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纳西古乐的艺术特色

浅析纳西古乐的艺术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7

浅析纳西古乐的艺术特色

丽江纳西古乐是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研究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还将在今后的民族文化发展中继续祈祷不可替代的作用。居住在中国西南,云南省西北部“三江并流”地带的丽江纳西族,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歌善舞,最富音乐天赋的民族。由于丽江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汉藏文化的交融区,又是高原畜牧民族与河谷坝区农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造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音乐的活化石――纳西古乐,便是多远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结晶。纳西古乐植根于纳西族的社会声场生活中,婚丧嫁娶,起房寿辰,休闲娱乐都离不开它,在纳西文化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纳西古乐概况

纳西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纳西古乐的来历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元代遗音”,第二种说法与“龙女树”传说所记载的明代木氏公主与永宁“北”王子的爱情悲剧有关,第三种说法是,明代纳西将士出征频繁,古乐为纳西人创作的“阵亡将士哀悼曲”。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的魅力源远流长,纳西古乐是唐明皇等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二、纳西古乐的音乐特点

(一)纳西古乐的种类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创造和吸收外来音乐,充实丰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民间音乐。它主要由原始歌舞《热美蹉》、东巴音乐、《白沙细乐》、纳西化了的丽江洞经音乐和具有代表性的纳西民间歌舞《喂默达》、《谷气》、《纳西小调》等其它民间音乐组成。

1.《热美蹉》

《热美蹉》它是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舞蹈音乐,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的丧葬歌舞,并被载录于纳西族东巴经中,此种唱跳只能用于长辈过世后的丧葬仪式中。“热美蹉”是“驱魔”的歌舞,音乐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界音乐和舞蹈相结合,无乐器伴奏,无音阶、无音列法则,是模仿兽步的舞蹈,多声部之间形成富有原始艺术美感的不协和音程,是人类原始音乐的活标本,至今还存在于丽江大东、鸣音、宝山一带山区纳西族丧葬礼仪之中。这样的音乐任何乐谱都无法记录,只有靠世代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2.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民间古老而质朴的大量乐章。这些乐章长期在纳西族东巴当中以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传承,保存在纳西族东巴经古籍中。纳西族民间又俗称“东巴调”或“东巴唱腔”。它是产生并且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教法事仪式和道场仪式之中的音乐。东巴音乐包含有唱腔音乐、器乐音乐以及舞蹈音乐3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纳西族保留传承至今的古代音乐文化,在国内外音乐界均享有一定的声誉。随着东巴祭司的不断逝世,由其所掌握并拥有的唱腔也将面临逐步消失的危险。

3.《白沙细乐》

纳西族民间俗称“别时细哩”,它是迄今仍然保留并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白沙细乐》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古朴典雅,有相当高深的艺术造诣,在中国音乐历史上一直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着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乐曲由《笃》、《一封书》、《三思吉》、《阿丽丽格吉拍》、《美命唔》、《跺蹉》、《抗蹉》、《幕布》8个乐章有序组成。以部落战争的悲剧故事贯穿始终,是中国至少有700年历史的有乐章、有故事、有哲理、有和声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4.丽江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是明清以来渐次由汉族、白族地区传入纳西族地区,并至今仍然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组民间器乐,其中所包含曲牌名称具有较久远的历史内涵,是近年来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的中国少数民族乐种之一,是研究纳西族音乐文化,尤其是研究明清以来纳西族整体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内容。400多年来,经历代纳西族乐工的传承、加工、演变,便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纳西人的思想情感、文化心态及纳西族民间的风韵,使之成为融汉族传统音乐的旋律及纳西族音乐风格为一体的特殊乐种,它是汉族、纳西族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可以说是纳西化了的汉族传统音乐,这便是丽江人民将其称为“纳西古乐”的重要原因。

5.其他民间音乐

纳西古乐还有纳西先民在游牧、农耕等各个时期产生的民间歌舞《喂默达》、《谷气》、儿歌、小调、口弦调、打跳调等,这些民间音乐在纳西社会中广泛流传,为大众所喜爱,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逢年过节、婚丧寿祭等日常生活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

(二)纳西古乐的音乐特点

纳西古乐有一套严格的表演方式,演奏者多为年老艺人,乐器也很古老,再者是演奏的音乐古老。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

1.演奏者的年龄老。在他们中间,年龄在70或80多岁的老人们是最年轻的了,如此年老的老人演奏出来的古老音乐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欣赏,“这才是真正的老人”,其精湛和熟练的演奏让人折服。

2.乐器的老,这些古昔老人们使用的乐器几乎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古老乐器,乐队所用的古乐器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镲、铙、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等。

3.音乐的老,刚才说过了,这些老人们演奏的是唐宋时期遗传下来的音乐,古乐会演奏的乐曲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三、纳西古乐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纳西古乐的古老的传承方式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才得以流存至今。

(二)纳西古乐的现状

地埋环境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汉代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和与之交叉的茶马古道都经过丽江,促进了纳西族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融。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下,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在历史长河中,纳西族先民不但创造了反映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的音乐文化,还奇迹般地引进、学习,并完好地保存着部分内地早已失传了的汉族古典音乐。

(三)关于纳西古乐发展

我们可以对传统音乐文化可以通过政策,法规或依靠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守护”或进行“原汁原味”的保存,再运用成功的商业策划和宣传,走产业化道路,并结合当地现有的各种优势作为发展平台,在以文化遗产的方式尽可能的保存的前提下,使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将爱传递下去
小仪素质
有一种精神叫……
演讲稿-我的理想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还我东湖
关于友情
兽语翻译机
希望之光
‘错误'与‘正确'的对话
“韩流”袭来,我们应如何?
节约能源
争做环保小卫士
争做一个文明学生和五好小公民
盘点两会关注健康关键词
“中药饼干”提示食品审批应慎之又慎
百岁老将军裴周玉的长寿之道
山东毒西瓜产自海南万宁部分检出农药残留超标
开车没系安全带急刹时方向盘抵伤胰腺
护好肾才能长寿
大蒜功效多吃法有讲究
奥马尔的生死之谜
感冒后为增加出汗猛跑,跑出心肌炎
乔羽: 最美不过夕阳红
服用中药的“忌口”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二战期间的缅甸战场
“一药多名”导致“重复用药”
中国不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效力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悲壮的一幕》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捎口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案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壮歌——生命桥 教案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第二教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夹竹桃 教案教学设计
教你玩游戏 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 教案教学设计
秦兵马佣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