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传统庭院的文化内涵

传统庭院的文化内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7

传统庭院的文化内涵

摘要:通过介绍庭院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庭院的特点来阐述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庭院;作用;文化

庭院二字在《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宫室有垣墙者曰院”。所以“庭院”二字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国庭院空间的基本概念,即由建筑与墙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就是庭院空间。

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调谐和补充,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所以,室内空间是整个建筑空间内涵,庭院空间则是整个建筑空间外延;两者共同构成了建筑空间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庭院在建筑中的作用

1、景观作用。庭院作为人工的自然空间,他使自然和建筑相结合,在庭院中设置景观,如庭院绿化、假山、水池等,使得人在建筑中得到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一般来说庭院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视觉组织安排,通过各种手段形成中心,通常以山石,水体,建筑(构筑物)为庭院的主要内容。

2、生态作用。假山和水体,加上各种植物和建筑,他们都是构成庭院的主要元素。庭院除了景观的作用外,他在建筑中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生态的作用。庭院中的植物,植被以及水体都有调节下气候的功能,此外,庭院的平面布局形式也对小气候的调节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3、提高和改善建筑空气质量。庭院除了对建筑热环境有明显调节作用外,还能提高建筑空气质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机械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繁,并且在技术上日趋完善,但人们生活在这种人为的“舒适”环境中却感到越来越不“舒适”。庭院建筑由于他良好的热环境性能和空气净化性能,形成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故此庭院在建筑中的生态功能尤其重要。

二、传统的中国庭院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重视主次、尊卑,而横向联系不适宜体现主要院落的重要地位;庭院的布局也与封建的伦理相一致,主从有序,疏密相间,多为南北向布置,横向联系不能体现北屋的尊贵地位。

2、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传统民居庭院大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建筑有明确的中轴线,入口有很强的导向性。在组群中往往对“中轴线”和轴线核心位置十分重视,所以传统民居建筑的主题贯穿在中轴线上,空间的秩序感极强。但是,有时由于民居建筑功能的不完全对称、地形地势的变化等,均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所以许多传统民居庭院布局或通过直线正交形成均衡构图,或转折、局变、错落布置。

3、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空间层次,各个庭院合而不同, 适用于不同传统民居的居住环境的形态要求。这些传统民居最根本的特征是使建筑尽量与自然巧妙地结合,自成天然之趣,最接近于生活,极少修饰,绝不做作,不显山不露水。主要突出它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美,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主要表现在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境界。

庭院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灵魂。由屋宇、墙、廊等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式民居庭院空间,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生产、休憩、怡乐、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适应了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封建礼制思想及家族宗法制度等文化传统。在易受自然灾害袭击和其他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这种内向性的庭院式布局体现了建筑审美文化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功能,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

三、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文化背景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其中,“天”是无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根本统一。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气论和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凸显了中国传统的生态哲学思想,也是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存在和发展的思想核心。传统民居的布局,不仅顺应环境,表现出对自然的土地、水源的尊重及阳光、空气、水、植物等天地万物的容纳,而且还追求精神上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传统民居建筑突出地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美的崇尚、建筑空间清晰的秩序关系及统一和谐与含蓄的特征,并以之为最高境界。这就不难解释以中华版图之大,地理条件差别之明显,各地传统民居却均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在其居住者精心营造和细心磨合下,不张扬、不突兀,呈现风格统一,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景象,将抽象的理论化为了现世的人居环境。

2、宗法观念

在传统民居的建构中,天地君亲师及宗法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房屋的营造观念,我们可以从现在保存完好的民居建造形式中看出人类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准则。《礼记》言“居处有礼”体现了建筑对人生的塑造。“礼制”作为一种重要因素深刻地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庭院与居住形制。如民居中规整的长方形平面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方向性,主座朝南、强调中轴线、门堂分立等都是在“礼制”上体现出来的严格的组织层次、内外上下秩序,是社会精神的物质外延。

3、乡土田园情趣

美是生活的升华,传统民居与人的精神、情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在自然,最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把艺术与个体的内在道德、性格、修养及情感相联系,艺术被看做唤起、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内在道德情操要求之手段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民居已经“人化”,被“移情”,它们的空间和形式能够反映不同的居住者的性格和审美特征及文化背景,成为一种“有人之境”。例如,北方传统民居简洁、实用且浑朴,可以让人联想到北方人性格的粗犷、坦诚和质朴;南方传统民居造型变化多样、空间奇巧、色彩淡雅,表现了南方人性格的文静、灵活和细腻。居住者依恋民居的情感,还源于一种普遍存在的深厚而顽强的思乡情结。

4、意境

意境,可以说是传统民居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范畴。传统民居庭院的客观环境所具有的艺术气质与其建筑艺术所产生感染力的共同组构,产生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庭院中的花草树木,是极富变化的动景,是美的物质基础,它增添了庭院的生机和意趣,丰富了庭院的空间层次和时序变化,创造出庭院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的景变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庭院因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庭院群组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群体组合,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庭院,可以说是中国人得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论文辑后感
读《丑小鸭》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落水的小孩
向日葵;石头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把“酒”论英雄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读《海伦.凯勒》有感
珍惜生活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
浅论传统艺术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
读维克多·特纳的仪式理论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浅议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浅谈趣味性在儿童医院标识导向设计中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
基于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转型探析
试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浅析影响阿坝州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负面因素
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排失利原因分析
关于建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有关性别差异在大学生友谊关系的体现的研究
衡南七巧龙舞蹈的保护与发展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