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把温暖带到天堂
人生真正的起点,应该是从认识死亡开始。对于我来说,关于死亡的认识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故乡人对魂灵的敬畏,一是那个逝去的他留给我的一个微笑。
故乡人对魂灵的敬畏历历在目,而那个早已远去的微笑,更多的是留在记忆中的一道模糊影像。
人生到底有没有魂灵?这好像是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之前,自信是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至少不迷信。后来,想象着一次次与逝者的遭遇,信仰便也受到动摇。
鲁迅《祝福》中有这样的片段:“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关于魂灵的最初疑问,正是读过《祝福》之后。当时年龄尚小,疑问不过在意念中一闪而过,后来与逝者一次次遭遇,便把“魂灵”二字“种”进了心里,对逝者也就有了更多感受。
家乡在鲁西北农村,埋葬亡者一直是土葬,下葬时间也多由阴阳儿先生看定。图简便者,常选三日后下葬;显隆重者,则选五日或七日,而大都选单日,好像有阴阳儿在里面,具体不详,但给予亡者的仪式却讲究颇多。先是为逝者叫魂,叫魂者一定要爬上房顶,用木勺敲着簸箕,喊着逝者的名字让其“家来”。而后是出殡,村人们事先定会被告知吉时,送葬队伍经过谁家,谁家会在门前撒一道草木灰,横卧一挂鞭炮,出殡队伍过去时点起来,炸得震天地响,甚至盖过送葬的唢呐声。这是对逝者最大的敬意,孝子们拄着哀杖走在队伍里嗷嗷哭着,谁家的鞭炮更长更响他们心里都有数。
据说鞭炮声里含着很多意味,人情的厚薄、关系的亲疏,好像都在里面。谁家出殡得到的鞭炮最多最响,那最有面子,否则也就看出了逝者的人情寡淡。当然,这是事后人们议论的话题,农村人除了穿衣吃饭重要的就是人情和面子,似乎这也成了许多人活着的理由。但有一点,即便逝者活着时人情甚淡,人们送给他的鞭炮依然很响,只是多少而已。而那震天的鞭炮声,也常给村人们带来快乐,特别是顽皮的孩子,会在烟雾掩护下猫着腰冲到谁家门前,一脚将鞭炮踢远,准确地踏灭火头,捞起来跑到人群之外,鞭炮也就成了他的,便会引得一阵笑骂。
如此看来,死亡成了一种温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悲伤,还包含着乐趣。
那个逝去的他留给我的微笑,当是另一意义上的“乐趣”。
那样的“乐趣”同样可以被看成温暖,因为在特殊环境里,他的确让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融融的暖意。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至今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唯一知道的,他是我的一个战友,虽不是一个部队,却同在一个战场。那场保卫边疆的战争让许多人成了逝者,而能够与我“亲密接触”的逝者他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半夜时分,我们炮兵阵地指挥所赶到一座山下。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四周没有任何灯光,有的只是轰隆隆的炮声和炒豆子般的枪声。
上级告知,这座山上傍晚刚刚结束一场战斗,步兵弟兄们三个小时前才将其收复,提醒大家小心,警惕敌人的特工出现。
因为没接到作战任务,大家便按照要求分头找地方休息。于是,我拿出背在身上的小铁锹,找了处较隐蔽的地方挖了个小小的猫耳洞,身上裹着军用雨衣,睡了。
战争期间,任何一处阵地上的生存都非常不容易。那些日子,我和战友们始终在生与死的边缘抗争着。白天还好些,到了晚上,大家手里紧握**,保险打开,手榴弹盖拧开,并将环线拉好,放置在使用方便的位置。即便是闭着眼睛休息,精神也高度紧张,根本没有任何睡意。但那个晚上,我却睡得很沉。战斗接连进行了五六个昼夜,实在困乏,虽然四周枪声炮声依然,虽然天上细雨霏霏,却没能惊扰我的睡梦。
一觉醒来,天渐朦胧,便伸了个懒腰。至今想起来,那是一生伸得最舒坦的懒腰。
又有枪声传来,便警觉地观察着四周。把目光收回时,却被吓了一跳:我睡觉的猫耳洞口草丛里,竟然躺着一个人,穿着和我一样的军装,脖子上的红领章和帽子上的五角星在晨曦里熠熠生辉。
近前察看,发现他已经死亡。
第一次体会到死亡就在身边,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却一点也没感到恐惧。
又仔细看了看他,见胸前有一排弹孔,脸也白得像纸,面部表情却没有痛苦,竟然还有一丝微笑挂在嘴角,让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融融的暖意。于是,我对着他喃喃说道:谢谢您陪着我睡了一个晚上,愿您在远走的路上能够安息。
这时部队后勤部门的三个人抬着担架来了,说要将其送往后方安葬。他们告诉我,这位逝者是步兵里的一位班长,头天傍晚山上发生激战,遭敌突袭身亡。当时没来得及后运,也就拖了一个晚上。他们说着,轻轻喊了一声号子,便将盛放那位战友的担架抬到肩上。我不由往前走了两步,再一次望见那一丝微笑。安宁祥和,给人的感受像生一样温暖。想来这位战友是个乐天派,对于自己的牺牲可能没有半点埋怨。但即便如此,他带走的是温暖,留下的也一定是悲伤。
我的鼻子酸了,甚至想放声大哭,差一点忘了身在战场。
都说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平淡亦绚烂,战场上的死亡也是如此?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却是被战友带进天堂里的微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破窗效应
- 分数
- 让与不让
- 财富
- 鸡毛信
- 生活日记
- 我的朋友——电脑
- 交通见闻
- 和谐之美
- 我懂得了要均衡营养
- 创建平安校园
- 看耍猴
- 爱
- 嫉妒真的要不得
- 享受过程
- “北大妈妈”的173本亲子日记
- 微言大义19则
- 家暴中,女性该如何自处?
- 副局长自杀,匿名举报信泰山压顶
- 当老板就能发财?请看重庆版《中国合伙人》
- 200万上“南开”?拙劣的骗局失踪的妻女
- “最美军嫂”张秀桃:守住平淡守望幸福
- 曾经多讨厌,后来就有多感谢
- 母亲给我的家教
- 海归继女何来千钧恨?
- 法国美女裸婚追爱,最浪漫的事是做中国儿媳
- 《失孤》主演井柏然:为奶奶含泪打拼的“励志男神”
- 歌手李健与他的清华博士妻
- 嫁了“顾家”的凤凰男,我想离婚
- “孝心”引发的杀戮
- 《梦圆飞天时》背景资料:写在“神六”胜利返航之际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背景资料
- 《海伦 凯勒》背景资料:一代伟人海伦凯勒的童年
- 《克隆之谜》背景资料:一代伟人海伦凯勒的童年
- 泼水节的资料
- 关于作者
- 伸着大鼻子的货船中的大鼻子是指什么
- 驯鹿相关资料
- 播一颗美的种子在学生心灵
- 大爱无言:英雄父亲谭千秋的承诺
- 学会关心
- 美是有层次的
- 《谈礼貌》背景资料:有关礼貌的名人名言
-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材解读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