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德力具足”下武术文化的规范功能研究

“德力具足”下武术文化的规范功能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5

“德力具足”下武术文化的规范功能研究

摘要:从文化学视角下,通过对文化规范功能的理论层面,对武术文化与文化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价值体现等因素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文化规范功能与武术文化“德力具足”的文化契合,结合文化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对武术“德”“力”文化的进行文化学分析,表现在武术技击文化对政治经济体制的文化规范;武术文化积累到文化创新对教育制度的文化规范;武术的民间武艺活动对审美情趣的文化规范;武术的“和”文化对价值观念的文化规范这四个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术文化的科学性、全面性发展。

关键词:武术;文化规范;德力具足;规范

前言

在文化全球化的研究视域下,以文化视角来研究和关注事物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一种重要的研究模式,而“在文化全球化充斥世界的特殊语境下,当代武术的文化发展在坚守文化传统与追逐现代竞技互动的博弈中被引进人类学研究者的视野”[1]。文化是一种积淀,武术最初是以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正是人们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在以西方竞技体育模式为代表的文化大潮冲击下,文化层面的关注程度提高。通过对本民族武术文化的自觉、规范和行动等的价值功能来进行审视。使其在人文精神层面的深化和发展,表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感的提升。

1.德与力的阐释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墨子则强调力的重要,认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2]。直到汉代,王充作了正确的结论,提出“德力具足”的观点。德与力是相辅相成,必须兼重。“德指道德意识、道德行动;力指生命力、意志力、体力、军力。而关于文化规范功能中强制性的文化制度,在“德力具足”中“力”的武术文化可以对应文化规范功能中的“强制性”的文化制度;“德”则对应于文化规范功能中的非强制性文化制度。

2.“德”:文化规范中和谐约束

2.1 价值观念中的“和”规范

泰勒提出的“尊重生命”理论,将人的道德范围从有感觉能力的动物扩大到了所有生命物。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目标。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长期的斗争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意识到人只有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的生活,才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出现了“和”文化,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等。这种“和”文化融入了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浸润到中华民族生存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有一个传统,就是既要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又不向外扩张,其理想的民族关系模式是通过道德的教化去协和万邦”[3]。“和谐”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个原则又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最为深远。注重仁义道德,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相处,规范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由于和谐文化的深层影响,以技击为主要功能的中国武术具有了浓郁的和谐文化色彩。如太极拳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技术,太极推手技术正是一种在阴阳转换的过程中用和谐的方法让对方不和谐而失败的技术。这正极好地体现了太极之阴阳在斗争中求平衡,在和谐中斗争的思想。

3.“力”与文化规范中本质信服

3.1 技击中的约束力认知

用逻辑思维方式的属种关系,去审视“德”、“力”的“从”文化下所涵盖的“种”文化,与规范功能的具体内容相对应。古代的军事武术与政治法律制度相对应,而军事武术则与武术的技击本质相统一。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出过阶梯状的分析,人们在最基本的自身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会产生高于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而武术的技击文化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产生新的文化认知、扩大文化需求范围,形成统一的具有约束力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现代军事实力中,诸多武术特长的专业人才从军护国,而且在军队中的军事训练、生活起居、道德规范,甚至是整个部队的设防、调动等都是在依照武术文化的基本理念虚实、动静、阴阳等在进行。然而“它的广泛适应性不但能适应各类民众,更重要的是它比单纯的军事技术更能教会民众‘如何战斗’。它的训练不是军事理论单纯的说教,而是实战中直接体验制胜的精华”[4]。在因此,武术文化在政治经济体制下的强制性文化约束中,无论是在古代的军事武术文化语境下还是在现代以技击为“本质”的武术文化语境下,都体现出武术文化的文化规范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积累到创新的教育制度规范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而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传播知识和技能、传递化价值观念的手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作用是促成人的社会化。”[5]。因此,从先秦的“以武取士”到新时期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下的竞技武术文化,都是文化积累到创新的质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学考试某些方面已经形成对现代文化教育制度的强制性规范。

文化包含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文化的现实层面乃是指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及存在样态; 而“理想层面则是指人存在的意义指向及终极可能性。而文化作为实践,乃是对人的教化”[6]。武术这种科学化、文明化的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教化功能的“身体技术”形式,其本身彰显出武术传统存在的意义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价值。通过武术的习练,“在通向理解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路途找到了中介和载体,使我们理解何为民族,何为传统。而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感悟的同时,去感触到人的一种民族文化归属感,使之在理解自身与社会、价值功利与生活信仰之间靠近一种平衡”[7]。

小结

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我们从文化的不同视角出发,去寻找它的文化根基;需要从文化弘扬传播的路径出发,探究它的历史和未来价值及走向。需要我们将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新兴竞技武术文化相结合,把武术文化的责任作为一种担当来不断继承、弘扬和传播。当代武术的发展在跨学科领域有所涉及,但是依然局限于自身技术层面分析,不利于武术文化的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因此,武术文化的发展必须从不同视域下,挖掘武术自身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及其文化功能,“视域融合的武术文化发展观是站在文化变迁性和通约性的文化哲学立场上为中国传统武术走出目前的困境而开出的一剂‘良方’”[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邱少云有感》
读《鸟儿的侦察报告》有感
读《亲爱的笨笨猪》有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看《家有儿女》后……
《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读《海的女儿》有感
读《乌塔》后有感
顽强的女孩
“洞穴之光”照亮了我
观《老牛的爱》读后感
走进朱自清
郑州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浅谈哲学之谓美
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对福建地区品牌经济的分类与讨论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对策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PPP模式风险分担分析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影响
微信上的除夕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论古玩交易中刑法的介入尺度
民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摭谈
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19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沙坝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育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七校联考试题
南安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各地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各版本)
富乐实验中学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济南12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兴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26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各地各版本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
址坊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