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儒学思想”与生态文明

“儒学思想”与生态文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儒学思想”与生态文明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它启迪我们从哲学的层次上深入思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问题;天人合一论;儒学;生态消费

一、中国的自然条件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自然条件基础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为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空间基础,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现以及各类自然资源的蕴藏提供了场所。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进退,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地域差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二)社会条件现状

二、发展中的中国表现出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环境出现的新特点

由于我国发展基础弱,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近几十年来主要完成的是工业化准备阶段和工业化初期、中期的任务。而且,不同阶段的任务几乎是同时去做,使得我国发展带有多元性质,这种多元性质也体现在生态环境发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出现了以下主要特点:首先,由单纯的工业污染过渡到工业和生活并存。其次,水体污染由工业污染到工业、农业复合污染。最后,生态和环境问题由局部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二)中国发展的趋势和对生态的压力

从我国的产业结构、产业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衡量,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个阶段有的特点有:国民经济可以取得较高速增长;以基础产业为主,但是这个时期,需要大量的基础产业的产品。这些产业可以导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又是资源消耗量大,对环境和生态压力大的产业群体;由于消耗基础原料较多,生产过程排放出的废弃物就多,也就是对生态的压力就大。

三、从传统哲学出发,深思生态问题

(一)“天人合一论”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天”在这里不是宗教意义的神,也不是单纯的天文学意义的概念。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开始,天已经从宗教神学的意义上转变为具有生命意义和伦理价值的自然界。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所说的天,就是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天”也指自然规律。在近现代以来的文化中,“人类中心论”是西方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其根本特征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坚信人是一切的中心,是一切的主宰。自然界要被人所用,为人服务。

(二)“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

从现代意义来说,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这既是人的感情需要也是自然赋予人的使命。仁的本质是爱,是关怀,是尊重。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自尊自爱,因为仁是我所具备的。其次,仁是对他人的爱与尊重,这是一种社会关怀,目的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人人各得其所。但是除此之外,人的意义与使命还没有完整的体现出来,人最后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人要实现全部天赋,还必须尊重、关怀和爱护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无生命的山河大地。这既是自然界所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

(三)儒学中的生态消费观

生态问题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生态消费观。这个消费指的是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指生活中的需求购买。关于消费,是人的修养境界和生活态度的问题。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他反对奢侈浪费,更反对统治者“聚敛”。孟子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费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讲就是如何使用自然资源.这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包含了正确的资源消费观。人不仅要为自身的利益考虑,也要为自然界的发展打算。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增长了,但是奢侈浪费的现象到处可见,人只知道向自然界掠夺,却不知自然界赐予的一切,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人自掘坟墓的表现。回顾和反思儒学中的可贵思想,对现代人的观念是一剂治疗“设施消费观”的良药。

四、小结

中国的生态哲学要与时俱进的进入“现代化”,对现代的人发生作用就必须实现“现代化的转变”。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并且使前现代文明特别是生态文化成果为现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现代社会更健康,更加符合人性,这也就是恢复人类文化生命的连续性。中国哲学没有能发展出近代的科学技术,但是在维护生态系统,保持人和自然的统一上却有宝贵的价值资源。我们不能说农业社会就是绝对落后,工业社会只有先进的一面。现代文明更需要好好的继承农业文明的积极成果。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逐渐匮乏的自然资源和人们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在用理性工具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从人们内心精神层面拓展新途径,去反思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德行修养问题,吸收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正面的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2]王国领. “天人合一”观的合理成分及正负效应[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8

[3]张燕婴. 论语――中华经典诵读[M]. 中华书局,2011.

[4]方勇. 李波.荀子[M]. 中华书局,2011.

[5]安小兰. 荀子[M]. 中华书局,2007.

[6]本书编写组.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人民出版社,2012.

[7]孟培元. 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人民出版社,2004.

[8]何爱国.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M].科学出版社,20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落水的小孩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骆驼祥子》有感
论文辑后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把“酒”论英雄
珍惜生活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海伦.凯勒》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向日葵;石头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丑小鸭》有感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高行健与中国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