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六朝诗歌之发生与楚辞的关系

六朝诗歌之发生与楚辞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7

六朝诗歌之发生与楚辞的关系

摘要:钟嵘《诗品》中包含着“诗”“骚”并举的文学观念,位居上品的谢灵运诗歌正符合这一文学追求。除融会贯通《诗经》外,谢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他对于楚辞作品中字词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的大量集中的引用,足见谢灵运诗歌与《楚辞》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诗品;谢灵运;渊源;楚辞

钟嵘《诗品》是有关诗歌品评的文学批评专著,通过研究他对书中人物作品的评价,我们可得出他“诗”“骚”并举的文学观念。而位居上品的曹植与谢灵运的诗歌均符合这一文学追求。但曹植诗歌源头倾向《诗经》,而谢诗却更好地保持了诗骚的平衡。除行云流水地使用《诗经》内容外,谢诗还大量引用楚辞作品中的字词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

一、《诗品》中“诗”“骚”并举的审美理想

《诗品》“定品第”将诗人诗歌分上、中、下三品,“致流别”则将诗歌创作流别分为《国风》、《小雅》和《楚辞》三类,也就是《诗经》和《楚辞》两大源头。“上品”12人(包括《古诗》在内)中,4人属于《国风》,1人属于《小雅》,5人属于《楚辞》,曹植、谢灵运二人的诗歌源流则共属《诗经》、《楚辞》两派。

《诗品》对曹植的评价为:

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上》“魏陈思王植诗”)①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五言诗滥觞于《楚辞》,论《楚辞》系诗人时将“怨情”作为《楚辞》创作的一大特点。综合曹植生活背景、情感变化、诗歌创作来看,曹植并非单属于《国风》“怨情”一派,其诗歌还包含有《楚辞》“情兼雅怨”的特点,再加之他继承《离骚》“发愤抒情”的传统,表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曹植诗歌达到了钟嵘“诗骚并举”的要求。

钟嵘提出谢诗“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源出于陈思”,一是因为谢灵运对曹植“情兼雅怨”的继承,二人都受执政者的排挤,仕途坎坷,且诗中常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二是因为对曹植“词彩华茂”的继承,二人都是文采斐然、天资聪颖的才子。

而对张景阳诗歌源头的认识则必须溯源到王粲和李陵:

其源出于王粲。文体华净,少病累……(《诗品上》“晋黄门郎张协诗”)②

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诗品上》“魏侍中王粲诗”)③

其源出于《楚辞》。文多⑩耄怨者之流……(《诗品上》“汉都尉李陵诗”)④

可见张景阳的诗歌派系最终归属《楚辞》,那么谢诗的渊源无论从曹植还是从张协方面上溯,均与《诗经》《楚辞》不可分割。从钟嵘对曹植以及谢灵运的推崇,足见他“诗”、“骚”并举的审美理想。

二、谢诗对于《楚辞》的接受

文学史有关谢诗的探讨常会涉及到用典状况,如方东树《昭昧詹言》称“谢公全用《小雅》《离骚》意境字句,而气格紧健沈郁”⑤;黄节《谢康乐诗注序》称“康乐之诗,合《诗》、《易》、聃、周、《骚》、《辩》、仙、释以成之。”⑥谢灵运“学多才博,寓目辄书”,诗歌语言“繁富”,诗文中大量用典。从其作品来看,《楚辞》的影响仅次于《诗经》。白崇在论文《鲍照与“楚辞”》中提出谢灵运“只是吸取了楚辞优美的语句与意境为山水诗造境服务,并没有达到如鲍照一样的对楚辞艺术精神的接受”⑦,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谢诗并非只是单纯停留在简单的造境方面。谢灵运对楚辞的接受包括:

1、因身世、处境相似而产生情感共鸣

谢灵运的家族背景、生活遭际与屈原有很大相似之处。屈原是“帝高阳之苗裔”(《离骚》),谢灵运的家族是“诞俊华宗”(《赠安成》)⑧、“肇自有姜”(《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生活遭际上,谢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却受统治者猜忌和排斥,降公爵为侯、外放异地,最终被小人罗织造反证据而处死;性格耿介的屈原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朝廷奸臣当道,君主不明是非,受小人排挤而落得流放异地,最终自杀。相似的身世处境使得二人作品中都饱含了愤懑不平之气。

虽谢灵运在诗作中对屈原语涉不多,但《道路忆山中》“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以及《初发石首城》“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都表现出谢灵运对屈原的怀念、同情。

2、字词句的化用

依黄节《谢康乐诗注》一书,我们可看到许多化用《楚辞》的诗句:

谢灵运诗歌《楚辞》

《善哉行》“晚西薄”《九辩》“白日晚其将入兮”,《大招》“西薄羊肠,东穷海只”

《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悲哉行》“髻哑裢饺弧薄独肷А贰饔粢赜髻奄猓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君子有所思行》“总驾越钟陵”王褒《九怀》“陶嘉月兮总驾”

《会吟行》“轻云暧松杞”王逸《楚辞》注曰:暧,暗昧貌也。

《会吟行》“层台指中天”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

《会吟行》“路曜便娟子”《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便娟,好貌也。(《楚辞补注》)

《折杨柳行二首》“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惜誓》“不如反余之故乡”

《折杨柳行二首》“骚屑出穴风”刘向《九叹》“风骚屑以摇木兮”

《缓歌行》“凌空萃丹丘”《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缓歌行》“宛宛连螭辔”《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缓歌行》“裔裔振龙c”《九歌・东君》“驾龙c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豫章行》“坐观落崦嵫”《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燕歌行》“辟窗开幌弄秦筝”《九叹》“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文选》注引“挟秦筝而弹徵”(洪兴祖《楚辞补注》)

《燕歌行》“遥夜明月鉴帷屏”《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而有哀” 《泰山吟》“触石辄千眠”《九怀》“远望兮千眠”

《泰山吟》“石闾何蔼”《离骚》“扬云霓之蔼兮”

《述祖德诗二首》“临组乍不”《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马”(洪兴祖《楚辞补注》)

《述祖德诗二首》“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清尘竟谁嗣,明哲垂经纶”《远游》“闻赤松之清尘”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良辰感圣心”《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良辰”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云旗兴暮节”《远游》“载云旗兮逶迤”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弭棹薄枉渚”《九章・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鸣歇春兰”《离骚》“恐Y`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游子值n暮”《九章・悲回风》“岁忽忽其若n”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远游》“远度世以忘归”

《过始宁墅》“束发怀耿介”《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富春渚》“赤亭无淹薄”王逸《楚辞》注曰:泊,止也。薄与泊同。

《富春渚》“万事俱零落”《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晚出西射堂》“青翠杳深沉”王逸《楚辞》注曰:杳,深冥也。

《晚出西射堂》“夕曛岚气阴”《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

《登池上楼》“薄霄愧云浮”王逸《楚辞》注曰:泊,止也。薄与泊同,古字通。

《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九章・涉江》“G秋冬之绪风”

《登池上楼》“萋萋感楚吟”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游南亭》“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离骚》“芙蓉始发离芰荷”

《游南亭》“未厌青春好”《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

《游南亭》“戚戚感物叹”《九章・悲回风》“愁郁郁之无快,居戚戚而不解”

《白石岩下径行田》“无x积n龄”《离骚》“哀众芳之无x”

《过瞿溪山饭僧》“籍田资宿莽”《离骚》“夕揽洲之宿莽”

《过白岸亭》“春心自相属”《招魂》“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依稀采菱歌”《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登上戍石鼓山》“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引自黄漫《谢灵运诗歌用典艺术研究》)

《登上戍石鼓山》“汩汩莫与娱”《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登上戍石鼓山》“白芷竞新苕,绿O齐初叶”《招魂》“绿O齐叶兮白芷生”

《登上戍石鼓山》“骋望谁云惬”《九歌・湘夫人》“登白O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游赤石进帆海》“芳草亦未歇”《九歌・悲回风》“芳以歇而不比”

《游赤石进帆海》“川后时安流”《九歌・湘君》“使江水兮安流”

《游赤石进帆海》“终然谢夭伐”王逸《楚辞》注曰:歇,去也。

《登江中孤屿》“想像昆山姿”《楚辞》曰:“思旧故而想像”(《谢康乐诗注》)。《远游》“思旧故吕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楚辞补注》)。

《郡东山望溟海》“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九章・思美人》“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郡东山望溟海》“策马步兰皋,控息椒丘”《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郡东山望溟海》“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兮,搴长洲之宿莽”,《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郡东山望溟海》“寂寞终可求”宋玉《九辩》“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游岭门山》“渔商岂安流,樵拾谢西芘”《九歌・湘君》“令沅湘兮安流”

《种桑》“前修为谁故”《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

《种桑》“浮阳骛嘉月”《九怀》“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初去郡》“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黄漫《谢灵运诗歌用典艺术研究》)

《初去郡》“攀林搴落英”王逸《楚辞》注曰:搴,采取也。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秋风过,萋萋春草繁”《九歌・湘夫人》“兮秋风”,淮南小山《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繇敦”《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芳尘凝瑶席”《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桂枝兮聊淹留”与《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晚见朝日暾”《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远游》“载营魂而升霞”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兮忘归”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入舟阳已微”《远游》“阳杲杲其朱光”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寄言摄生客”《九叹》“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楚辞补注》) 《南楼中望所迟客》“杳杳日西n,漫漫长路迫”《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n兮,路长远而窘迫”

《南楼中望所迟客》“登楼为谁思”《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迟犹思也。

《南楼中望所迟客》“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兮若岁”

《南楼中望所迟客》“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此句并无引用,故统计数据时不算在内)

《南楼中望所迟客》“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九章・思美人》“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庐陵王墓下作》“洒泪眺连冈”《九叹・思古》“还顾高丘,泣如洒兮”(《谢康乐诗注》)

《入东道路诗》“荣华感和韶”《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石林岂为艰”《天问》“焉有石林”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感深操不固”《七谏・谬谏》“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引自文渊阁四库全书)

《登石门最高顶》“夜猿啼”()《九叹・惜贤》“声以寂寥”

《石门岩上宿》“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离骚》“朝搴o之木兰兮”,《九歌・悲回风》“芳以歇而不比”

《石门岩上宿》“暝还云际宿”暗用《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待)兮云之际”(孙乐琪《《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条疏证》)

《石门岩上宿》“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仰聆大壑淙”东方朔《七谏・自悲》“听大壑之波声”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汀薄墩谢辍贰按ü染陡戳麂”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企石挹飞泉”《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酬从弟惠连》“朝忌曛日驰”《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王逸《楚辞》注曰:曛,黄昏时也。(参考谢诗《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陈琳》)

《酬从弟惠连》“共陶暮春时”王褒《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杪秋寻远山”宋玉《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忆尔共淹留”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桂枝兮聊淹留”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况乃协悲端”《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于石城”,《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悬圃”(因与谢诗句式联系不大紧密,故统计时忽略不计)

《初发石首城》“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丝”《天问》“蜂蛾微命”

《初发石首城》“晨装抟曾t”《离骚》“溢t风兮上征”

《道路忆山中》“采菱调易急”《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王逸曰:楚人歌曲也。

《道路忆山中》“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王逸《楚辞》注曰:言己情愤懑也。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南州实炎德,桂树陵寒山”《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七里濑》“石浅水潺”《九歌・湘夫人》“观流水兮潺”

《七里濑》“岂屑末代诮”王逸《楚辞》注曰:屑,顾也,先结切。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阳乌尚倾瀚,幽篁未为”《楚辞・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湘君》“吾道兮洞庭”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魏太子》“遥裔起长津”王逸《离骚》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间,汉津也。长津犹汉津也。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陈琳》“朝游穷曛黑”《九章・思美人》“与曛黄而为期”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阮r》“庆云惠优渥”王褒《九怀・思忠》“贞枝柳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楚辞补注》),王逸《楚辞》注曰:庆云,犹尊显也。(《谢康乐诗注》)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平原侯植》“徒倚穷骋望,目极尽所讨”《九歌・湘夫人》“登白O兮骋望”,《招魂》“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或《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岁暮》“苦此夜难n”《九章・悲回风》“岁髌淙纛n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斋中读书》“心迹双寂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引自洪兴祖《楚辞补注》)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九歌・湘君》曰“朝骋骛兮江皋”

表一、除特别注释的出处如《四库全书文渊阁》、洪兴祖《楚辞补注》以及其它论文外,谢诗引用《楚辞》出处多参考黄节《谢康乐诗注》。

即在诗歌中引用《楚辞》作品中的字词来表达特殊的意义和情感。首先是原文字、词的直接套用,谢诗里“崦嵫”、“髻选薄“宿莽”、“骚屑”、“便娟”等均来源于《楚辞》。例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溪石濑茂林修竹》“晚见朝日暾”中的“暾”就来自《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其次是词语的新变,包括增字、减字、省略助词、同义字替换、同音字替换等手段。增字的诗句,如《登上戍石鼓山》“汩汩莫与娱”中的“汩汩”来自《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将原文“汩”拓展为“汩汩”;减字的诗句,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中的“折麻”来自《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将原文“折疏麻”改为“折麻”;省略助词的诗句,如《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南州实炎德”中的“南州”、“炎德”均来自《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但省略结构助词“之”与文言助词“兮”;同义词替换,如《南楼中望所迟客》“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中的“孟夏”、“晦明”均来自《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兮若岁”,且“非长夜”与“短夜”义同,“如岁”与“若岁”义同;同音字替换,如《郡东山望溟海》“寂寞终可求”中的“寂漠”来自宋玉《九辩》“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但将原文的“漠”字换为“寞”。

②句子的引用

包括两种情况。其一为择词成句型,即选取一句或多句中的词语,然后再压缩或扩展成句。如《善哉行》“晚西薄”中的“晚”与“西薄”分别来自《九辩》“白日晚其将入兮”以及《大招》“西薄羊肠,东穷海只”;其二为语序变动型。如《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中的“萋萋”、“春草”、“王孙”均来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句子与词语的顺序有所变动,但仍保持原意。

③句意的引用

句意的引用随词语语序变动而生成,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字词语序变动后语义不变,如《南楼中望所迟客》“杳杳日西n,漫漫长路迫”与《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n兮,路长远而窘迫”,尽管词语顺序不同,但都表达了盼望某人的急切心情。其二是引用句式后语义不变。谢灵运不但引用《楚辞》语言,且常把原意与形式移入自己的诗中。如《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中的“旦发……+暝投……宿”的句型来自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于石城”,“旦”与“平明”相近,“暝”与“夕”相近,二者意义相近。其三是通过句意反用增强情感。如《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中的“幽篁”与“”出自《楚辞・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和《九歌・湘君》“吾道兮洞庭”,“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是悲观消极的屈原对于眼前困境与前路的彷徨;“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则表露出谢灵运虽身处困境却对前景充满希望的昂扬斗志。

④意象的代入

《楚辞》中独特的“香草美人”意象在谢灵运作品中占据着很大比重。部分神话传说意象,如《缓歌行》“凌空萃丹丘”和《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中的“丹丘”、“羽人”均出自《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羽人”指神仙,“丹丘”指神仙所居之地。

谢诗与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内涵存在差异。谢诗中“香草”意象如兰、椒、蕙、若、萍等均象征高尚品德;但屈原作品中的“香草”除品德之意外,还指代政治斗争双方。谢诗中两次提到“美人”意象,其“美人”是“赏心人”,如《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懒茂林修竹》“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美人”是诗人远游在外的朋友;但屈原的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⑨。

3、艺术表现的承继

谢诗参考《楚辞》的艺术手段很多,突出的是“繁富”的特点。以谢诗在《楚辞》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九歌》为例,单就谢诗涉及到的8个篇章“东君”、“东皇太一”、“湘夫人”、“湘君”、“悲回风”、“少司命”、“大司命”、“山鬼”都是通过描写神灵的细腻情感表达思念及求而不得的伤感,行文物品繁多、场面浩大、色彩鲜艳。谢诗受其影响也含有“绮靡”的特色,引用意象包括“龙舟”、“瑶席”、“薜荔”等都是上层社会高雅人士接触的,因此限制了诗歌内容的范围,但却并非如钟嵘所描述的那样“逸荡过之”,实是“高情、丽辞、远韵”⑩的。

同时,《楚辞》尤其是屈原作品对谢诗最大的影响还在于“物我合一”。谢灵运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只能将情感赋予山水中,给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婉转的表述自己复杂的心情,与屈原作品委婉表述情感的方式尤为相近,可见谢灵运不仅极为熟悉《楚辞》内容,同时与《楚辞》达到了心意投合的“神交”。

结论

同处于楚地而深受楚文化浸染,谢灵运与楚辞作者因身世处境类似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后者影响前者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谢灵运做到了对《楚辞》字、词、句、意象等语言习惯的继承和发扬,自是水到渠成;而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承继革新,最终使谢灵运自成一家、开创了六朝文学的新局面,并最终成为六朝诗史的标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魏陈思王植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7―118.

②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晋黄门郎张协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5-186.

④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汉都尉李陵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6.

⑥黄节.谢康乐诗注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8:3.

⑧本文谢灵运诗作均出自:黄节.谢康乐诗注 鲍参军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4.

⑩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7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论文辑后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珍惜生活
把“酒”论英雄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丑小鸭》有感
向日葵;石头
落水的小孩
读《海伦.凯勒》有感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关于建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浅议
读维克多·特纳的仪式理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
浅析影响阿坝州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负面因素
基于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转型探析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有关性别差异在大学生友谊关系的体现的研究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
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排失利原因分析
浅论传统艺术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试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浅谈趣味性在儿童医院标识导向设计中的运用
衡南七巧龙舞蹈的保护与发展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