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东亚一体化问题研究

东亚一体化问题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2

东亚一体化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东亚认同相较于其他欧美地区发展相对逊色,呈现出归属性区域认同薄弱、回应性区域认同刚起步、功能性区域认同显著的特点。因此,就需要在尊重东亚各国的主权意愿之上成立正式组织并建立各国能够接受的有效的制度将东亚规范内化为东亚各国的共识,还需要加强各国社会各阶层东亚认同的意识,通过沟通和对话弱化地区差异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地区文化交流,以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东亚认同。

关键词:东亚;一体化;建构主义;东亚认同

1.东亚认同的概念

东亚认同是东亚各国重新界定我和他者的界限,以建立共有的超越个人、家族、民族国家观念的自群体认同或群我意识。东亚认同的建构不仅有利于改善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还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凝聚力,推动东亚各国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使东亚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世界舞台。

2.东亚认同的历史溯源、发展及特点

2.1东亚认同的历史溯源与发展

从地理上看东亚认同产生于19世纪西方强国对东亚地区的入侵迫使东亚国家意识到“自我”并试图维护主权和民族独立。从地区主义发展看东亚认同出现于冷战结束之后,冷战结束之前东亚概念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但没有统一的“东亚”概念。

随着东亚地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也由“东盟+3”向能源部长会议以及东亚粮食储备系统中应急沟通网络等领域扩展,这种制度性安排将通过加强政策信息的交流来增强地区政治经济合作中所有个体和国家的群体意识和地区认同感。

2.2东亚认同的特点

2.2.1东亚地区的边界和范围定位不定,归属性区域认同弱,内聚力低

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东亚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北部、南部展开,形成一个扇形结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与其北部中国新疆地区的沙漠带一起构成早期人类难于穿越的地理阻隔,将东亚与亚欧大陆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形成相对封闭的区域地理环境,为东亚认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区域各国不仅对自身的定位相当模糊,而且外交政策出发点的异质性也削弱了东亚的归属性区域认同。“中国威胁论”和南海问题一定牵制了中国的政策,缺乏明确的归属性区域认同。东盟则既与大国关系复杂同时又强调独特性,自身定位存在双重性。

2.2.2回应性区域认同处于起步状态

1996年东亚十三国代表亚洲定期与欧盟举行亚欧会议,开展政治、贸易和投资的部长级会谈,东亚回应性地区认同开始形成。

东亚地区对外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独特性上。东亚历史上属于“儒家文化圈”。圈内各国的家庭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相关性,但东亚各国的态度和解释并不完全统一,因此一些国家在东亚一体化问题上的态度极为谨慎。总体来看,东亚各国对外部力量共同进退的回应仍较保留。

2.2.3东亚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使东亚功能性地区认同明显

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各国间的相互依存,促进了东亚地区共同命运感和区域认同。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东亚地区合作提供了契机,东亚各国强烈意识到地区内贸易、投资和信贷关系相当紧密,一国的问题会瞬间蔓延至地区内的其他国家。

3.建构东亚认同存在的困境

3.1国家层次

3.1.1国家利益偏好

东亚部分国家从所谓的国家利益出发,在国家发展战略上摇摆不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离东亚、靠拢美国的倾向。以德日二战后国家政策取向的差异性为例,可以看出国家利益偏好的直接影响了区域认同的推进。二战中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接受惩罚后为了重返世界舞台推行欧洲区划政策,为地区一体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则绕道东亚采用一种西化政策,使战争的创伤仍然深深刻在东亚,矛盾消解了认同。

东亚地区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存在人民代表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军政府政体等多种政体。这种意识形态异质性和上层建筑的多样性增加了东亚地区协调成本,使各国在合作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而且容易产生政治分歧,从观念上阻碍了对地区共同利益的认知。

3.2区域层次

3.2.1民族主义的影响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共同体基础上的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是人们对其民族和国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意识。从本质上说,民族主义是狭隘和内向的,但在获得足够的张力后便具有外向性和世界性,与区域一体化存在着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民族主义与历史宿怨、领土问题相互纠缠,严重地伤害了东北亚的邻国关系,增加了中、日、韩之间的不信任和距离感。现今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依旧存在分歧,而日本与韩国的“独岛”争端升温,则导致韩国民族主义的再度高涨。

3.2.2作为政治“破碎带”的东亚国际纠纷与热点问题丛生,存在地区安全困境

东亚地区存在许多领土统一、海洋划界、岛屿归属争端,造成各国的政治关系起伏不定,严重影响了东亚认同的进一步深化。在东亚地区安全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安全协调机制的保障之下,国家在处理地区内争端时往往强调保障自我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能力和决心,对可能导致冲突的地区争端的非理性处理往往强化了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和主权认同但削弱了军事安全上的互相信任感。在东亚地区频繁举行的军事演习反过来强化了争端当事国之间的不信任感和威胁感,当事国家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导致国家在面临地区安全困境时选择“不合作”,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安全困境。 3.2.3跨区域多元化机制的弊端

3.3世界层次

3.3.1美国因素

东亚成为美国维持其国际政治经济利益、构建由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关键所在。经济方面,东亚大部分国家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来自美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美国可谓吸纳东亚终端产品的最大市场,因此,对美国经济的依赖使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很难独立于美国之外。另外,美国与日韩泰菲新等国保持军事安全同盟关系并大量驻军。基于双边同盟条约的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构成了以霸权国美国为核心的轮辐,为美国干预东亚内部事务以保持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方便。

冷战期间为了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美国在1948年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消除或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利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在经济方面坚持多边主义,在地区安全和军事合作中则倾向于强化双边军事合作同盟。因此,由于美国的介入和推动,东亚地区存在多个范围重叠的多边合作机制,东亚认同被扩展为亚太认同。

3.3.2亚太认同对东亚认同的溶化

在东亚地区,由于现实和观念上的冲突导致国家间的不信任感和国家安全的过分关注,削弱了东亚国家间认同感的建立,反击却增强了东亚国家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认同感,同时存在东亚认同和更大范围的亚太认同一种矛盾的区域合作观念,亚太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溶化了东亚认同。

4.结论与启示

共同体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也是规范和构建认同的过程,区域认同为地区从初级的经济或安全合作机制发展成为高层次共同体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东亚国家的地区认同感尽管无法被准确的度量,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东亚国家的地区认同起步较晚,而且目前看来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

拿欧洲一体化来比较,欧盟在建构区域认同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东亚则缺少这种一体化组织来从事这项工作。欧盟并不是一个“超国家”,欧洲国家意识形态的同质程度并不比东亚国家更高,也并不更愿意委托自治的高于国家主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问题,其历史遗留的相互仇恨、国家分裂、民族主义和暴力遗产与东亚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就需要在尊重东亚各国的主权意愿之上成立正式组织并建立各国能够接受的有效的制度将东亚规范内化为东亚各国的共识。

在东亚,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当制度与国家主权发生冲突时,东亚国家会极为重视确保主权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其实在欧洲,一直以来我们都夸大了欧盟机制对国家主权的侵蚀。除了货币和竞争政策,欧盟本质上不是直接的超国家执法机构,无论是日常决策还是地区性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首要责任是落在各国的行政机构和法院头上,结果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法规都能够及时实施并以同样的形式在所有国家实施。越来越多的欧洲政策包括了明确的“多种速度”或者“自愿退出”程序。因此,东亚国家需要转移这种过于强调主权至上的观念,建立有效的制度增强相互信任和认同感,进而深化东亚认同。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各国社会各阶层东亚认同的意识,通过沟通和对话弱化地区差异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地区文化交流,以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东亚认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乌塔》后有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读《海的女儿》有感
读《鸟儿的侦察报告》有感
走进朱自清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顽强的女孩
读《亲爱的笨笨猪》有感
“洞穴之光”照亮了我
读《邱少云有感》
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爱的教育》读后感
观《老牛的爱》读后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看《家有儿女》后……
论古玩交易中刑法的介入尺度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影响
微信上的除夕
民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摭谈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PPP模式风险分担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对策探讨
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浅谈哲学之谓美
对福建地区品牌经济的分类与讨论
郑州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济南12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兴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七校联考试题
济南市26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址坊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19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各地各版本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
南安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
富乐实验中学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育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沙坝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各地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