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苗族舞蹈的形成及其审美艺术分析

关于苗族舞蹈的形成及其审美艺术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关于苗族舞蹈的形成及其审美艺术分析

摘要:苗族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古代苗族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具有模拟性、娱乐性、竞技性以及宗教性等艺术特点。因此,本文针对于苗族舞蹈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审美艺术,从而促进苗族舞蹈的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舞蹈;形成;审美艺术;分析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苗族舞蹈便是其中之一。纵观苗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它主要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的状态,保留了大量的苗族传统文化,是苗族人民美好理想追去的具体表现,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

一、苗族舞蹈艺术的形成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合而成的,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具魅力的艺术文化。在这些艺术文化中,苗族舞蹈正是由于具有魅力和特色,因此使得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展开了研究。苗族舞蹈在原始社会便已经形成了,从而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代,苗族人民迫于生活或者是躲避战乱,从而选择人烟比较稀少的偏远山区,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由于生活困苦,他们的精神生活也非常贫乏。但是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坚韧不拔、质朴善良,向往美好的生活,并执着于此,于是在平时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根据劳作的动作,创造了苗族舞蹈,长期以往,从而形成了独具湘西特色的苗族舞蹈。苗族舞蹈彻底体现了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苗族舞蹈又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向人们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场景,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副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记录着苗族人民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历史过程。除此之外,由于历史、文化、审美、政治以及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苗族舞蹈具有一定的叙事性,通过苗族舞蹈向人们描述了苗族人的性格。在历史中,苗族舞蹈产生于祭祀活动,与傩歌、傩戏结合表演或交换表演。对苗族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对我国的音乐、舞蹈以及傩文化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苗族舞蹈不仅真实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物质精神文化,而且还充分的表达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特色。

二、苗族舞蹈艺术的艺术特色

(一)摹拟性

苗族舞蹈主要是根据苗族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情况而产生的,因此使得很多舞蹈动作都是模拟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动作,例如农夫插秧、犁地耕田、收割打鼓、绣花数纱、美女梳妆等等,还有的舞蹈动作是动物的行为习惯而模仿的,例如公鸡啄米、大鹏展翅、猴子摘桃、黄牛摆尾等,这些动作都是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知,模拟性在苗族舞蹈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特色。

(二)娱乐性

苗族舞蹈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每逢苗族的传统节日,例如踩花山,只要有苗族人民的生活的地方,都会立花杆,举行非常盛大的踩花山活动,这不仅是苗族年轻男女谈恋爱的最佳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地方。每年这个时候,无论是是男女老少,都会盛装打扮,从各个地方感到花杆脚下,弹响篾、吹芦笙、跳脚架、斗牛、耍大刀、斗画眉、爬花杆等,从而使得苗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娱乐性。

(三)竞技性

一提到吹芦笙,大家都会想到芦笙舞。芦笙舞一般在重要的节日和集会中以竞技或献技的形式进行表演,有的地方还以村寨为单位举行跳芦笙舞比赛,例如黔东南的傍洞、从江县一带,只要每次到了重大的节日时候,附近的村寨都会以单位的形式举行吹芦笙以及跳芦笙舞的比赛,比赛的主要内容又吹奏乐曲的多少、声音是否动听、动作是否优美、步伐是否丰富、舞蹈时间是否充实等,有的地方则是以个人比赛的方式进行表演,这种竞技性的表演为苗族舞蹈增加了另一大特色。

(四)宗教祭祀

苗族舞蹈将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阶段的生活生产状态都反映了出来,自然也包含着宗教文化。苗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对自然进行崇拜,例如苗族人民非常重视参拜树神、雨神、火神、水神、猎神、山神等,同时还有祖先崇拜,这些崇拜都需要一场祭祀舞蹈。例如花鼓舞,在农历的赶夏、六月

六、赶秋、八月八等时节,苗族人民便会在广场的中央拜访着一个非常大的打鼓,由两个人击打鼓皮,一人负责击打鼓梆,参加舞蹈的人们,没有人数和性别的限制,在跳舞之前,击鼓者会用苗族语言歌颂木鼓的发明者,以此对祖先进行祭奠。

三、苗族舞蹈的审美艺术分析

(一)苗族舞蹈艺术中的民族风格和特征

苗族舞蹈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征,例如在木鼓舞,木鼓舞是苗族人民每隔13年便举行一次“吃牯脏”时才跳的一种舞蹈,最开始的时候,木鼓舞使用的是一根挖空的树干,在树干的两端用牛皮蒙上。按照风俗,跳木鼓舞时,需要一新一旧的鼓进行舞蹈,跳完后需要静旧鼓送到悬崖峭壁上任其风化、腐朽,新鼓则是保存在下来,待下次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木鼓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苗族舞蹈的服装艺术

苗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每次跳舞之前,苗族人民都睡穿金戴银,盛装打扮。苗族服饰样式繁多,色彩艳丽,是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苗族传统的盛装,插在头发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一般上身床大领、窄袖、对襟短衣,下身穿的是百褶裙。而苗族男子上身穿的是对襟短衣,肩披羊毛毡,头缠包头,小腿上裹着绑腿。当苗族男女在舞蹈的时候,这些服饰随着身体动作左右摇摆,从而形成民浓厚的族舞蹈风格。

(三)苗族舞蹈的肢体语言艺术

随着发展,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动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变,除去糟粕,取其精华,根据“形式美”的原则和要求,对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进行了总结和贵南。例如在苗鼓舞中的“旋、闪、拧、翻、倾”的舞蹈动作和多种“抡、翻、盘、绕”的手腕动作,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从而体现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除此之外,苗族舞蹈还体现出了苗族人民的肢体语言,例如《刀梯舞》、《巾舞》、《迁徙舞》等,表现的是苗族人民稳健的性格,并在舞蹈中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彪悍勇敢、气势浑厚的形象,通过这些肢体语言,反映出了苗族人民对于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

(四)宗教神话特点

在苗族的宗教文化中,苗族人民把龙当做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认为只有龙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幸福安康,因此而创造出了接龙舞。接龙舞主要表现的形式是由一个人穿着盛装,在队伍前面手捧瓷碗,后面的人拿着红旗和绿旗形成一个龙的形状,紧接着一群漂亮的苗族姑娘穿着美丽的服饰,左手执花帕,右手拿伞,跟着领舞者翩翩起舞,并不断旋转手中的伞,表示龙随雨来。这种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宗教神话性特点,在国际的舞蹈领域中是非常罕见的。

结束语

总之,苗族舞蹈之所以能够得到我国甚至外国人民群众喜爱和赞扬,这主要是由于苗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文化气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关注民族性的东西,而苗族舞蹈的“民族性”又集中体现在了它的审美艺术上,因此才使得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兔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的外婆
中秋节
夸夸我的妈妈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我的09年目标
空鸟笼
樱花又开了
奇妙的艺术——文字
匆匆
祖国我想对你说——国庆60年
建国60周年——国庆60年
冲向云霄
早自习变奏曲
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论我国独立保函法律制度构建
银行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略论
农村老年人口精神生活现状与解决对策初探
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基于哈佛框架下的某企业财务分析
浅谈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与利用服务
对企业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人虐待问题分析
IT企业如何创新党员学习机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旅游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能人管理”最危险“庸人管理”更可怕
浅谈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浅议公众舆论与司法独立
完善油田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提高干部执行力
《乌塔》说课设计
《乌塔》课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片断赏析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札记
《乌塔》教学札记
《乌塔》其它杂项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札记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材理解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乌塔》其它杂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理解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