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摘要:新疆是一个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差异很大,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很容易产生矛盾,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出汉维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其具体分析。

关键词: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一、前言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普遍、长期存在的现象。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理论二十世纪中叶兴起于美国。随着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也随之发展,新理论、新流派不断涌现。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二、汉维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古就是一个维、汉、哈、蒙、柯、回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占据新疆人口大部分的汉维族群关系直接影响着新疆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新疆汉维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新疆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直都存在跨文化交际活动。

案例一:

我们维吾尔族的生活习惯非常严格,比如说维族人认为水是很圣神的,认为流动的水是干净的,洗过手以后,手上的水是脏的,不能到处甩。但是一些汉族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在洗手的时候就会甩手,这个习惯太不好了,让人接受不了。有一次我刚洗涮完,准备转身离开时,有个学生刚从卫生间走出来冲冲了手,边走边甩手,把手上的脏水甩得到处都是,还甩到了我脸上,我当时真是恶心极了。还有就是有的汉族学生当着别人的面前剪手指甲,那个剪下来的指甲迸得到处都是,现在想想都觉脏极了。对了,还有呢,好多汉族人不分场合的擤鼻涕,在安静的教室里,自习室里只要听到擤鼻涕的声音,我就知道那一定是汉族同学,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擤鼻涕,真的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都接受不了,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犹豫,到底要不要直接告诉他们,但每次都不好意思开口直说。

问题:

在维吾尔文化里,流动的水被认为是洁净的,而被污染的水是肮脏的,将脏水泼到人的身上是非常恶劣的行为,维吾尔文化规定禁止在外人面前剪指甲和擤鼻涕。而在汉族文化中却没有这样的行为规范,维汉文化对一些非言语信息的规则有着不同的要求。交际双方对彼此的非语言信息的缺乏,可能引发双方的误解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解决:

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及禁忌习俗文化,首先要从理论着手,深入理解概念,结合客观事实,加深印象,有针对性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对维汉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积极地引导,开展有关本地区多元文化知识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或生活礼仪等有关知识讲座,做好有关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汉维学生持续交往,不断减少汉维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非语信息信对于跨文化交际行为的顺利进行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如果双方交往中对彼此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都会受到彼此的欢迎和尊重。

案例二:

我家(是)在南疆的喀什农村。我们那里没有汉族人,大部分都是维吾尔人,还有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到了这里(乌鲁木齐)以后,觉得汉族女生与维吾尔族女生很不一样,她们和男生打打闹闹,非常亲密。我觉得女生就应该有礼貌,尊重男生,不能这个样子,女孩子么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和男孩在一起就要检点!还有就是一到夏天,校园里的汉族女生一个比一个穿的暴露,有一次上公共课,身边就坐了个汉族女孩,穿的超短的短裤,上衣也穿的很暴露,那一节课让我很不安啊,我真的接受不了,可是我是个男孩儿,也不好意思开口说她,要是说的话,人家肯定会误会的。

问题:

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应该和自己一样。民族学生认为汉族女孩热亲奔放,和男孩子还打打闹闹,穿衣服也很随便,很暴露,这样是不应该的。

分析:

该学生认为,在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女孩穿着都很传统,也比较保守,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注重自己的穿着,比如校园,教室等。而汉族女孩不仅穿着暴露,还和男孩打打闹闹,不懂得尊重男孩,认为女孩不应该这样。这是因为该学生把自己民族文化规范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正因为这样,加上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所以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这一障碍。

解决:

跨文化交流理论认为,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双方都将经历一个接触“他”文化,并不断涵化得过程。人们在异文化的环境中,不断地与异文化环境交流,那么涵化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而且此涵化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案例三:

我觉得你们汉族人很搞笑,见面了就问:“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这是我最常听到的,这是你们的问候语么?汉族人都是这么打招呼的,可是,我并没有觉得你们这样的问候很有礼貌或是很亲切,反而只会让我觉得很搞笑,我们维吾尔族同胞见面了会很热亲地打招呼,男士之间会相互握手,女士之间会热亲的贴脸拥抱。

问题:

“汉族人都是这么打招呼的”这一思维定势就成了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因素,因为跨文化交际双方忽视了交际对象的语言习俗和文化。

分析:

从简单的问候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汉维日常生活语言的差异。汉语的问候语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在汉语中,“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人们在见面或相遇时都有问候或打招呼的习惯,而维语中常用的是:,因此汉族维吾尔族人们在问候语或招呼语习惯上有着很明显的差异。这两句话不能用于问候,更有甚者会导致交际冲突因为,如果跟一个维族人如此打招呼,他们很可能会以为问话者要邀请他吃饭。

解决:

为什么招呼语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你吃饭了吗?”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候语。为什么一见面就要问“有没有吃饭呢?”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社会,长期以来吃饭问题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影响深远。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浅析,我们不难看出,汉维两个民族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际生活的行为中都深受汉维两个民族的文化影响,这些文化影响深刻的反映在汉维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等中,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交流,这就必然会接触到自己民族以外的文化,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反映了汉维两个民族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思想行为,差异并不是意味着文化的冲突,这种差异正好反映了汉维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站在了解对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品味不同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3]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J].2001.

[4]李炯英,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 20 年述评[J]. 2002 .(11).

[5]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J].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奥运梦
十五岁的梦
永远的梦——梦遥儿
网络
[远灯行系列]怒放的生命
第三夜雪
世间的美妙
[远灯行系列]All about me。
真的,愿您幸福
烟花纷飞,情终难了。
远去的大唐
[远灯行系列]
找到自由女神
幸福的浅唱
失眠记
心没在一起,就是孤独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股前内侧皮瓣紧急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1例
骑自行车的生命教育
爱情是枚旋转的硬币
外科导航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腭裂中耳功能异常的综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探讨
像注视恋人一样注视婴儿
说不让小孩子干啥,得告诉人家能干啥呀
现代创伤救治理念与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
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5种常用口腔材料的磁共振伪影比较
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可信度研究
《写壳》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谚语三则》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主、求异、创新——第二册《乌鸦喝水》案例及反思
《新春到》教学设计
《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新春到》教学设计
让我们为学生的异想天开喝彩——《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姐妹岛》教学设计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夸夸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