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爱送礼的中国人

爱送礼的中国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9

爱送礼的中国人

每逢各种节日临近,便至礼品季。这一波高潮热至国庆圣诞元旦,至春节方至顶点,情人节元宵节尚有余波。中国人所有的物质利益、精神趣味、人伦关系、政商潜规则在此皆体现得淋漓尽致。

想搞懂当代中国人,只须搞懂两字即可:一曰局,二曰礼。局是场合,礼是利益,无礼不成局,有局方献礼。

这是一列全民参与的送礼大军:男女老幼,概莫能免。中国人常说,礼品即人品。送父母,送亲戚,送领导,送客户。中国人最看重的人际关系、社会资源将在这一季被归纳集中、提炼升华,并最终以礼品形式呈现。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国传统的人伦、亲族关系,通过一次次物物赠予―交换―回礼或凝聚,或离散;任何不相关的两人,经由礼物交换,可同处一酒桌推杯换盏,亦可为同一目的齐心协力。

这也是一道漫长的产业链:中国人每年礼品上花钱多少?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个跨行业、错综复杂而又相对隐蔽的市场。

去医院动手术,给主刀医生塞个红包;去驾校学车,要先给教练递一条香烟;中国媒体的红包或曰“车马费”已登上国际头条;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已经知道逢年过节要买份小礼物,要不女老师会心情不好一整年。

当然了,这也导致了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制度:它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向年长者、权威者、权贵者集中。

礼品当然也不会白给。礼品暗示了一套权利与义务的体系,收到礼物的一方不用说出来就知道:收取礼物在巩固双方关系的同时,意味着自己应当在将来某些时候作出回报。而中国式礼品在社会网络中的流动构成一种非市场性交换,参与的双方具备“有义务给予、有义务接受、有义务回报”的默认特点。

这就是中国式礼品的潜规则:礼品、赠品和宴请是为了交换和加深个人关系,培养一种相互依赖的网络,而接受礼物的一方随之产生一种人情上的“负债”,即俗称“人情债”――光收取不回报会极大地损害你的社会声誉,即所谓“贪有贪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宝贝”生病了
我们班的“五大最”
缘分的杰作
粗心的妈妈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的人生之剧
小弟弟的新闻
天外飞仙
可爱的我
我有一个好朋友
我有一个怪妈妈
我心目中的好班长
班主任的微笑
下岗的小毛驴
我这个歌迷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浅谈
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之道探究分析
企业文化论文:浅析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特征
论文化负载词在《阿Q正传》英译中的处理
《红楼梦》的人物分析
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艺术
戴尔企业商业管理经验研究分析
企业文化论文: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时代理解与个人理解院苏中的文学评论
水浒人物PK红楼梦海选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企业文化如何凝聚竞争力研究分析
企业文化论文: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为什么说故宫是最大的宫殿
《欢庆》教学设计1
《识字3》一课一练
《北京》教学设计1
《北京》一课一练
《欢庆》教学设计2
《北京》教学设计2
《欢庆》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迎国庆祝福语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
《欢庆》优秀教案
《识字3》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