等你去攀登。”薛寒冰说,这是他陷入两难选择时父亲对他的开导,“我意识到,自己必须下到零海拔,才能攀登另一座高山。”在退役前两年,薛寒冰考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开始边学习边训练的生活。

像薛寒冰那样回到学校的还有体操运动员张家政,但起点不同,他进入的是小学五年级。

六年级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张家政小学毕业的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没有一所中学愿意录取他。父母跑断了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理由说动了一所中学。那时,张家政综合成绩的总排名在400名开外,未来一片迷茫。即便如此,他还梦想回队训练,为国争光。

一天,父母为儿子的事商量了很久,张家政深感父母的伤心与为难。也就是那晚,他决定放弃重返赛场的想法。他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三年学习计划:初一争取跟上同学的学习,不再让老师感觉他特别差;初二争取考到班级中游水平;初三上升到年级前50名,考取省重点高中。艰苦的过程不必赘述,到初三年级毕业时,张家政的综合学习成绩进入年级前20名,中考时顺利考入陕西名校西铁一中。

自行车运动员赵彦彦、田径运动员陈妙婷退役后也相继进入高校深造,她们在那里为就业做了充分准备。

二、从不同原点,相聚到体育平台

爷爷说,先不买了,等新车到货后再说。没想到孙女说什么也不干,还哭了一鼻子。爷爷没办法,只好花280块钱买了个残次品。赵彦彦当时不会想到她与自行车运动的缘分就此开始。

时间回到1999年,5岁的张家政在父母带领下通过运动减肥,无意中练就了一身“本领”。

“你会做俯卧撑吗?”一天,一个年轻人叫住了小家政,孩子一口气做了200多个,翻了几十个跟头,爬树用手不用脚。很快,张家政就被招进宝鸡市少年业余体操队,而那个让小家政表演的年轻人是体操教练吴军。

2000年,广东博罗县“萌芽杯”校际运动会女子短跑赛场沸腾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战胜了六年级的师姐,连夺女子60米、100米冠军,她就是陈妙婷。

良好的运动天赋为赵彦彦、张家政、陈妙婷敲开了体育大门,接下来的故事如同其他运动员一样,学校体育老师或业余体校教练慧眼识珠,将懵懂少年送上专业体育的征程。那时,体育带给他们的是无限自信与光荣。赵彦彦还记得,每天早上教练都会接她去学校训练,从田径100米栏练起,一步一步走到省队,最终成为自行车运动员。

2007年,陈妙婷读高中一年级,那年在广东省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她夺得60米、100米和4×100米三项桂冠后进入省队。两年后,陈妙婷凭借优异的运动和学习成绩,考取华南师范大学。冲出博罗,奔向广州,陈妙婷开始品味到体育带来的幸福。

留在体操馆的张家政则树立了远大目标,要像李宁、李小双那样成为奥运冠军。虽然训练单调、枯燥,而且数次想逃避,但凭着信念,他坚持了下来,还取得过“李宁杯”全国体操赛团体金牌,个人单项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八名,全能则在前六名,成为队内核心队员。

比赵彦彦、张家政、陈妙婷更早进入体育领域的是薛寒冰。1986年进入天津游泳队时,薛寒冰仅仅10岁,短短几年,他便游进国家队,为实现梦想开启了崭新的天地。

体育如同一座平台,使许多人在此相聚,尽管他们年龄、经历、家庭各不相同,但他们却为着荣誉共同奋斗。体育不仅给予了他们强健的身躯,也赋予了他们坚强的性格。

三、运动路中断,退役面临新选择

“我曾经特别怕水,在水边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就是不想下去。”1991年,薛寒冰因伤休养近一年,回到泳池时,他的体重已经上升了十几斤。到底还游不游,他开始犹豫,与他同龄的运动员有的已经退役,而且此时16岁的他继续上学还来得及,“那时候度日如年,每天都数日子,然后在墙上划‘正’字。”

在运动生涯中,许多运动员都曾面临是否继续“坚持”的问题,相比训练给身体带来的痛苦与疲劳,心理上的煎熬更让人难以承受,可一旦选择“坚持”,他们会比过去变得更为坚强,而由此获益的已不仅是他们从事的运动,还有他们的人生。 再度入水的一瞬间,薛寒冰意识到,在泳池里的坚持是正确的……

2001年,此前在学校练习田径多年的赵彦彦被教练选中,要她改练自行车。

或许是天意,儿时在学骑自行车时展露的天赋使得赵彦彦有了用武之地。她说,一骑上赛车就特有感觉,由于协调性好,她很少摔跤,再加上团队配合等要求,她对自行车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

不过,选项不慎给她带来了麻烦,爆发力强是她的优势,几次想转练短距离,但未能如愿。

2005年,赵彦彦错失全运会参赛资格,这成为她运动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提到此事,她妈妈至今还眼泪汪汪。赵彦彦的心情别人无法体会,身边的人总说,你还年轻,一次比赛的得失不算什么。可谁也没想到,赵彦彦2006年连续受伤,特别是尾骨骨折导致她无法继续进行自行车训练。

作为全国锦标赛前三名的选手,赵彦彦竟然没能参加一次全运会。

陕西省体操馆,张家政8岁生日那天,爸爸来看儿子,并说服教练请了一个小时假外出。一出体育中心大门,爸爸就问儿子:“今天是你生日,你要爸爸送你什么礼物?”张家政带着哭腔说:“我只想吃个肉夹馍!”爸爸实在不能拒绝孩子这小小的要求。

陈妙婷在省队同样经受着煎熬,伴随成绩而来的还有接连不断的伤病,“也许是运动负荷太强,自己也不懂得调节,所以伤病不断。如果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地步,我肯定不会放弃,可真的是没法再练下去了。作出退役决定前,我不知哭过多少次。”2011年城运会后,陈妙婷正式退役。

四、踏上新起点,体育经历是财富

说到退役运动员的难处,陈妙婷至今记忆犹新。她说,运动员心理上失去了坚持多年的东西,无法再向冠军努力;生活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待遇――失去运动队的保障,一切都要自己买单,“刚退役的那段日子特别难熬,没有收入,不想找家里要钱,只有边学习边做兼职。那时觉得在运动队特别好,吃的好、住的也好……”

2007年5月,赵彦彦正处在人生低谷,伤势让她无法再骑自行车,转到田径、皮划艇项目也未能如愿。从那时起,赵彦彦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直到拿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起点。

入学前,赵彦彦在家里能待3个多月,妈妈为她报了两个班――模特班、英语班,“我妈让我学着正常人走路。以前,她每次叫我,我都是一溜小跑,根本不像女孩儿。再有,马上要上大学了,我连英语字母还认不全……”当时,赵彦彦和读初中一年级的妹妹一起报班,坐在一堆小不点儿中间,她并没觉得尴尬,“有一次考单词,我居然拿了100分,特自豪!我妹妹还不服气,拿过试卷给我挑了个错。”赵彦彦回忆道。

“做过运动员的人任何困难都不怕,只要他们认准,就会坚定地走下去。”赵彦彦对运动生涯发出感慨。

3个月的“恶补”虽不长,但为赵彦彦进入大学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大学,除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她还修了营销学、新闻学、社会学与公共行政学等公关类课程,其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去年7月23日,在天津卫视播出的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中,大方自信的赵彦彦赚足了老板们的眼球,被称为“最强势求职退役运动员”。

陈妙婷也没有沉寂太久,很快确定了做教师的方向,“我父母说,无论我做什么决定都支持,自己的路自己选择,自己负责。”退役一个月后,陈妙婷出现在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过渡转型培训班上,学习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参加由“冠军基金”组织的职业规划课程,为转型打基础。

课堂与书本对好学的陈妙婷并不陌生,在她看来,学习是一种习惯,是与训练并行的生活。中学时,她就把训练以外的时间用来看书、做功课,正是这种学习习惯让她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期间,陈妙婷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的课程,并考取了体育经纪人资格证,是运动队出名的“学术派”。

“训练完再学习不容易,必须静得下心,哪怕今天5分钟,明天10分钟,慢慢就能培养学习习惯。”陈妙婷说,学习对于运动员退役后谋求新出路至关重要,“学的多、见得多才能跟人交流。公开招聘都要笔试,有知识才会答。英语也很重要,网上很多资源都是英文,学会英语才能听懂看懂。”

经历了两年边学习边游泳的生活,薛寒冰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取舍,“老师曾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在病人面前没有特殊身份的学生,因为人命关天。”那时,薛寒冰的包里时常会放一个闹钟,“它会时刻提醒我学习时间到了。”

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薛寒冰本可以留在天津从医,但他却再度挑战自己,进入保险领域。“表面看,我的选择已经跨行业,实际上我搞的寿险与医学相关。”为了完善自己,薛寒冰2006年又考取了北大医学部流行病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年的苦读至今历历在目,“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特别艰苦,往往为了核对一个数据要熬一宿。”然而,薛寒冰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当运动员时,那么苦都不怕,这又算得了什么!”

对于退役运动员来说,运动经历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当他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时常会比照训练比赛时的艰难,由此激发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坚韧加信念,翻开人生新篇章

上高中后,张家政再次与体育结缘,他参加了学校的健美操训练,学校没有训练场馆就在操场上跳,每周六跟着西安体院练,每周日在公园的空地跳,深夜睡觉前还要加练半小时柔韧和力量。很快,张家政获得国家一级健美操运动员称号、陕西学生健美操赛冠军,在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赵彦彦说,坚持信念的代价是一贫如洗,有段时间她的食物只有泡面,右半边脸都是青的,出了好多痘痘。生活、工作上的辛苦,没有磨灭她的追求,“我特别开心,一直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相比其他运动员,薛寒冰的求学、择业经历充满传奇色彩,现在他在保险业干得风生水起,虽然他也曾遇到过“不想入水”的尴尬,但体育对他的塑造再度使他平稳渡过难关,“今后我还想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如果可能,有一天会回到体育界,以我的亲身经历教育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如果你是最好的,那么在其他领域,你同样是最出色的。”

大学期间,陈妙婷参加过某公司年度运动会的策划和裁判工作,当过兼职健身教练,并跟随校队去中学实习。在她看来,退役运动员走出运动场投身社会实践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当时是封闭训练,因为跟外界脱离太久,开始特别不适应,跟外人交流会有问题。”

陈妙婷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兼职健身教练,因为口才不好,迟迟开不了单,没有收入。面对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难关,她迎难而上。“关乎生存的事,怎么都要把自己逼出来。那段时间一直逼自己,不断从网上搜索销售知识,然后偷偷看那些前辈是怎么样开单的,终于在两周后给我开出第一张单。做健身教练不单要有知识,与人沟通也很重要。”半年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陈妙婷结束了兼职教练的工作,开始为当教师努力。

实现理想的过程颇费周折。陈妙婷当时参加了3场招聘会,现场、网投的简历不计其数,可最后只接到一份面试通知,“人家也没有提问,直接就让试讲,可我当时什么也不会,只能教广播体操,结果被刷了下来。”初试失败让陈妙婷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有一门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要一专多能,还要有口才,有综合能力。”

为让自己求职有更多的砝码,陈妙婷开始学习更多的运动项目,大学期间学了羽毛球,2012年暑假学了游泳,同年9月,还跟校队去中学实习。“那3个月的实习经历对我帮助特别大,每天讲课,慢慢地就对教师这个行业熟悉了。当时带我的老师每节课都在旁听,把课上的内容记下来指导我,教我去写教案,非常负责。”今年初,陈妙婷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教师生涯。

离开体育这一平台,曾经的运动员逐渐融入大千世界。然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体育对他们的塑造。当他们为体育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体育的回报,而这将伴随他们终生。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有一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我替杨扬上台领奖。闪光灯、红地毯,我觉得那是运动员最光荣的时刻。我希望,未来的一天,我,赵彦彦,能上台为自己领奖!”赵彦彦笑了笑,嘱咐记者删掉这句,说这是她心里遥远的梦想。

这么美好的梦想,记者当然不忍删掉。只想祝福赵彦彦,祝福所有运动员,现役的、退役的――追梦的路上或许会遇到挫折,但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广阔、美好的未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江老师
秋天的美
观《哈里波特与密室》后感
沙滩
打折
向日葵
美妙的大自然
我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盛夏乘凉
观后感
我和小金鱼
快开学了
鸟的天堂
我的愿望
游白云山
海峡两岸婚姻问题文献综述
新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制
司法缺位的尴尬
母子公司法律研究
投资条约中岔路口条款的适用分析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侦查贿赂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及完善
合同解除异议权的相关问题
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
从社会学角度看上海流动青少年犯罪
网络购物拒收外观瑕疵货物的检验标准和义务研究
西部暴恐案件刑事判决中若干问题研究
大众传播、母亲文化与行为空间的法理学建构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浅析网络远程购物侵权
浅析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完善的启示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一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是“鹊”还是“雀”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之一
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二
《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题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