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好人不会总吃亏
蚝油的诞生和豆腐一样,都来自一个偶然的错误。
1888年,广东人李锦裳靠售卖蚝汁为生。有一天李锦裳生火开始煮蚝,谁知忙着接待客人,全然忘了火上有蚝的事情。等锅里传出味道才顿觉不好,他很沮丧,以为这锅蚝一定报废了。结果揭开锅,出乎意料的是里面煮的生蚝并没焦煳,而是沉在锅底,变成了厚厚一层浓稠油脂,奇香扑鼻――蚝油就此诞生。
广东人素来有经商的头脑,李锦裳将蚝油尝试着做菜发现是极好的调料,于是他把茶寮改成了专制蚝油的作坊,取名“李锦记蚝油庄”。李锦裳是个精明人,但也是个厚道人,在当初开茶寮卖蚝汁的时候他就慷慨赊账给当地渔民,允诺等他们收成好的时候一并还钱。大多数人都能信守承诺,也有少数人欠账不还,无论是真的没钱还是诚心赖账的,李锦裳不会去讨债,反而每到年终,就把这一年的账单烧掉。所以李锦裳在当地口碑特别好,加上做蚝油真材实料,舍得投入,没有几年,“李锦记蚝油”这个牌子就远近闻名。
李锦裳有三个儿子,长子兆荣英年早逝,次子兆登和三子兆南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合力把李锦记蚝油庄的生意做大。李锦裳退休之后,李兆南承继父业,成为第二代掌门,并正式把“李锦记”总部迁往香港,完成了“李锦记”从手工小作坊向大型加工企业拓张的过程,还打通了远销北美的渠道。
1954年,李兆南的长子李文达遵从父命,放弃在澳门红红火火的六家工厂,到香港正式加入“李锦记”。李文达时刻牢记祖父的训导,小时候祖父烧掉渔民欠账的账单的时候,就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不让账单成为下一代的负担”,他的经营理念同样是“绝对不让客户吃亏”。
“李锦记”创立“熊猫牌蚝油”后,一度不被市场接受,李文达让经销商们放心拿货,可以卖完了再付款。销往美国的产品,除了按照合同规定的数量发货之外,李文达还多发,“人家要一个柜,我就发两个柜;要五个柜,我就发十个柜。”这么冒险的举措,李文达却胸有成竹,“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那些经销商不久又来拿货,说没想到这么好卖。
后来“熊猫牌蚝油”卖的好了,招来了仿冒者。马来西亚有家工厂生产的蚝油,商标和包装做得酷似“熊猫牌”,李锦记赢了这起维权官司,连带着销售侵权产品的十八家超市也要赔偿李锦记的损失。李文达为了减轻超市的损失,建议他们改卖正宗的李锦记产品,把赔款当作李锦记的市场推广费用。他的这个决定让那些经营者都很感激,此后拼命推销李锦记产品,真正的“熊猫牌”在马来西亚销量大增。
李文达的经商策略和脾气秉性,正是中国老买卖家的特色。做买卖当然是要挣钱,商人们都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但钱要怎么挣,或者怎么挣才能挣到更多钱,这里面却是有着对人性和文化的考量的。
有人问李文达,有没有受过骗?李文达说当然有,不过,“受骗只能怪自己看错人,你看到他脸,没有看到心。”李文达觉得上当也是上课,是为自己变得更聪明交的学费,但绝不会因此变得不相信人。因为他始终坚信,“好人不会总吃亏。”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好人,捐资助学做慈善,诚信待人,不仅没有受损失,生意反而越做越大,“李锦记”这个品牌实现了全球化企业的腾飞。这充分验证了他坚信的那句话――“好人不会总吃亏”是正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黑色翅膀
- 他年夜雨
- 我的天地
- 世界
- 火花
- 就算听不到
- 这个夏天
- 我不放弃
- 高考
- 秋末
- 我的自白书
- 蓝色的灰姑娘
- 季节
- 夜有所梦
- 那一天,我18岁
- 校园排球比赛接发球“盲区”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 对投掷铁饼时出现犯规或失败原因的分析
- 关于码头控制员培训现状与改进建议的研究
- 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
- 体验营销在我国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刍议
- 员工退休研究的相关理论进展
- 初中学生人际信任危机调查与策略研究
- 让忠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整合建构与碎片化输出
- 《志明与春娇》符号解读与文化分析
- 摇滚乐中国大陆研究现状
- 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刍议
- 让宪法精神在我们心中常驻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doc
- 回顾拓展三
-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和学生记录单新桥中心小学温希金
- 老人与海鸥
- 郑州立才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活动报告单 导学案
- 习作三
- 跑进家的松鼠
- 第11课《新型玻璃》教案
- 老人与海鸥
- 《妈妈的帐单》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八
- 匆匆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口语交际三
- 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