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26
让孩子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书店里卖中学生必读书目100本,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3岁前必读书目若干篇?其实这很可笑,这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必需读的,尤其还限定在某个年龄阶段必读。
对待读书要有平常心,它不一定能确保你得到什么。孩子在12岁以下,应该读什么书?
我的回答是,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离生活最近的书?
是的,所有跟孩子的日常生活能直接挂上钩的。如果孩子见过水,用手和脚把水搞得浪花四溅,知道它夏日清凉冬日温暖,对它永不停歇的流动发过呆,那么去找些跟水有关的书来看看吧,管它是画册、童话、散文还是科普文。哪怕仅仅是“水”这个字,孩子一定会很高兴去了解的,并且会立刻有对上号的惊喜。
孩子的生活蔓延到哪,他的阅读就跟到哪。从此以后,不必问“应该读什么书”这种问题。
离生活最远的书?
是的,跟日常生活不沾边的书。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次跟着父母去山上干活,我喜欢爬到最高的石头上,找找我们村子,有时候能找到 (它就凹在一个小山凹凹里),有时候看不到,只能看到山峰层峦叠嶂,一波连着一波,一直到天边。我就禁不住想:山的那一边,再那一边,再那一边,最后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我上大学时,乃至很长的时间里,很纠结“这个宇宙以后究竟往哪里去”,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有次在香港见到净空法师,我问的唯一一个问题是:你说宇宙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我说这个,不是让你向我学习,我没那么自恋。我是解释什么叫“离生活很远的知识和书”。
为什么要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我先用几个故事说下孩子的思维特点。
典典小朋友2岁时,她爷爷给她买一种方形的饼干,第二天走在小区里的石板路上,指着脚下的石板路说“饼干”。那石板路跟她吃的饼干一样,是方形的。
壮爸教他两岁的儿子背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次,壮爸晚上没洗脚,脱袜子,壮壮突然冒出来一句“闻有暗香来”。
小朋友很可爱,是不是?先别顾着笑,这是他们思维的一个特点:感性,从一个点直接过渡到另一个点,中间没有抽象的过程。
他们需要经过大量的感性经验,思维才能进行抽象,懂得盐巴之所以是盐巴,不是因为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液状,而是因为“咸”这一本质特点。
在我看来,所谓的学习,就是让你学会用这个文明认可的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 (特定环境下的技能除外)。语言、绘画、文字、数字等等,通通都是符号。没有生活,我们着急学那么多符号、那么多表达技巧,做什么呢?
所以,跟着生活读书,读离生活最近的书。慢慢生活,慢慢读,不着急。
至于最远的书。且不说生命来自宇宙这种玄妙又煽情的话,因为远到天边的东西是不容易有固定答案的,刚好跟孩子好奇的心性及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吻合。还有个好处,就是在他还不需要被迫与世俗生活迎面撞上的阶段,给他一个广阔的世界观。
这样的孩子,以后不容易随便被一个说法唬住,因为他眼里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和音乐一起走过
- 我的阅读故事
- 毕业班
- 十八岁的记忆
- 夕照随想
- 故乡童年骑在牛背上的我们
- 流逝
- 收藏彩票收藏快乐
- 伤感长鸣
- 生活
- 消极
- 怀念母校
- 水木时光
- 黄土
- 我从山上来
- 孩子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磕掉的牙别扔,还能满血复活
- 清明节避不开的话题
- 用游戏带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 发现中国文字之美
- 请找到除饭菜之外的好多爱
- 小甜心可不是天生哒
- 没有一条社交原则适应于任何情况
- “最家长”的孩子长啥样
- 令人震惊的发现
- 儿子记生字难,我不着急
- 成长有烦恼,家长先别恼
- 父母和子女亲昵该有的分寸
- 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 让孩子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 新课改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根治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下)
-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
- 追求“学生活动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界
- 语文教育该姓“文”还是该姓“白”?
-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 新课标下怎样引导新教师听课
- 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 郑敏:关于《金黄的稻束》
-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 “语文是什么”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 开展教学科研对中小学教师个人的意义
- 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的优势
- 初中语文知识大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