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沧州民间舞“狮舞”的风格特征与艺术价值

沧州民间舞“狮舞”的风格特征与艺术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沧州民间舞“狮舞”的风格特征与艺术价值

摘要:沧州“狮舞”的历史悠久,主要来源于地方性独特的地域文化。沧州人自古有着尚武之风,它所影响下的沧州“狮舞”也因此有着别于其他地区狮舞的特点。由此,本人对其进行研究,通过详细介绍沧州狮舞的历史由来、发展现状、以及它独特的拟兽性、尚武风格和守拙形式相结合的风格特征、服饰道具的运用,从而探究它所存在的历史价值、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关键词:沧州狮舞;图腾崇拜;尚武;风格特征;艺术价值

沧州地处平原,面积广大,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以及在北方特有的气候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下,也形成了沧州人民豪爽侠气的性格特点。沧州“狮舞”就承袭了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热情豪迈,不失英气。

沧州狮舞的发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产生和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世代的不断地流传演变,狮舞取其精华,弃其陈旧的演出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创新与改变,演变成了今天的表现形式。

沧州“狮舞”从表现形式上继承保留了传统的舞狮套路和结构。表演形象有为“太狮”和“少狮”之分。狮舞的表演形式一般也分为两类,一类为“文狮”,一类为“武狮“。文狮主要表现狮子温顺的神态,武狮则以威猛高大的形象见长,动作激烈有力,会表演一些诙谐幽默的动作来活跃现场气氛。狮舞多庆祝收获与抒发喜悦之情。另外,丧葬仪式上也有舞狮的出现,在灵柩前热闹欢快的舞狮是对刚刚离世的死者的尊重和最后的告别。

近几年来,沧州人民都酷爱舞狮。每到逢年过节、集日“庙会”、农闲休息,在沧州的城乡几乎随处可见学狮、练狮、舞狮的人群。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吉狮舞队表演被选入奥运会的开幕式,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狮舞表演,同时更展现了当代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狮舞的舞蹈风格特征

狮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表演形式丰富、技艺精湛。其舞蹈形象的拟兽性、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以及地域文化给“狮舞”的表演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是沧州“狮舞”特有的风格特征。

(一)舞蹈形象的拟兽性特点

据历史记载,古代中原不产狮子,狮子常作为一般的贸易往来进入中原地区,多被当作贡物奉献给中原。①随着西域的狮子进入中原,其驯狮的技巧和狮舞也随之兴起。“狮舞”顾名思义,是演员乔装成狮子的形象模拟狮子跳舞。沧州的狮舞来源于狮图腾崇拜,所以会模仿狮子跳舞,将它作为威武、雄壮、吉祥的象征,并用它来避邪驱魔。沧州“狮舞”是中国狮图腾文化的代表,其粗犷、浑厚、文舞相融、具有独特的北狮风格,所以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赏和青睐。

每到年关、节日、庙会,各种形式的民间舞蹈活跃在沧州各个街道上,无论是市区还是乡间,都增添了喜气热闹的气氛,其中“狮舞”是最独特的演出形式,其模拟狮子的外形、动作神态,使其“人狮”合一,使表演活灵活现。其实,狮舞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北狮”重形,“南狮”重“意”。以沧州“狮舞”为代表的“北狮”,最为经典的动作是:狮子头左右摇摆,咧着大嘴一张一合,灵巧地眨眼睛,撒欢儿时,把耳朵不停摇动,形态憨态可掬,更注重了“狮子”的高大雄伟,更加写实地表现了狮子的形象。在服装上,“狮子”的头部没有“南狮”头部五彩缤纷的装饰,是纯粹的兽毛颜色,甚至表演者的裤子与鞋都与狮毛的颜色一致,所以舞动起来就是一只惟妙惟肖的狮子,给人以真实且震撼的感觉。“狮子”的艺术形象应运而生,在狮子原本兽性的基础上,在编导和演员们的精心捕捉和创造下,狮舞中狮子的形象塑造了威严,神圣但不缺灵动与诙谐的气质。“狮舞”利用它形象的拟兽性特点将扎根于人们心中的图腾崇拜寄予舞蹈之中,也寄托了现代人们美好而纯粹的情感与祝福。

(二)服装的传统性和道具的杂耍性

不同于其它的民间舞蹈种类,狮舞因其特殊的服装和道具的因素不能像其它种类的民间舞蹈一样活跃在各个舞台上,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只能在各大节日或民间文化比赛上崭露头角。全国各地的狮舞在服装和道具的制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狮子的造型在制作材料、颜色搭配和扎制方法等各个方面,每个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异。

想要扮演高大威猛的狮子,不仅只靠一个人能够做到,而是靠两个有力量的男演员的托举、依靠和协调来完成。首先,塑造狮子威严的形象,狮头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部位,全国各地狮舞中的狮头各不相同。沧州狮舞的狮头在写实基础上使狮子的造型更加夸张,狮头的色彩多为黄色及红色,表情夸张,眼睛灵动,舞蹈时嘴大多呈张开状,可张合,夸张却并不失真。头顶多配以绿色或红色头饰,狮身为金黄色。通常北狮舞的狮面为金黄色,其面部周围的鬃毛为大红色,这也是北方传统中高贵和吉祥典型色彩的象征。“狮子”头顶用红色或绿色丝绸装饰成的花加以点缀,增添了狮子形象的趣味性。舞蹈时前面托举狮头和他身后的演员共同形成了狮身,狮身的颜色仍为金黄色,服装的设计独具匠心,它将动物的体态用人的合作和外在的服饰紧密结合,达到一种还原真实动物形象的逼真性和观赏性效果。不同于“南狮”夸张浪漫的风格,沧州狮舞的服饰设计朴实无华,重视传统性,体现出了北狮舞的本真美。狮舞中“领狮人”的服装也为传统武术的服饰,没有多余的修饰,干净利落不失大气。

其表演道具也极为丰富。随着狮舞的不断发展,表演中技巧的展示层出不穷,有些技巧要依靠一些道具来完成,而这些道具的使用更多的是受到武术和杂技的影响,并带有杂耍性的味道。刀、枪、棍、三股叉、三节鞭、三哨子、绳鞭、绣球、桌、椅、长杆、绳子、绳子、花束、盘果的使用在舞狮的过程中丰富了演出的内容也增加了民间杂耍性的的趣味。

(三)尚武风格和守拙形式相融合

沧州人民,自古勤奋、淳朴、勇敢,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关系,沧州人民世代习武,并以强悍的武风著称于全国,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在“武术之乡”中所传承的沧州狮舞,理所应当受到了武术精神的影响。另外,沧州也是“杂技之乡”,沧州市吴桥县以“杂技”闻名全国。历代吴桥人之所以喜欢杂技,是与他们所生活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相关的。河北地区土地贫瘠,且多盐碱地,农作物不易生长,加上常年战火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在无法正常生活下去的环境下,只能卖艺糊口,所以吴桥杂技应运而生。吴桥杂技以表现民俗活动为主,更贴近生活。武术和杂技这两项沧州的经典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渗透到了沧州的民间舞蹈之中,“狮舞”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人狮一体,狮借人舞,人舞狮魂”是舞狮的精髓。沧州“狮舞”经过历代传承,保留了“北狮”的特色,秉承了自古以来传承的内在精神,但在套路和结构上却不断地有着新的想法和改变,使之不落俗套,与时俱进。沧州人民利用自身优秀的文化元素为背景,在狮舞的编创中,艺人将沧州优秀的武术传统融于其中,它要求领狮人武功高强,善于做各种技巧,而且要引导“狮子”的刚与柔,文与武,粗与细,诙谐与端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鲜明的沧州“狮舞”的特征。在狮舞中同样把吴桥杂技中的元素融入进了其去,加入了桌凳、高台,制造出各种险奇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沧州狮舞的表现过程中,朴拙的表现特点深入人心,狮舞舞出了狮子天真和喜欢嬉戏的自然天性,可爱逼真,一招一式中舞出了沧州人民的真性情,显示出了不做作,不浮夸,认真而又努力的严谨态度。

在沧州“狮舞”艺人的不懈探索下,编创出了以前北方狮舞中前所未有的“立体直转”、“顶腰旋转”“高台翻滚”“筋斗穿越”等高难度动作。狮舞表演时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演员在舞蹈过程中也别出心裁的使舞蹈刚柔并济,文武交融的特点,做到了险、奇、猛、但不缺乏诙谐调皮的意味,增加了舞蹈的艺术审美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狮舞的音乐伴奏独具特色,音乐中加强了打击乐的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强度,更加鲜明的渲染了舞蹈的气氛,做到了舞乐合一。舞狮子时始终要有铜器伴奏。狮子舞的配乐主要是打击乐,一般都是四面大鼓、大锣、两对大铙、大钗,一面堂锣、堂鼓。鼓牌有:大挂槌、狗嘶咬、狮子滚绣球、白虎奔山,有时还配上唢呐、笙等吹奏乐器,沧州的狮舞更为接近杂耍表演表演到精彩时,放炮仗助威,表现出了民间性的意味和朴素的风格。

二、“狮舞”的艺术价值

作为沧州的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悠久的历史价值、对沧州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不仅是沧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沧州这座历史文明古城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一)“狮舞”的历史价值

古代中原地区,不产狮子,而把狮子看做“外国兽”,并认为狮子是从边远的西域流传而来。因西域地区有舞狮和驯狮这两种艺术形式,所以中原的狮舞也是受西域地区的影响起初在民间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散乐百戏中,狮舞是流传世间最长、最有影响力、而且至今仍保持其原始形态的民间歌舞艺术。众所周知,“狮舞”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城中有宝贵的文物“铁狮子”沧州也有“狮城”之称,“铁狮子”寄托了狮城人民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而千百年来,狮城人民,热爱“铁狮子”并把它当做神物,观念深入人心,在民间文化一步步形成之时,顺其自然的将“狮子”的形象融于其中,形成了“狮舞”。“狮舞”正是瑰宝“铁狮子”的具像反映。在舞蹈形象塑造之时,人们将真实的狮子和他们心目中的狮神融合在一起,更将狮子拟人化,在舞蹈中的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的展现了狮子的雄壮和人的灵动。千百年来,狮舞的表演形式在不断地变化着,更加的丰富与完善,秉承了原始文化积淀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适应现代审美以及地方特色的传统精髓,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一种民间特色文化。

“狮舞”发展到了今天,不仅舞出古时人们的初衷,对象征了威严、勇敢祛除病邪,阳刚健美的特点,更多的是舞出了当今社会的“真、善、美”。狮子群狮共舞,场面恢弘,更有一种形式美和灵魂上的震撼。这不单单是一种传统舞蹈经过世代传承的历史价值,更是一种地域性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

(二)沧州“狮舞”的精神文明建设价值

沧州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和“杂技之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沧州人十分喜爱狮舞,这也是继承了“铁狮子”的历史文化,又因为沧州人民坚韧侠气而热情的性格,因此“狮舞”在沧州的不断传承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很深的渊源。“狮舞”的精神内涵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意义,通过音乐得渲染,“狮舞”的表演不仅仅展现的是舞蹈模拟动物的动作美,而是像其它的舞蹈形式一样,通过音乐和肢体的表现来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而且具有丰富而明确的思想主体。正如罗丹所言:“我们在人体中所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形式,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

精神美是狮舞表演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向上奋进的精神,通过舞蹈表演来在欣赏美的形式的同时外又能从中体会出一种人文精神,“狮舞”跳出了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而潇洒的生活情趣,同时不失英气与温顺,活生生的体现了沧州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积极地心态。每年的节日中举行几次的民间艺术展演是给演员展示技能的机会,同时也愉悦了广大群众的身心,精神上也带来了洗礼。对沧州人民精神文明构建具有积极地意义。

“狮舞”表演的动作中夹杂着武术的元素,使“狮子”的动作更具有高难度和看点,在轻松欢快的的同时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使人不免发出敬佩的感叹,也经常使群众,可爱调皮的表演尤其受到儿童的喜爱,是每年儿童都翘首以盼的节日。狮舞是伴随民俗活动而产生发展的,主要表现当地人民喜庆、祝福的美好心愿。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关于沧州狮舞的的审美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随着近代狮舞不断向表达喜庆、欢乐、逐步向竞技演出的发展,古代狮舞起源的目的在狮舞艺术不断前进的今天已逐渐被人淡忘,完全进入了新世纪人们所寄托的情感之中。狮舞的难度技巧不断地提高,体现了人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探索、冒险的精神,也显示着人对自然地征服、支配和创造力不断地提高。但无论如何改变,但以“狮子”为中心的舞蹈,它的意象和和人们所寄托的情感永远不会改变。“狮舞”对于沧州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沧州“狮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近年来,沧州狮舞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狮舞的观赏价值也在不断地提高,但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却没有改变,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与完善,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沧州的不少地区,仍有不少的狮舞老艺人活跃在民间,他们年轻时热爱狮舞,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与实践,他们通晓狮舞的动作的体系并把狮舞当成他们的精神所依,晚年的他们仍热爱着狮舞艺术,孜孜不倦的教授新一代的热爱狮舞的人,向他们传授学习狮舞的心得,一招一式都有所讲究,真正想要学好一门技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和训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新一代的舞狮人得到民间老艺人的指点,才能正确而坚定地将“狮舞”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了能使狮舞更好地保留发展下去。“狮舞团”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双狮王”的沧县南小营舞狮团和刘吉舞狮团。两个狮舞团都是清一色的农民组建。正是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追求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他们接过世代流传下来的狮衣狮皮,彩球道具,分别由热心的领头人编组成队,在农闲时候刻苦练习,大胆创新,并且赋予了狮舞新的艺术生命。对发掘、抢救和保护沧州狮子舞,对丰富完善沧州狮舞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为沧州文化重要一脉的沧州“狮舞”仍然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新鲜的血液融入其中,因为攀登的路上没有止境。

三、结语

沧州“狮舞”作为沧州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它独特的风格特征和艺术价值,为了沧州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需要人们共同努力,永不满足,将“狮舞”传承与传播下去,在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更多更好的“狮舞”作品更多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2]傅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M].1989。

[6]王建纬.中国狮舞的东传与日本民俗艺能[J].四川文物,2002-06-10。

[7]冯爱云,冯国群.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象及社会功能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报,2010-01-10。

[8]http://www.56.com/u11/v_NDQyMjczNjg.html

[9]http://xiyou.cntv.cn/v-ecb6ff02-e0001e0bd5ca.htm

注解:

①摘自:林移刚.《浅析中原地区狮舞渊源及流变》.时代文学,2008-04-1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海伦.凯勒》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论文辑后感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向日葵;石头
读《丑小鸭》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把“酒”论英雄
珍惜生活
落水的小孩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浅析影响阿坝州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负面因素
试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有关性别差异在大学生友谊关系的体现的研究
浅论传统艺术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影响
关于建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转型探析
浅谈趣味性在儿童医院标识导向设计中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
读维克多·特纳的仪式理论
2013年亚锦赛中国女排失利原因分析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衡南七巧龙舞蹈的保护与发展
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浅议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