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回不去的余秀华

回不去的余秀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7

回不去的余秀华

今年3月29日,余秀华在西安签售新书《月光落在左手上》,这距离她获得“冯道信乡土文学奖”特等奖不足三天。还是那件红衣,红框眼镜,不同的是,她额前蓬乱弯曲的刘海直顺了很多。

去年年底,沉寂了近40年的余秀华带着她的诗歌,如一阵龙卷风席卷了媒体界、诗歌界、出版社、学术界、网络等多个领域。但当我们讨论她的诗歌时,却始终绕不开她的本身:农村妇女、脑瘫。

如今,余秀华被众多荣誉包围,不知在宁静、清苦的日子里过惯了的她,未来是否会如额前的刘海发生改变?

“感觉像坐火箭”

一夜之间,“余秀华”三个字如一声春雷响彻中国,对突如其来的出名,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像坐火箭。”

2014年初秋,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办公室,《诗刊》编辑刘年没有午休,盯着偶然点开的博客,陡然来了精神:“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多年不曾遇到好诗的刘年像打了一剂强心针,等不及例行的报稿时间,打稿签、二审、三审,就直接印刷出版了。

谁也不曾想到,刘年的个人喜好竟然引发了一系列“余秀华”事件。

随后,她的诗歌被发在《诗刊》的微信公众号上,转发量瞬间就上了5万条;紧接着余秀华又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读诗会,登上《人民日报》。

最后,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三个字井喷式爆红。

这首诗歌被江苏同城网的编辑王小欢偶然间发掘,他瞬间被它浓烈的感情、露骨的文字所吸引: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莫名的,余秀华就火了,就连她那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也一下子人头攒动。

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一个偏僻的小院里,几十家媒体,上百名记者蜂拥而至。

当地政府官员来了,先送来了崭新的电脑,又送来了“钟祥市作协副主席”;

粉丝来了,穿过大半个中国,跟余秀华拍了合影;

出版商来了,十几家争版权,有的还要下跪,其中两家在征得她的授权后,在短短十天内就将诗集上线预售;

还有各色的“诗人”、保险业务员、民间组织人士、影视公司……

小院门前落寞已久的晒谷场,印上了一圈圈的车轮,像极了余秀华即将变道的人生轨迹。

脑瘫与抗争

变道之前,余秀华的人生是悲苦的。

1976年3月,余秀华出生时因为倒产造成脑瘫。4岁之前只会爬行,6岁时,父亲余文海给她做了学步车:一个支架固定在4个废旧轴承上, 开始了她“摇摇晃晃”的人生。

令人欣慰的是,余秀华虽然是脑瘫患者,但除了在行走上不方便、语言上不清晰外,智力与常人无异。

曾经,她也与命运做过抗争。

上学时她很努力,一首《无名星》的诗还获得过校刊征文第一名。她把自己比喻成一颗无名星,不自卑、不羡慕。

还不会走路那会,家里来了客人,她会沿着田埂在泥土里爬很远,仿佛在向别人证明,“我也可以迎接客人”。

可好强、倔强的外表,却摆脱不了现实的冷漠和残酷。在世俗的眼光里,在别人一次又一次的嘲讽里,她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拿起生锈的菜刀,往左手腕上割,好在父母发现及时,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高二那年,语文老师在她歪歪扭扭的作文上画上一个“0”后,她烧掉了所有课本,辍学回家。

割不了草、收不了稻子,回家后的余秀华彻底变成了一个闲人,只能在家看院子。看着越发沉寂的女儿每天在小院里唉声叹气,老两口愁白了头发。一听村头有人转让小卖部,两人连忙扔下农活,央求人家把小卖部转给余秀华。

从此,余秀华一边经营小卖部,一边看书,从《知音》到《宋词》,什么都涉猎。一有所悟,就在书上歪歪扭扭地写几行字。也是在这段岁月里,她酝酿并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把她残疾的身体在泥水里匍匐时留下的凄楚痕迹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她日后走上诗人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虚无的爱情

身体残疾带来的生活不幸,为她后来的诗人身份蒙上了一层悲悯的色彩,而婚姻似乎成了余秀华仅次于身体缺陷的第二大伤痛。

对于一个19岁的平常女子,谈恋爱、结婚、生子,是一件平常、容易的事,但对于余秀华来说,却是大事。余秀华父母常常为此夜不能寐。那年冬天,流浪到村里的四川人尹世平上门提亲,余秀华的父母一下被感动,“只有他不嫌弃我女儿。”两三个月后就安排了两人的婚事。可当时的余秀华根本不懂什么是婚姻。

婚后两人一个在城里打工,一个留守在村里,一个酒后浑浑噩噩,一个在诗歌世界勾勒情感。没有交集。

为了摆脱这段没有情感基础的婚姻,2012年她不顾父母反对坐上了去湖北钟祥荆门市的火车,准备讨米(乞讨)求生。

到荆门第一天,余秀华掏出来之前买好的瓷碗,跟在几个老头后面学乞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老头们娴熟地跪下来,不停地叩首。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拿着碗的余秀华,局促地注视了良久,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弯曲膝盖,可瞬间又本能地挺直,要强的她始终没办法下跪求生,只会站着。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老头的碗被硬币敲响了6次,她的碗却像刚买时一样干净。

成名后的她,终于得到机会对婚姻进行昭告天下式的控诉。但丈夫尹世平却因此把头埋得更低了。

如今两个人碰到一起,像两头牛一样,哼都不哼一声。

可这并不妨碍余秀华寻找虚幻的爱情。

她大胆地把偶像照片贴在博客里,她毫不避讳地把写给偶像的若干情诗贴在论坛里。一次,她跑到一个偏远的火车小站,就是为了见一见在QQ中对她关爱有加的、素未谋面的诗友。

诗里诗外

几十年的爱恨痛楚,貌似都在为这一时刻爆发。

人大的读诗会在一间几十平米的教室里,余秀华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红色羽绒服,扎着毛燥的马尾。吐字时,右手的话筒会随着头部用力地摇摆而颤抖,她脸上的肌肉显得有些僵硬和局促。

在手机、相机、西装革履的听诗人的映衬下,她是一枚格格不入的沙粒。

这是成名之初,镜头里的余秀华。

那时候,对于远道而来的记者,她会出门迎接,在田野间的小路上,走起来摇摇晃晃。

电视台的来了,拉她表演写诗歌,她坐在用四根钢棍支起的板子前,在记者铺开的本子上写写画画,因为写字时要全身用力,那张单薄的“书桌”在她面前颤抖着。众人在背后拍摄,她尽可能的配合,微笑。

媒体圈里评价余秀华直爽、好脾气,这样的赞誉却很快斗转直下。至少本刊记者联系她时并不顺利。

从出版社找来她的电话,按惯例给她发去一条慰问与邀约采访的短信,短信长达350字,言语之间表达了记者采访她的诚恳用意。一天过去没有回复。

第二天直接打了电话过去,自我介绍后,电话那头的余秀华吃力又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不想接受采访,不要打来了。”然后挂掉电话,干脆、无犹豫。

出版社的朋友宽慰说:“诗人的情绪捉摸不透。”

余秀华成名后,连续4个月辗转北京、昆明、上海、杭州等多地参加读诗会、讲座,将原本属于平静世界的人,置于喧嚣声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余秀华也不会例外。

她开始介意媒体记者把她付诸报端的形象:“这段把我描述的太丑了。”

她会毫不留情地写博文控诉最早报道过她的记者:“突然觉得人心险恶……这个时候,我是被他当成工具炒作他自己。”欣赏她诗歌的友人劝她,不要被虚名浮利所困,心态放平实些。

而她在记者面前的“战斗力”,也直线上升。比如有记者问:你喜欢“调戏”记者吗?

她答:我一见面就想调戏你了,这个心理无法压抑怎么办啊!男性我会具体看,有没有被调戏的资本。

对于大胆直言的她,人们评价不一,有说幽默,有说不近人情。但无论哪一种,在她打开另一个世界后,她的人生也会在人世中改变色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三片落叶
假如我当英语小老师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三)
沉默不是金----《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读后感
迟日江山丽
老师我想对你说
假如我是孙悟空
大海是什么
旅游节
中秋之夜
无题
过去现在和将来
现在的人怎么成了这样(二)
出太阳的日子真好
雪娃娃
新乡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论造林整地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中的重要性
如何推动我国生态林业文明的建设发展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对策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刍议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浅谈宁安农业发展新特点
杨柳飞絮的治理方法
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浅析林口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植保措施的思考
浅析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型林业经济研究
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措施
浅析林业苗圃除草技术的运用
290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一最新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三(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六名师案例
28丑小鸭教学片段欣赏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学设计二最新
丑小鸭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案例
二下语文园地七之教材分析最新
丑小鸭教学后记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
教学建议:多管齐下教好课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鹤 和 狼公开课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28丑小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
丑小鸭教案设计十一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