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浅析善意谎言及其教育意义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浅析善意谎言及其教育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2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浅析善意谎言及其教育意义

摘要:从认知角度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理想认知模型(ICM)为理论基础,结合关联理论尝试对善意谎言解进行阐释并且指出有些善意谎言往往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善意谎言; 关联论; 理想化认知模型; 教育意义

国内外都对善意谎言的探究有了初步成果,但研究大都是静态的描述,只能部分解释谎言产生的机制与过程。本文针对以前善意谎言研究中尚未涉及到的建构机制,从认知语用这研究层面,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和关联理论来研究善意谎言这一语言现象并且还浅析善意谎言对教育的影响。

一、善意谎言的认知语用探究

(一)ICM 理论框架下的善意谎言分析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 Lakoff提出的认知理论术语。以下是他提出的谎言 ICM:

① 帮助准则:人们愿意互相帮助

② 日常交往的理想认知模式:

(1)当且仅当说者相信自己说的话时,他才是愿意提供帮助。

(2)当且仅当说者不愿意提供帮助时,他才有意欺骗。

③ 合理信仰的理想认知模式:

(3)说者对自己的信仰有足够的理由。

(4)说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的信仰是真实的。

④ 社会经验的理想认知模式:当且仅当有益于社会交往时,它才是愿意提供帮助的。

例如:

A:I’m going to have a party tonight. Would you like to come?

B:I’d love to. But sorry I can’t. I’ve had another appointment with my friend.

根据帮助准则,会话双方都是合作、愿意提供帮助的。假设B并非另外有约,而只是想委婉拒绝A的邀请。从条件

(4)出发,说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所说的话是不真实的,而根据条件

(2)可推出,作者有意欺骗就是不愿提供帮助,这就得到一个悖论,只有在社会经验的理想认知模式中,即条件

(5)中才能得到解释。B所说的话对人际交往有益,他就是愿意提供帮助的,此对话产生的情景高度吻合善意谎言的ICM,属于典型善意谎言。上述对话中,B违反了质量准则,很明显在提供自认为不真实的信息,却维护了礼貌原则。

(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善意谎言分析

语境在交际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Sperber &Wilson 所提出的交际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效果是:

(a)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互作用,产生语境含;(b)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新信息加强或证实了现存的语境假设;(c)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互矛盾或抵触。

这三种情况都是语境效果,只要新信息与现存语境假设发生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那么就会取得语境效果,也就具有了关联性。

例如这样一段对话:

丽丽:喂 老王我是郭子的爱人丽丽 郭子到现在还没回来 说跟您在一起呢是吗

老王:哦 对对对 我们在一起呢

丽丽:那您让他接个电话吧

老王:哦 郭子上厕所了 要不我让他给你回过去

丽丽:不用了

对话中老王说谎称郭子当时上厕所了。丽丽听到老王的话如此自然(关联),便确信郭子和他在一起。正是由于老王的话如此完美,当时促使丽丽付出很少的努力便取得最大关联 ,郭子可能是在厕所,也不用喊了。丽丽挂断电话后反复想下老王的那一系列回答和当时通话的情景(cognitive context),她得到了最佳关联――老王说的话可能是假的 ,但是出于好意,没危害性。尽管事实上老王已经欺骗了她,她能体会到老王的所作所为是为她好。这样以来,她也破解了老王的这一善意谎言。

二、善意谎言与教育

有些善意谎言往往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教人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让人看到希望,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维护个人的自尊,挖掘个人潜力.在教育领域,这样的谎言也应被经常用来鼓励学生.美国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 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 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就是善意谎言的极致。善意的谎言可以维护学生人生自尊。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将爱的情感转化为满足一个人合理而迫切需要的行为时, 才能从根本上引发其积极的情感反应。善意的谎言满足了孩子此时的情感需求, 换回了孩子的自尊, 又能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善意的谎言能够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人有许多潜力, 但潜力有时是需要唤醒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尤其如此。面对反应较慢的所谓“差生”, 老师们往往是苦口婆心, 却收效甚微。然而常识告诉我们, 即使“差生”也并非没有潜力, 恰恰是我们没能把其潜力巧妙地唤醒,而善意的谎言有时却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善意的谎言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

三、结语

善意谎言的研究属于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范畴,它涉及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从认知的角度,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善意谎言也不例外。从语用角度,善意谎言被认为是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促进交流的一中语用策略。把 Lakoff 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 Sperber 和 Wilson 的关联理论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解释善意谎言。并且我们可知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教育、激励听话者的作用,值得提倡。作为教育工作者, 为了学生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编织一些谎言的时候, 谎言就变为了理解、尊重和宽容, 就具有了神奇的力量。但是目前对谎言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选取语料不够典型、应用分析比较浅等,今后研究会更加深入细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天下奇闻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笑着活下去
读《聪明的蜗牛》有感
用爱点燃激情——观《梦之队》有感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梦在远方-读张韶涵的《天边》有感
《生死百慕大》读后感
电影观后感
读《成才者的足迹》有感
无法相等的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读《鲁迅爱书的故事》有感
观《假文盲》有感
读《生命生命》有感
剧情白痴又如何?
穿衣助手“你会穿你先来”全民时尚之夜,魅力绽放上海滩
对激发高三学生体育课兴趣的研究
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民族性表现
试析默多克《黑王子》中主人公布拉德利自我价值的实现
姚晨携手中华牙膏宣扬口腔健康新风尚
珠江纯生生啤酒派对潮IN开跑,“美国队长”也来了!
关于堂吉诃德崇高品格不朽魅力成因的相关研究
浅谈《边城》中的生命理想
暖女,台湾电影特产最后都变成陈意涵了!
“都教授”新剧你失望了吗?
试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的悲剧意识
众筹时代的新玩法
三曹诗歌浅析
畲族舞蹈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传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解读之一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材解读:我会那样做吗?
乌鲁木齐市八中2011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考试题及答案
红花绿叶相映美——教材解读二
我读《古诗两首》
河南省淮滨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黄冈市黄冈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5月)
《“闪光的金子”》教材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材解读
梅州市学艺中学2011年九年级语文第五次质检试题及答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湖北宜城2011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增城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识字3》文本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