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
关键词:原发性脑淋巴瘤 CT MRI
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 PLB) 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多为B细胞性[1]。以往多见于50~60岁上老年人,近年发病率尤其是年轻人发病率明显增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PLB 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19~74岁,平均46.5岁。临床表现无特殊,包括颅压增高、脊髓压迫、神经麻痹、精神异常等症。
2 结果2.1 CT、MRI表现
2.1 CT、MRI表现
①分布:7例患者中半数以上病灶多发(4/7),多数病灶位于脑深部中线附近(12/16)。多数在幕上(14/16)。
②形态:脑实质内病灶多为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肿块影,水肿及占位效应与肿瘤大小正相关。累及脑膜显示不均匀增厚。无明显出血、囊变或钙化征象。
2.2 病理
病理结果: 7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B细胞型。
3 讨论
PLB临床少见,近年发病率明显增加,起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可能与器官移植的开展、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免疫组化的普及、诊断手段的提高有关[2]。脑淋巴瘤分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LB)和继发性脑淋巴瘤, 继发性脑淋巴瘤常伴随全身淋巴造血组织及其他器官受累。本文着重讨论PLB。
3.1 临床及病理特点
PLB男女之比约2:1,免疫正常者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免疫缺陷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症状以颅内高压及占位性表现为主,诊断较为困难,必须做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病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细胞常以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为中心向外呈浸润生长,形成血管周围细胞套,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较明显, CT、MRI增强扫描时,可见肿瘤组织显著强化。
3.2 CT及MRI表现特征
PLB起自脑实质或脑膜内,好发于脑实质深部中线附近,靠近胼胝体时易于通过胼胝体向对侧蔓延,靠近大脑镰或大脑表面时,可引起局部脑膜的浸润增厚。PLB可单发或多发,近年文献报道单发约占60%,多发约占40%[3],故常常误诊为胶质瘤或转移瘤。
PLB 的CT平扫时多数病灶显示为脑深部中线附近的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结块影,未见明显钙化、出血、囊变,水肿及占位效应与病灶位置相关,与大小无明显相关。
MRI与CT成像原理不同,所用增强对比剂亦不同,但PLB强化效果和特征是相符的,常规增强后肿瘤多呈均一强化,形态不规则,有“握拳样”或围血管强化特征[ 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CT动态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CT,DCT)、MRI动态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MRI)技术来研究PLB的强化特点[6],发现PLB强化峰值出现较晚,据此可用以鉴别恶性胶质瘤与PLB。
3.3 鉴别诊断
PLB影像表现虽有特征,但与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病变影像表现有一定重叠,需要与之鉴别。
②转移瘤:一般可知脑外原发病变,脑内病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圆形病灶更多见,水肿明显,所谓“小肿瘤,大水肿”。
综上所述,PLB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根据其影像特点做出初步诊断。与CT比较,MRI检查尤为重要,是首选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2]Buhring U ,Herrlinger U ,Krings T,et al. MRI Feature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 at Presentation [J]. Neurology,2001,57:39.
[3]胡明杰,左中九,胡晓伟,等.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3):12-14.
[5]晏颖,张雪林,邱士军,等.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 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1):10-13.
[6]彭卫军,朱雄增.淋巴瘤影像诊断学[M].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8-4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独角戏
- 相框里的童年
- 有些人,有些事
- 菩提
- 破灭
- 守望的深情
- 远方
- 突然好想你
- 最后一次思念
- 画皮
- 轻哀多言,大哀静默
- 抵达爱的小站
- 高中,遗忘的忧伤
- 此时悲怆,此世荒凉
- 怀恋
- 去扬州,赴一场万花之约
- 喉罩的类型与型号选择新进展
- 不思考是一种陋习
- 我们都是时代的幸存者
-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 洋模特性侵案揭行业黑幕
- 急性阑尾兴合并结肠癌误诊漏诊分析
- 情话百听不厌
- 中药联合使用的不合理问题调查
- 被自己的第一打败
- 沂蒙烟岚中的抗日夫妻
- 多年婆媳成闺蜜
- 你所不知道的工伤
- 《你好!更年期》等
- 肖美丽,女权是个动词
-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 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 对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痛感”与“重构”
- 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
-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1
-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 语文新课程学法指导例谈
- 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充分选择: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 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与调控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