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构建和启示分析
摘要: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对我国上世纪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平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这也对二十一世纪我国人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构建和启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从而为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价值观;构建;启示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构建
(一)重建价值观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曾借用尼采的话“重新固定一切价值”,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的重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价值观的重建能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实现,这主要是由于价值观经过了长期的筛选、提倡、深化以及实践的过程,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复杂纷繁的思想发展历程,它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总结了不同的思想、观念。现在可以通过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发现其中有些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新文化运动时间价值观重建的必然性。
(二)陈独秀的价值观中进行构建
作为另一个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在自己创办的《青年杂志》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民主”、“平等”、“社会主义”等新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已经完全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价值观重建的基本内涵。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对这些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新青年,从而决定了这场新文化运动必然会与我国价值观的重建产生紧密的联系。现在看来,如果没有陈独秀的这些观念,亦没有陈独秀所办的《新青年》的大力提倡,这些价值观想要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内实现重建是非常困难的。
(三)我国现代文化传统中进行构建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科学”、“民主”、“平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的重建与确定,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反传统”的成果,但是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陈独秀之所以能够把这些价值观从中西古今文化中提炼出来,主要是由于其能够站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筛选出这些价值观并加以提倡。如果失去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持,这些价值观便会难以提炼出来,即使是提炼出来了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赞同与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有自己的传统根据和思想来源,这便是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而形成的我国现代文化传统。
(四)动荡时期的构建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的重建,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大力宣传而很快的得到人们的支持。事实上,在新文化运动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思潮相互激荡、相互充斥在我国社会中,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是少数人说了就算。因此,我国价值观的重建也经历了重重困难的,当时为了讨论我国价值观重建的问题,多元化的思潮开始相互动荡,不同的观念让人们争论不休。但是我国价值观能够得以重建,也正是因为不同思潮之间的相互充斥、相互激荡,从而确定了理论基础,向人们展示了价值观的意义,进而深入人心。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启示
(一)重新诠释“民主”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民主”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其认为在二十世纪以后,主要是以无产阶级为主的“民主”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而以资产阶级为主的“民主”将会被淘汰,从而开始将“民主”的主体由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转变。同时,陈独秀还认为资产阶级不会让无产阶级顺利的成为“民主”的主体,因此无产阶级必须要通过艰辛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民主”。此外,陈独秀还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想要保障自己“民主”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对这种“民主”作出了新的诠释,深化了“民主”价值观的意义。
(二)重新诠释“科学”
陈独秀在对“民主”作出了新的诠释后,又开始对“科学”作出了新的诠释。陈独秀认为“科学”不仅仅只是实证自然科学,而且还包括有实证社会科学。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属于实证社会科学,因此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也纳入了“科学”的内容之中。虽然把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但是站在“科学”内涵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科学性的深化和扩散,有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三)重新诠释“平等”
陈独秀所提倡的“平等”价值观与新文化运动初期相比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般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向被压迫剥削的人们争取平等权利方面上转变,并将“平等”的焦点放在了经济不平等、性别不平等、劳动与妇女等方面上。陈独秀认为这些不平等最能够体现出了社会上的不平等,想要彻底解决这些不平等的问题,必须要实现“平等”主义。在消除经济不平等的问题上,不是简单的平分财富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从根本上改造生产关系;在消除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上,他指出资本主义提倡的个性解放是无法彻底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妇女。对陈独秀而言,想要解决这两大不平等问题,就需要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
(四)其他启示
首先,是新文化运动发现了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急切的重建新的价值观。对于现代二十一世纪的国人来说,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平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仍然需要继承和珍视,并且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其次,是新文化运动能够实现价值观的重建,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大量倡导、从我国文化现代传统中的筛选、不同思潮的激荡、新文化运动新价值观的深化等原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现在国人的价值观依然有着启示的作用;最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的重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不仅导致了新的价值观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文化独有的价值特色,而且还被很多人误解为“反传统”,因此在二十一世纪重建我国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构建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教训和启示,这对我国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价值观重建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歪打未必正着
- 做小孩真难!
- 爱在心间
- 世贸废墟
- 老鼠抓猫
- 时尚=坏学生?
- 中国画与油画
- 美丽人生
- 我支持文明上网
- 蒙娜莉莎的眼泪
- 一张大钞的自述
- 谈网络
- 有一段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
- 有了电脑还要练字吗
- 老师巧妙的画地图方法
- 让人大倒“苦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 第九章 三层至尊殿
- 迷茫是因为拒绝看清真相
- “吐槽”,可以有!
- 患腰椎间盘突出 不宜做仰卧起坐
- 西兰花可预防癌症抑制肿瘤生长
- “一剧两星”的突围
- 卡被盗刷,银行有责吗?
- 多饮水不一定饮出健康
- 家中不要老点香
- 被骗的“快乐”
- 每种“折磨”都是祝福
- 幸福不分先来后到
- 茶仙子的举报路
- 从零开始的勇气
- 泰州市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 《蜗牛的奖杯》教材解读2
- 曲阜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苏教版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说明题型示例
- 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紧扣重点词语 品悟语言文字
- 《沉香救母(一)》教材解读1
- 常熟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团溪镇初级中学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读《微笑着承受一切》有感
- 《谁的本领大》教材解读:角色朗读,转化情感
-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