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7
道德之剑的熔铸
可以说,单纯的道德教育甚至不能保证法官们职业道德观念的科学性。其次,认识到“什么是道德要求的”并不一定会导致道德的行为,这里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将对良好道德的追求转化为行为人的内在需要。
毕竟,道德也只有在行为主体将其内在化时才真正生效。尤其在人们对法官职业提出了比之社会平均道德水平为高的要求之情形下⑼,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
依笔者看来,有两者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高度的职业尊荣感,其二是职业内部的高度同质性。
高度的职业尊荣感将保证法官们精神上的自足,于是与职业相联系的道德追求便成为从业的当然内容。更重要的是,高度的的职业尊荣感必将附带产生致力维护共同职业形象的内在动力,而这正与法官们应具的道德追求不谋而合。
但是,职业尊荣感并不能凭空产生,它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且稳定的经济收入以维持体面的生活,需要庄重的办公环境,相对舒适、便利的办公条件,富有挑战的且能给人以成就感的工作内容,社会普遍的对他们职业群体的尊重(当然,这尊重不仅将源于他们手中的赫赫威权,更还将来自于对他们整体学识和能力的景仰,且这种景仰只能依赖严格的职业选任机制来保证)。职业内部的高度同质性在这里是指法官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知识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一致。
毫无疑问,这种高度同质性将促成从业人员价值观念的同一,从而极大的推动法官职业道德体系的建构。同时,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所带来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大体相近,将使得对业内人员高下的评判标准更多的倾向于道德内容,共同的职业团体利益也使同行们更为注重对共同的职业形象的维护。
并且,就道德而言,较之外界监督,“来自同事的否定评价才是毁灭性的”⑽因此,单纯的道德教育同样不能保证良好的道德追求能够当然成为法官们的内在需要。而法官职业道德在中立性等方面有着与公众道德不同的特点,这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法官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冲突。
例如很多时候公众道德要求我们嫉恶如仇,而法官职业道德却强调对诉讼各方(包括刑事被告)的平等对待⑾。此外,移植于西方的一些法律制度在很多时候将面临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且往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挑战因传统道德与职业道德的混淆而演化为对法官个人办案的道德责难,就会动摇法官们依法办案的信念。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对财富的获取视为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尺时,如何避免这些观念对法官职业道德体系的冲击亦是重要课题。在这些方面,我们同样需要社会公众对法官职业特质的尊重和认同,甚至是一定情形下的宽容。
同样需要物质、制度和文化诸方面综合的投入。在上述对道德教育泛化之危险的简单论证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它与道德强制之间潜伏的联系。
表面看来,二者是各自走向一个极端。但二者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根源:即在法官职业道德的构筑中,二者都忽略了法官作为其间主体的作用。
事实上,正是怀疑法官在其职业道德追求中的自觉性导致了道德强制,而正是漠视法官在其职业道德构建中的能动作用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泛化。危险的根源既已凸现,避免危险的路途便不言自明。
三、对本文的检讨法官职业道德体系的构筑在时下是一个很流行的话题,要在其间作出有价值的思考确已显得艰难。并且,对道德本身的思考势必要超越道德的境界以寻求新的价值坐标,这在冯友兰老先生看来,就须得深入到哲象的领域了,或许仅此还显得不够。
于是在草就本文之际笔者一如从前地痛感到自己理论储备的贪乏。在这里我大胆提出了要避免法官职业道德体系构筑中的两个可能的错误倾向。
相比之下,对道德强制的分析更深入,这方面由于有历史上的若干教训,相信大家会有更多体会。而对道德教育泛化的倾向,在笔者看来,这更多的涉及到的其实只是一些常识,因而对此的展开也并不充分。
当然,即使是常识有时也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过去了,所以适当地提及亦有必要。最后关于道德强制和道德教育泛化的认识根源,可说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但其引出却略显得突兀 ,这或是本文最重要的缺憾。
法官职业道德的构筑是我们司法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其成败也将直接影响到司法改革的成败。确然,《准则》为我们构画了一个科学的,令人鼓舞的蓝图,但即使有了各方面的投入和努力,这蓝图的实现仍须法官群体付出艰辛,甚至是巨大的牺牲,或许,由于路途的漫长,甚至大部分牺牲亦会显得寂寞。
但那样的境界值得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⑿,笔者不但心向往之,亦深信这样的付出最终会有所回报。
注⑴:《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P259注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P15注⑶:可参见http://www.yxfq.com / rsbw /0194.htm注⑷:见 http://www.hp.gov.cn/hpfy/gzzd/ ywgf.htm.注⑸:见 http://www.qzweb.com.cn/gb/content/2001-12/26/content--368858.htm . 注⑹:《建立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惩戒程序》 黄天优 人民法院报 2009年8月31日第3版。但在笔者看来,最高法院在《准则》中未规定惩戒措施,或正是出于避免道德强制的考虑?注⑺:《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梁治平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P273注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P133注⑼:这一点从《准则》的内容上可以看出注⑽:《具体法治》 贺卫方著 法律出版社 2009年出版 P16注⑾:见《准则》第十条注⑿:见《史记· 孔子世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借书
- 家乡的变化
- 最伤心的一件事
- 我爱家乡的的公园
- 我长大了
- 春天
- 小迷糊
- 送给母亲的歌谣
- 我
- 一见难忘的事
- 正月十五
- 除夕之夜
- 续写一只小鸟
- 我的家乡
- 找春天
- 高三学习决心书
- 减肥决心书
- 春运决心书
- 煤矿决战四季度稿件
- 党员创先争优决心书
- 服务决心书
- 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与整改提高资料(党委书记、副书记版)
- 戒酒决心书
- 努力学习决心书
- 2011高三学生高考决心书
- 高三学生高考决心书
- 大学决心书
- 中考决心书
- 新党员入党决心书
- 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领导版)
- 论《驿站长》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 五彩缤纷的文学王国
- 佛教与中国文学二
- 谈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几点认识(1)论文
- 论毛泽东的发展观偏向
- 二十世纪考古文献与楚辞研究
- 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及其创新思路探究(1)
- 搜索引擎排名与电子商务搜索营销分析(1)
- 五觉设计原理的城市规划初探
-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 浅谈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1)
-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 浅谈我国旅游饭店网络营销的发展(1)
- 汉代艺术的特性综述
- 文化艺术视野的海派话剧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7
-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七律·长征》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教材简说
- 《七律·长征》相关链接
-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七律·长征》词句解析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